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懷孕後,到底能不能用護膚品?醫生說這3種最好別用!

懷孕後,到底能不能用護膚品?醫生說這3種最好別用!

懷孕是個神奇的事兒。你自己還沒啥感覺,可父母、同事、姨叔嬸舅全不把你當正常人,彷彿生活中一切習慣都變成高危~

備孕、懷孕、哺乳期是不是不能用護膚品了,洗面奶也不能用嗎?

懷孕後還能用護膚品嗎?

呃,孕婦是正常人,不是病人,絕大多數生活還是可以正常進行的。

基本原則是:一般護膚品沒什麼好怕,用不著特意買孕婦護膚品。

再說,不管臉有多大,相比於全身,臉皮吸收面積都很小。如果為了過度防範「化學物質」,反而捨棄了基本保濕和防晒,對皮膚(至少是心情)才得不償失。

特殊時期,由於激素作用,女性身體確實會產生不可迴避的變化,應該針對變化進行些調整。

如果你真想做一個萬無一失的准媽媽,那咱就來分析一些有特殊功能、強力功效的成分,讓你防範也有據可循。

4種常見護膚品的成分分析

1、維甲酸(維生素A)

維生素A一類的物質「維甲酸」要小心使用。它的副作用和維生素A是一樣的。這種成分經常用於治療痤瘡,毋庸置疑屬於「強力功效」。儘管有的孕婦不幸會爆發痤瘡,但是口服維甲酸是不推薦的。

除了口服藥,類視黃醇和維生素A(視黃醇)也會添加在某些去皺護膚品中,因為能促進細胞分化,也能保護皮膚中的膠原。

聽到這裡,有人要慌了,去皺品多普遍啊!實際上,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外用的一般護膚品里的類視黃醇和維生素A能透皮達到相當劑量,更別說進入血液循環對胎兒產生影響。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給育齡女性的維生素A推薦量是5000IU(國際單位),也就是1.5毫克。

護膚品中的維生素A一般有0.1%~1%,即便你把手和臉都抹上,天天抹,按照人體最高吸收率1.3%來計算,最多能吸收的也就達到FDA推薦量的10%。況且,FDA定的標準是相當嚴苛的,其他大多數協會和衛生組織,都普遍認為孕婦每天10000 IU是不會致畸的。

如果你真心小心,那麼查查成分,避免大量使用此類物質就可以了。

2、水楊酸

有時候你會在一些治痤瘡的護膚品,甚至爽膚水和潔面產品里看到水楊酸,英文salicylic acid,簡寫BHA。

它是脂溶性的,加上是弱酸,因此能跑到毛孔里把死細胞們整出來。另外,畢竟是最早用來吃了鎮痛消炎的,對皮膚當然也有類似作用。

但別忘了,水楊酸可是阿司匹林的爹。

和類視黃醇的分析類似,每天塗個一兩次含水楊酸的爽膚水,肯定沒問題(除非你對水楊酸過敏)。有的「喚膚」產品或喚膚保養項目,用的水楊酸相對大量,因為需要藉助這種弱酸的破壞作用,讓角質層剝離,可能會在剛使用完之後讓皮膚看著嫩點。

如果你是要杜絕一切風險的那類准媽媽,就注意一下此成分。

3、防晒霜

即使再不講究,也建議你出門最好擦個防晒霜~

因為孕期激素的作用,孕婦容易色素沉著,在眼周和肚皮上出現各種斑紋,曬太陽過多會讓這些斑更顯眼。再次強調,即使能穿透皮膚的成分,穿透的量也微乎其微,造不成傷害。

4、防妊娠紋的各種油

奇怪的是,很多人會問孕期能不能用護膚品的人,從沒質疑過去妊娠紋的油也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化學物質」。負責任地告訴你,它們都沒用,但或許能安撫你的內心,於是用用無妨。

妊娠紋的產生,是由於皮膚快速拉伸,膠原蛋白拉不住,真皮就撕裂了,它們經常發生在脂肪含量比較多的地方,比如腹部、上臂背面、乳房、大腿和屁股。很多經歷過青春期的姑娘小伙都會在大腿和屁股上發現這些不起眼的紋路吧?原理是一樣的(咱不妨叫它們青春紋)。飛快的拉伸結束後,自然會逐漸淡化。

但如果你痛恨妊娠紋,有些科研結果不妨了解:妊娠紋容易出現在年輕、BMI指數高和增重較大的產婦身上。所以做點運動,價格便宜效果好!

最後,總結一下:孕期內,基礎類的保濕、防晒產品可以放心使用,功能性產品如抗皺、祛斑、祛痘等產品,還是慎用。

大家都在看

這種癌最愛中國人,每74秒就有人死去!尤其5類人千萬要當心

新一波流感要來了!預防流感,這兩招最實用!

性格也可能是患癌之源!你得遠離這種「癌症性格」

幾點起床最好?你的年齡該睡多久?終於有答案了……

男人也有更年期!出現這10個方面的問題,說明你真的老了

火龍果,紅心好還是白心好?答案是……

頸椎不舒服,做這件事真的有危險!90%的人不知道

尿尿後,身體為啥會抖一抖?科學解釋是……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生不出孩子?醫生道出了真相,男女都要看

一刷牙就牙齦出血,90%是這個原因!把這個東西清乾淨就不出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關係再好,這些東西也不能借別人!家裡人也不例外!
大寒之後,做好4件事,來年健康不用愁了!少一件都不完美!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