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監會十部門負責人集體亮相 劃定2018年監管重點

銀監會十部門負責人集體亮相 劃定2018年監管重點

騰訊《一線》作者周純

3月2日,中國銀監會在兩會前夕舉辦「銀監會化解金融風險,引領銀行業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銀監會十個部門負責人罕見集體亮相。發布會由宣傳工作部副主任楊東寧主持。在發布會上,各部門負責人除了介紹各自負責領域的運行情況之外,下一步的監管風向成為重要看點。

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介紹了當前銀行業運行的基本情況。截至2018年1月末,銀行業總資產為248萬億元,同比增長8.7%。撥備覆蓋率為180.55%,流動性比例為49.17%,存貸款比例為69.10%,各項經營和風險指標保持穩健。

雖然當前銀行業風險可控,但肖遠企指出,金融體系仍然處於風險易發高發期,風險隱患仍然不少。例如,不良資產反彈壓力較大,影子銀行存量仍然較高,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機構公司治理不健全,股東行為和股權管理不規範等,「這些問題有的還比較嚴重,所以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是銀監會今年的頭等大事。」

大型銀行部主任楊麗平:大銀行也能做好小客戶貸款

據楊麗平介紹,截至2017年12月末,中國五家大型銀行的總資產在商業銀行總資產的佔比達到47%。在體制機制上,2017年五大行先後在總行層面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在185家一級分行設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分部構建條現型、垂直化的管理模式。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五家大行事業部新發放普惠金融貸款404萬餘筆,總額3.19萬億元,戶均貸款79萬元。

她指出,下一步銀監會將從三方面指導大型銀行:一是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綜合運用多種債務組織工具和手段,分類施策,在推動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困難企業降槓桿和轉型升級,實現銀行和企業的「雙贏」;

二是加快不良貸款處置,加大核銷力度,運用撥備吸收不良貸款處置損失;

三是有序開展債轉股,降低企業槓桿率。去年底五大行新設的債轉股實施機構已全部開業,銀監會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是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遵循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開展債轉股,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進一步推動債轉股企業股權多元化,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創新部主任李文紅:將進一步修訂完善資產新規 確保平穩過渡

早在2017年11月17日,「一行三會一局」共同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旨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

據李文紅介紹,公開徵求意見結束後,銀監會將繼續配合人民銀行等部門研究梳理各方反饋意見,進一步修訂完善資管新規,並將指導銀行制定實施平穩過渡方案,促進實現新舊規則的有序銜接。此外,銀監會起草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也將作為資產新規的配套細則適時發布實施。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7年末,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為2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860億元,比2016年少增5.1萬億元;同比增長1.7%,較上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連續12個月環比「雙降」,較年初減少3.4萬億元,下降51%。

她指出,商業銀行接下來應統一認識,主動作為,積極推動理財業務規範轉型。認真分析理財業務發展趨勢,研究制定理財業務戰略轉型規劃,及早啟動系統開發改造工作,抓緊推進理財業務規範治理,為新規出台後更好實現平穩過渡奠定良好的基礎。

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銀行考核由「三個不低於」改為「兩增兩控」

李均鋒介紹稱,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不斷擴大,銀行業機構網點鄉鎮覆蓋率和基礎金融服務行政村覆蓋率均超過96%;重點領域的信貸可得性明顯提升,比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約佔各項貸款總餘額的25%,小微企業貸款戶數超過1500萬戶,覆蓋約20%的小微企業,涉農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元,覆蓋約30%的農戶。

雖然普惠金融發展成效顯著,但李均鋒表示,小微、「三農」、中低收入人群等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雙創型小微企業、低收入農戶、大學生等領域的信貸獲得感還比較低,依然是金融服務「窪地」,需要進一步關注。

他指出,下一步銀監會將強化監管,形成壓力,對銀行的考核突出小額、分散,將原來的三個不低於(即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改為「兩增兩控」。

所謂「兩增兩控」,是指總量明顯增長,戶數明顯增加,貸款質量和綜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普惠金融業務信息及時在年報中向社會披露,接受市場監督。

外資銀行部主任段繼寧:進一步擴大在華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

段繼寧提供了一組數據:與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初期相比,2017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營業性機構總數為1013家,增長了5倍,年均增長13%;總資產由2002年末的3000多億元增長到2017年末的3.24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5%; 2017年累計實現凈利潤相當於2002年的10倍。

2017年監管層提出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段繼寧稱主要採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發布《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為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在境外發債、上市、併購等提供綜合配套的金融服務,同時允許外資法人銀行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二是支持國內自貿試驗區改革,進一步擴大外資銀行在區內的業務範圍;三是修訂了《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許可事項、簡化許可流程,促進中外資銀行市場准入標準進一步統一,同時加強審慎監管。

她指出,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按照中外一致和審慎監管的原則,進一步擴大在華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完善監管政策,優化監管規則和考核方式,為銀行業機構提供公平、透明、開放的監管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同時也將不斷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包括繼續深化與外資銀行母行監管當局的跨境監管合作,堅決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法規部主任劉福壽:將中小商業銀行股東和股權納入2018年現場檢查計劃

劉福壽提到,為了解決當前商業銀行股東和股權方面存在的一些亂象,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監管,銀監會經過8個月的研究,制定了《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並以2018年1號令的形式發布,其指定原則是:分類監管、資質優良、關係清晰、權責明確、公開透明。

此外,據他透露,銀監會即將引發《關於做好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規範商業銀行股東報告事項的通知》兩個配套文件,其中,後者規定了持有商業銀行資本總額或股份總額1%以上、5%以下股東報告的程序和要求。

據他介紹,下一步銀監會將指導商業銀行加強股東管理,強化源頭風險控制,堅決制止股東對銀行施加不當控制和謀取不當利益;將中小商業銀行股東和股權作為公司治理的重點內容,納入2018年現場檢查計劃,並加大對商業銀行及其股東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城市銀行部主任凌敢:民營銀行有不少意外收穫

根據銀監會的官方數據,目前已開業的民營銀行已有19家,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產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各項貸款餘額1444.17億元,同步增長76.38%;2017年全年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不良貸款率0.53%,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24.25%,流動性比例98.17%。

在凌敢看來,民營銀行在過去一年有不少「意外的收穫」:依靠互聯網、大數據幫助眾多缺乏信用記錄和抵質押品的客戶獲得信貸支持,有效降低融資門檻;創新風控手段實現「提速降本」;豐富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了小微商家因缺少抵質押和經營數據而難以獲得融資的問題。

據他介紹,當然符合條件的境內純中資民營企業參與設立民營銀行的意願依然較高,下一步將繼續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民營銀行相關工作。

信託部主任鄧智毅:信託去通道成效越來越明顯

據鄧智毅介紹,截至2017年末,全行業管理的信託資產為26.2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9.81%。信託業投入實體經濟的信託資產餘額是16.52萬億元,占整個信託資產的比例為62.95%。

「信託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越來越明顯。」 鄧智毅說道,截至2017年末,信託業投入到新能源、信息科技、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的信託資產達8096.84億元,同比增長30.58%;投入小微企業的信託資產餘額是2.4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9.68%。

信託通道業務治理是金融去槓桿的重點之一。據他介紹,在銀監會頒布《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兩個月時間來看,截至2018年1月末,事務管理類的信託資產規模達15.45萬億元,比年初減少了1959億元,環比下降了1.25%,其中銀信通道業務實收信託8.39萬億元,比年初減少了1137億元,環比下降了1.34%。

現場檢查局局長王朝弟:依法查處大案要案是整治市場亂象的重要方面

過去一段時間,銀監會先後懲處了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違規擔保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法貸款案、郵儲銀行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虛假理財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其罰款和懲處力度空前,引發行業關注。

「與金融違法違規行為作鬥爭,是銀行業經營和監管的一個永恆主題。」王朝弟提到,銀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一些領域長期積累的矛盾可能會在銀行業繼續顯現,一些偽創新業務可能暴露新的風險。因此,在他看來,銀行業面臨的案件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他提到,銀監會將堅持「監管姓監」,按照「依法有序、一案一策、分類處置、查防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將案件查處與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有機結合切實鞏固前期的工作成果,繼續保持案件查處高壓態勢,堅決打好銀行業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線plus 的精彩文章:

特贊創始人范凌:個性化消費讓傳統廠商遭遇生存壓力
今日頭條將進軍長視頻領域,開展網劇製作等內容

TAG:一線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