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的故事:波粒二象性的終極秘密

光的故事:波粒二象性的終極秘密

光陰的故事

佟大為;鄧超;黃曉明

00:00/00:34

現在我們說修行的人可以稱之為光之工作者。 愛因斯坦終其一生都在思考光到底是什麼的問題;都在思考月亮是否看的才存在這個問題。為什麼他會思考如此簡單的問題,裡面是否存在著石破天驚的秘密。正所謂大道至簡。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年輕時候的作品,後半生都在致力於物理學的大統一。牛頓晚年似乎也沉迷於神秘於神秘學。霍金感嘆說哲學已死,無法知道物理學。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在最高科學大會上說過,當今科學前沿問題包括了意識問題的突破。

我們如果要破解物理學終極問題,先恭敬請出物理學的古聖先賢們,讓他們加持我完成這篇神來之筆吧。

本文的作者正式出版了三本專著:《莊子素解》王陽明《傳習錄素解》《當量子理論遇上陽明心學》。已經內證了真理之光,所以能夠破解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難題。如果您認為本文對您有幫助,那就順手轉發吧,讓大家一起來參與大統一理論的討論,完成愛因斯坦未完成的事業吧,也是他老人家多年的心愿,讓物理學的天空從此美麗,讓真理之光照耀人間。

01

從《物理學遇到意識》說起

朱清時教授很推崇《物理學遇到意識》這本書,他曾經說過,把這本書拆分成一頁一頁仔細地進行研究閱讀。而我所做的事情是類似於註解《莊子素解》《傳習錄素解》等古聖先賢的經典那樣,逐字逐句地進行了闡釋。


【原文】物理學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有待發現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愈加精確的測量。

【解釋】這是一位物理學家於1894年說的話,話音剛落下,就誕生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現在物理學發展至今,圍繞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爭論仍然不絕於耳。

中國新生代哲學家查惠心講過:「在我眼中裹夾在集體無意識中的人就如皇帝的新衣一樣,自己無明的輪轉不說,還要拉著周圍的人認同其價值觀、面子觀、恐懼意識觀、虛偽觀、家庭觀、金錢觀、親戚觀,然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種自欺欺人的陣營,形成了強大的集體意識、彼此間又互相限制和束縛,在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無形的限制之網。人們一直忙碌著爭名奪利,賺錢、生存、養家、娛樂、美食、娶妻生子、爭吵、互相傷害、互相限制、互相束縛、互相指責,然後又繼續湊合在一起生活,並且苦中作樂的自我安慰說這就是生活。然後讓下一代的子女和自己一樣繼續無明的沉淪於這種無覺知、無獨立自由意識的模式中。卻沒有人停下來思考一下,為什麼世世代代的人類如此反覆循環而無法停下來,難道這個世界就沒有另外一種活法了嗎?難道人類就要活成這種標準模板和滿足集體標準認知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嗎?問問你們自己都能100%滿足自己的人生嗎?沒有苦嗎?沒有煩惱嗎?對了,好像人們停不下來的最大原因就是源於恐懼。人們總是有很多很多的擔心,擔心老無所依,擔心沒有錢,擔心沒有住的地方,擔心沒人愛,擔心被拋棄,擔心孩子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沒工作沒錢,擔心未來沒有依靠,擔心老了沒錢得多買些房存些錢,擔心自己沒錢會餓死,擔心死亡,擔心疾病。」

我們反思一下物理學領域有無存在類似的情況呢?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量子理論的秘密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樣,一不小心就被說破了。

從事是物理學研究的人們,被裹夾在集體無意識當中。在西方眾多諾貝爾獎量子物理學家的光環的照耀下,在眾多權威的碾壓下,後來的人們不被允許去提不同的見解。在集體意識里,量子理論不能被理解,只能停留在計算和應用上。如果要問為什麼,會被告訴馬上閉嘴。

從事是物理學研究的人們,被裹夾在集體無意識當中。前面我們講過,突破量子理論的秘密,需要能夠得道,掌握真理。然而掌握真理的人是少數的,少數人去說服一個龐大的集體,談何容易?

研究物理學的人,自己無明的輪轉不說,還要拉著周圍的人認同其對於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觀點。自從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然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種自欺欺人的陣營,形成了強大的集體意識、彼此間又互相限制和束縛,在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無形的限制之網。相對論的時鐘變慢、長度縮短和空間彎曲等都是停留在現象時空。而真相的秘密藏在自在時空當中。趙國求教授的雙四維時空對此解釋相當精闢。將現象時空和自在時空分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現象時空如同哈哈鏡,而自在時空為實相。所謂的實驗證明,也只是停留在現象時空。實驗證明只是用謊言驗證謊言罷了。

從事物理學研究的人們,似乎忘記了物理學的初心,而且是集體忘記了。忘記了不畏權威、追求真理、探求真相。所謂物理,是窮盡萬物之理的學問。現在學問劃分越來越細,人們迷失在物理學的泥潭當中,耗盡畢生的精力。人們一直忙碌著爭名奪利,賺錢、生存、養家、娛樂、美食、娶妻生子、爭吵、互相傷害、互相限制、互相束縛、互相指責,然後又繼續湊合在一起形成物理學的生態圈,並且苦中作樂的自我安慰說這就是物理學。

然後讓下一代的子女和自己一樣繼續無明的沉淪於這種無覺知、無獨立自由意識的模式中。前面一代的物理學家去世以後,再也無人敢去質問為什麼了。當年愛因斯坦和波爾之間關於量子理論曾經爆發過激烈的爭論。後來者從學習之初,就被灌輸了量子理論的集體意識,很難跳出量子理論而看量子理論。反而我們通過陽明心學跨界看,也許能夠看得更加清楚。

卻沒有人停下來思考一下,為什麼世世代代的物理學研究者如此反覆循環而無法停下來,難道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就註定是無法理解的嗎?物理學是註定不能統一的嗎?難道物理學研究者就要活成這種標準模板和滿足集體標準認知才是正常的嗎?

問問你們自己都能100%滿足自己的研究生涯嗎?沒有苦嗎?沒有煩惱嗎?是不是曾經為了想不通某個物理學問題而夜不能寐?對了,好像人們停不下來的最大原因就是源於恐懼。人們恐懼權威,人們害怕因為提出不同意見而被鄙視。

人們總是有很多很多的擔心,擔心老無所依、一輩子研究物理學到白頭了,如數家珍的東西,被全盤顛覆否定了。擔心沒有錢,擔心觸動學術權威而失去研究崗位。擔心沒人愛,假如面對真理,可能會被許多人攻擊和詆毀。科學網中羅教明教授一個人勇敢堅持真理,面對許多不同意見和聲音。擔心被拋棄,擔心用陽明心學等哲學思想處理物理學問題,不被理解,被人為是唯心主義。人們只是停留在計算和應用上,不敢提為什麼。

02

光的故事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在古聖先賢的智慧引領下,我們要突破物理學領域的集體意識,進入無限制的光的新時代。真正的科學思想、科學革命、基礎科學革命將降臨在東土這片福地上,科學技術根植於基礎科學,如果根好了,才能枝繁葉茂。

【原文】牛頓斷定,光是微粒流。…其他科學家提出了光的波動理論,但牛頓的絕對權威意味著,他的微粒說-光是一連串的微粒-主導對光的本性的認識長達100多年他強烈堅持偏好粒子說。而牛頓的支持者實際上比牛頓本人更加篤信牛頓的微粒說,直到大約1800年,當托馬斯.楊用另一種方法證明了光的波動性之後,這一局面才告終結。…在19世紀初,楊給出了光是一種波的有說服力的證明。…在一塊經過發黑處理的玻璃板上,楊刻畫了兩條相隔很近的平行線。光線通過這兩條狹縫後投影到牆上形成明暗交替的條紋。我們稱之為干涉條紋。我們會看到,這種條紋表明光是一種擴展的波。

【解釋】在《當量子理論遇上陽明心學》一書中我們已經詳細探討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以觀察粒子的方式,在時域空間中觀測光,就可以得到光的粒子性。正如陽明先生所說,意在於孝順,孝順為一物。同樣道理,意在於電子的實相,電子為一物。意在於光,光子為一物。意在於中微子的實相,中微子為一物。

以觀察波的方式,在頻域空間中觀測光,就可以得到光的波動性。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用光的粒子性進行描述,在頻域空間中可以用數學點描述光子的位置,但是數學點不能代表光子本身。同樣很好地解釋光的干涉條紋產生過程。在頻域空間中,單電子同樣可以形成干涉條紋。在理想狀態下,在頻域空間,用子彈或者石頭代替光子、電子,同樣可以得到干涉條紋。由此可見,簡單地說光具備波動性,這是不太科學的。光的這個波動性停留在頻域空間,這是概率波。

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質。在時域空間,光體現為粒子;在頻域空間,光體現為概率波。正如公孫龍子關於石頭的論述,石頭的本質具備堅白二象性。康德說我們無法知曉物自體,光的物自體,石頭的物自體我們無從知曉。也就是說,我們對光是無法完全知曉的,甚至我們司空見慣的石頭,如果離開觀察,離開感官也是無法知曉的。所謂知曉實際上也是創造現象實體的過程。我們觀察光的同時,在一瞬間創造了光子這個現象實體。這是符合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的。

「楊時一個早熟的孩子,據說他兩歲就能流利地誦讀。他受的是醫學教育,靠行醫養家糊口,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象形文字翻譯大師,但他的主要興趣是物理學。」然而楊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物理學家的集體意識作用下,人類集體失憶了兩百多年。人們對光的本質認識出現了偏差,而且把這些偏差教育下一代。像我這種聽話的孩子,一開始就記住了光是具備波粒二象性的,從來都未曾質疑過。現在到質疑的時候了。

我們發現牛頓是對的,然而也不完全對。因為光的現象實體是粒子,然而光的自在實體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動。如此光的故事該划上圓滿的記號了。

03

石頭記

《六祖壇經》中講,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金剛經》中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對於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甚至整個物理學理論而言,也可以說是滿紙荒唐言。也許有人會質問,怎麼這麼狂妄呢?只是上天賦予我的神來之筆,像皇帝的新衣那個小孩子一樣,我只是說真話罷了。請容我慢慢道來,正如佛祖所說,我法妙難思,不可思議。雖然如此說,並不是說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是錯誤的,而是說,並不代表真實的實相,只能停留在現象時空,只能停留在應用和計算上。而道可以從上至下兼容統一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正如明明知曉覺後空空無大千,然而我們可以以遊戲體驗的方式逍遙遊於人世間。對於物理學也是如此。不能籠統地以對錯來評判。

知一世可以知萬世,知一心可以知萬心,知一物可以知萬物,知一理可以知萬理,知一石可以知萬石。可以說天下一指,天下一石,天下一雞,天下一馬。

中國古代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子,惠施和莊子是至交好友。公孫龍子有著名的白馬非馬、石頭離堅白的精闢論述。我完整地註解了公孫龍子的六篇文章用於物理學,寫完後感覺自己完全寫不出這樣的東西,是受上天的啟示寫出來的。

我們對一個小小的石頭足夠了解嗎?我們還有那麼多信心去研究夸克和中微子?假如有兩個人,一個人只有手,用手去摸石頭的一瞬間,就創造了石頭的堅。請注意,摸的一瞬間同時創造並知曉了石頭的堅,並不是事先就存在一個堅。這個堅就像是顯示器里顯示一樣,不觸摸的時候,堅是保存在實相當中的。現代物理學中,物理實在論就說觀察創造實在,這裡的實在並非自在實體,而是現象實體。這些現象實體都是如夢如幻的,正如《金剛經》中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正如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摸的同時有行,創造了堅這個現象實體。同時知曉。不要小看這一點,需要得道明心見性,內證真理之光才可以真正體悟。不過不要緊,先完整有個概念。另外一個人只有眼睛,用眼睛去看石頭的一瞬間,創造了石頭的白,也知曉了石頭的白。當這兩個人互相溝通的時候,一個說石頭的堅是如何的堅,另外一個無法理解。一個說石頭的白是如何的白,因為沒有內證體驗過,無法理解。

這兩個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頻道當中,就像男女一個理性一個感性,在不同的頻道,無法溝通一樣。

波粒二象性,波這個現象實體和粒子這個現象實體,是否和堅白類似,在不同的頻道呢?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不能同時出現,正如石頭的堅和白不能同時出現一樣。我們有理由相信波動性在一個頻道,粒子性在另外一個頻道。

然而是什麼樣的頻道阻隔我們了呢?正所謂咫尺天涯,正法眼藏。請聽我娓娓道來。

在量子理論中把現象時空和自在時空混淆了,把時域空間和頻域空間混淆了。所以我們無法突破物理學中的瓶頸,無法實現物理學的完美統一。然而此刻在我心裡,物理學是完美的,是至簡至易的,可是我不知如何表達出來,表達過程中,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一起探討。

因為霍金在《時間簡史》中曾經說過,如果我們發現了物理學終極的秘密,大統一理論,需要第一時間讓全世界的人們知曉,並不僅僅是讓物理學研究者知曉,因為這代表著上帝的精神。《當物理學遇到意識》的作者也說過,幸好核心的問題不需要高深的物理學知識,所以我們都可以參與探討物理學的終極問題。

04

波爾互補原理

玻爾受陰陽太極圖的啟發,提出了互補原理。萊布尼茨受易經的啟發提出二進位。我國劉子華受易經的啟發發現了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在西方被賦予和哥白尼同樣的地位。易經也會在明明之中,在新時代引領東方科學家做出創新的革命性貢獻。

波爾以陰陽太極圖作為哥本哈根學派的族徽,上面寫有拉丁語「對立即互補」,以標示這貌似簡單、實為詭秘的互補原理。

什麼是波爾互補原理呢?玻爾的互補原理首先來自對波粒二象性的看法。波動性和粒子性是互補的。波和粒子在同一時刻是互相排斥的,但它們在更高層次上統一。我們以波的方式觀測光,光就有波動性,也就是在頻域空間,就有概率波。以粒子的方式觀測光,光就有粒子性,也就是在時域空間,就是粒子。手可以摸到石頭的堅,而眼睛可以看到石頭的白,手和眼睛在不同的感官頻道,兩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高的層次又是統一的。按照康德的物自體的理論,石頭的實相是無法完全知曉的。光的現象時空中有波動性和粒子性,然而光的自在時空中光的物自體到底是什麼呢?需要將現象時空和自在時空進行剝離,做離相的工作,正所謂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這就是無上甚深禪,難怪光的本質如此難以突破。光的實相我們也是無法完全知曉的,只能是把不同頻道的描述集合在一起,接近於光的本質,但是永遠都無法達到光,除非如同古聖先賢那樣內在實證真理之光。否則我們的儀器無法追逐真理之光,需要用我們的妙明真心才能追逐真理之光,印證真理之光。

光和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而波動性與粒子性又不會在同一次測量中出現。楊氏雙縫干涉實驗,測量光的波動性。這種測量,不僅僅是電子還是光都可以產生干涉條紋。更有甚者,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甚至是子彈和石頭都可以產生干涉條紋。如此看來,楊氏干涉實驗就無法證明光是波了。概率波不能被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波,當然了,在頻域空間以概率波的方式來描述進行數學計算,也未嘗不可,但是並不是光的實相。萬法唯心造,我們只是需要有個波,所以在物理學研究中創造了一個光波的概念罷了。楊氏小朋友撒了個慌,開了個玩笑,就形成了物理學的集體意識和印記,幾百年來都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當然了,謊言編織得太嚴密了。在數學上計算也符合非常好,實驗上停留在現象時空進行驗證也非常好,更加印證了這種真實感。就像電腦遊戲中的人物,他在遊戲中本身想要印證是否真實,在裡面做實驗,可是電腦工程師都是配合他的需要,不管他如何驗證,都是符合實驗的。於是遊戲中的人物就對此深信不疑。以至於後來它只要告訴別的遊戲人物,說光有波粒二象性,別人就不再懷疑了。

波粒二象性二者不同時出現,因為波動性存在於頻域空間或者說概率空間;粒子性存在於時域空間。二者不會在實驗中直接衝突。同時二者在描述微觀現象,解釋實驗時又是缺一不可的。二者是互補的。

玻爾的原話是如此描述的:「必須而且只需將所有這些既互斥又互補的概念彙集在一起,才能而且定能形成對現象的詳盡無遺的描述」。對於石頭而言,如果能夠聽到石頭的鏗鏘聲音,不僅僅有堅白二象性,還有第三種相了。波粒二象性外還有其它的相嗎?實際上波粒二象性已經足夠用了,因為一個是時域、一個是頻域,兩者實際上是相等的。

可以說海森伯的不確定關係從數學上表達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在《當量子理論遇上陽明心學》中我們一一撼動了不確定原理和物質波兩個諾貝爾獎得主的理論。互補原理則從哲學高度概括了波粒二象性。互補原理、不確定原理、物質波是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都建立在流沙之上,物理學大廈已經搖搖欲墜,我們需要用東方文化的真理進行加固了。

05

打破光的波動性限制,這是假象

通過研究物理學的歷史發現,在牛頓的時代,光的粒子說主宰了長達100多年。直到1800年楊氏搞了個實驗,造成了所謂的證明光的波動性以後,這一局面才告終結。難道真的證實了嗎?從來沒有人提出疑問嗎?

1905年愛因斯坦用量子的概念,把光看成一個一個的光子,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復活了光的微粒學說。真理總是會發光的。但是光在實驗中表象出的衍射、干涉卻表明光是一種波。光的本質是波還是粒子,讓人一時難以捉摸。

《物理學遇到意識》一書中如此說:楊是一個早熟的孩子,據說他兩歲就能流利地誦讀。他受的是醫學教育,靠行醫養家糊口,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象形文字翻譯大師,但他的主要興趣是物理學。在19世紀初,楊給出了光是一種波的有力證明。

楊受醫學教育,和他一樣,我也愛醫學,所不同的是,我愛中醫。受上天的指引,我曾經用張仲景的方子,僅僅花了十幾塊錢治好了親人的重病。引領我去學習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學習張景岳、黃元御、張錫純、倪海廈、鄭欽安等古聖先賢的智慧。建立雙四維時空理論的趙國求教授,他是中醫方面的專家,我混過去參加蘇州全國物理學哲學大會的時候,剛好被安排和他一個房間住。

楊小朋友不乖乖行醫,搞了一個雙縫干涉實驗,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令整個物理學界都圍繞著轉。我們看看如何跳出這個實驗給我們的限制,打破這個集體意識。

在這裡選取單電子楊氏雙縫干涉實驗進行解釋。因為把電子的行為解釋清楚,光子的行為也就可以解釋明白了。右圖AB為電子1的兩朵電子云;而下面為電子2的兩朵電子云。電子似乎有分身術,像孫悟空一樣。既然電子能夠分身,那麼就可以分出兩朵電子云,相互之間發生干涉,就像周伯通左右手互搏功夫一樣,完全可以自己跟自己發生干涉,這就不奇怪了。

電子通過雙縫,形成了兩個概率半柱,請注意是概率柱,不是概率球,因為雙縫是長條的,如果是點就是概率半球。概率半柱的截面是半圓形的。參照上面左圖所示。在與圓心等同的距離處,電子出現的概率是相等的。兩個半圓交織的地方,電子出現概率最高,所以形成了很亮的干涉條紋。

所謂的概率波,是在概率空間,也就是頻域空間,不能稱為嚴格意義的波。在時域空間的波,如水波才能稱之為波。所謂的物質波只是概率波罷了,不僅僅是電子,子彈和石頭等都可以形成概率波。難道石頭有波動性嗎?這是很荒謬的事情。所以說,波是我們心相所創造出來的。並非光的實相。

既然電子可以產生概率波,光子也同樣可以。就沒有必要一定要賦予光波動性了。光的粒子說同樣可以解釋楊氏雙縫干涉實驗。

當然了,保留這個波動性概念也可以。但是必須要明確說明是在頻域空間,也就是概率空間中存在波動性。這樣就不會存在歧義了。至此,我們就打破了光的波動性這個相,不會受這個波動的限制了。當然,我們在計算和應用上,可以這樣做,完全是符合的,並沒有錯。我們只是在追求真理,追求光的本質上,強調波動性並非光的本有的東西。

光僅僅是能量流罷了。我們在頻域空間和概率空間的角度進行描述,就有了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同樣的道理,光子也並非實有的東西,而是觀測和描述的方便罷了。觀測光的一瞬間,創造了光子一物。意在於電子,就創造了電子一物。

06

打破光的粒子性限制,這是假象

據說普朗克晚年曾經後悔提出量子說。光的粒子性難道是真實的嗎?前面提到光的實相,光的物自體只是能量流。如同光的海洋,能量的海洋。海洋、波浪、浪花、水珠和霧氣,本質上並無什麼分別。光子只是我們去觀測光的實相的時候,心和光的海洋作用一瞬間,所創造的現象實體罷了。因為心念是一閃一閃的,如同佛說的彈指一瞬間,所以就有了一份份的光子。所謂的普朗克時間、空間等都和心相關。我們所說萬法唯心造,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的例子。你去觀察一下周圍人的微信頭像、微信朋友圈文章、微信好友和微信群,都是自己心的能量所吸引過來的。

(1)王陽明心學如是說:意在於孝順,孝順就是一物。意在於光,光子就是一物。意在於電子,電子就是一物。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意為心的影響,心的影子。有個山中之花的公案。王陽明先生不觀察花的時候,花和心歸於孤寂。觀察花的一瞬間,花的顏色一下子鮮明起來。

(2)愛因斯坦的月亮。意在於月亮,月亮就是一物。愛因斯坦一直有疑問,是不是不看月亮的時候,月亮就不存在。波爾每次都很快點頭。讓愛因斯坦先生覺得極其鬱悶。這裡也需要得道內證,破除月亮的相的限制。月亮的物自體是無顏色,無大小的,只有人去觀察月亮的一瞬間,創造了月亮的影像。

(3)公孫龍子關於石頭的離堅白言論。前面已經詳細探討過這裡就不再贅述。

(4)莊子的大風吹大樹的公案。大樹有萬種孔竅,有的像耳朵,有的像鼻子。大風吹過去的時候,發出萬種聲音。大風停止了,萬籟寂靜。萬種孔竅類似於宇宙的實相,萬種聲音類似於萬物,這些萬物都是現象實體。萬種聲音如夢幻泡影,如夢如幻。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仁者心動罷了。心歸於寂靜,萬物歸於寂靜。

(5)蘇東坡的琴詩公案。如果手指上有琴聲,為什麼不在手指上聽呢?如果琴上有琴聲,為什麼放在匣子里自己不鳴叫呢?手指和琴弦相互作用一瞬間,創造了如夢如幻的琴聲,琴聲對應於萬事萬物,包括光子。心和光的實相觸碰的一瞬間,創造了光子一物。

(6)指月之指非明月公案。中國古代有句著名的公案,指月之指非明月。手指指向實相,然而手指並不是實相本身。月亮才是實相本身。手指代表著語言文字等。世人如果沒有打破語言文字的限制和束縛,就會把語言文字當成實相本身。把光子,光的波動當成光的實相本身。

以上列舉的公案,大家不可以簡單當做一些故事或者語言文字來看待。需要當成禪宗的公案進行參悟,可以說是參話頭。頓悟了,就可以明心見性。不可以小看這些公案,愛因斯坦這麼超級聰明的腦袋花了一輩子都在琢磨光到底是什麼?月亮是否看的時候才存在?記得我參加蘇州第二屆物理學哲學大會的時候,前輩們在會議上很懷念以前的學者,大家曾經在會上激烈爭辯過愛因斯坦的月亮這些話題。

莊子當中很風趣地談到大家很難達成共識這個問題。因為得道的人是內證,第一人稱內證,這是極少數人,如何能夠說服絕大多數自以為是的人達成共識呢?如果已經能夠理解,何必我在這裡費這麼多唇舌去碼這多文字呢?正是因為很難,所以只能通過公案,苦口婆心反覆地解釋給大家聽。

如此多的東西方,儒釋道的公案都共同指向一個方向:離相。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離相即是無上甚深禪。難怪這麼難。

物理學步入禪境,就打破了光子的限制和束縛。當然了,以光子描述也是可以的,並不是說完全不對,但是科學是追求真理和實相的。不可忘記科學的初心。

07

打破測不準原理限制,這是假象

在量子力學裡,測不準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與速度不可同時被確定。哲學認為,不可能被觀測的值相當於不存在,因此,根據量子力學,不存在同時擁有準確的速度和位置的粒子。

前面我們已經解密了電子云得出的過程。電子云並非真實的電子運動軌跡圖,而是電子出現的概率圖。電子云本質上是在頻域空間,是概率空間。基於這一點,測不準原理是理所當然可以得到的了,甚至這個概念是多餘的,屬於畫蛇添足罷了。

(1)頻域空間、概率空間中的電子

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中,可以知曉電子的位置,但是不能知曉電子的速度。在頻域空間說時間、速度,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電子運動軌跡示意圖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在自在時空中,電子圍繞原子核做橢圓運動,這個橢圓不是太扁,近似於圓周運動。在各個方向和角度的投影,從一根線段到一個正面的近似圓,都有可能,如上圖所示。這就好比是月亮之影的盈缺變化。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一書中有提到,物理學是關於影子世界的學問。王陽明先生有一首詩:「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原子離我們很遙遠,所以就覺得電子很小。假如我們縮小鑽入原子內部,就可以見到別有洞天了。電子如行星一樣圍繞著原子核做橢圓運動。

電子頻域空間示意圖

電子頻域空間示意圖如上圖所示。在頻域空間,沒有時間概念,也就沒有速度的概念。電子云只是數學上的一個點。量子理論習慣於建立在頻域空間,所以都是用質點來表示電子。但是電子實際上有大小,類似於地球,有公轉也有自轉。簡單地用無尺寸的質點來描述電子,這是量子理論遇見瓶頸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頻域空間,假如知道了電子的位置,在該位置上各個方向運動的電子進行概率疊加,各方向的速度都有,而且速度大小不同,如何能夠知曉電子的速度呢?比如上圖中,某個位置由V1、V2等不同速度的電子投影疊加而成,當然還不僅僅是這兩個速度,只要是投影在那個位置的,就可以給該點增加一分,增加電子在該點出現的概率。

因此,我們說在頻域空間,我們可以知道電子的位置,但是不能知道電子的速度。

(2)時域空間中的電子

在時域空間中的電子,圍繞原子核做近似於圓周運動的橢圓運動。由於原子有震動,從不同的角度觀測電子,電子的運動散落在了橢圓球的表面上。電子在橢圓球的表面每一個點都有可能出現。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太陽系外面觀測地球,在各個角度來觀測,地球也似乎運行在一個大橢圓球的面上。如下圖所示,這一點可以想像吧?

電子運動在橢圓球表面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頻域空間是概率球,而時域空間只是運行在橢圓球表面呢?那是由於頻域空間是各方向投影的疊加,而時域空間中並未投影。我們知道,量子理論中,可以用波函數模方代表電子密度。這其中已經隱含了時域空間中,電子是運動在橢圓球表面的了。如果是運行在整個球體空間,應該用波函數模立方代表電子密度。

在時域空間中,可以用球模型來研究電子,而不是質點模型。也許有人會反駁問,電子錶麵線速度會超光速了。但請不要擔心,高速運轉的電子,自轉的表面線速度很快,產生了相對論的尺縮效應,半徑會縮短,不會超越光速。由此可見相對論可以用於微觀世界。同樣的從太陽系外觀測,也可以用薛定諤方程描述行星的運行規律,量子理論可以適用於宏觀世界。這就統一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在時域空間中,知道了電子的速度,但是在橢圓球的表面,許多地方電子運動的速度都是相同的,都是速度V,如圖所示。所以僅僅知道了電子的速度,電子的位置是不確定的,許多地方的電子速度都是相同的。

(3)測不準原理是多餘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我們可以知道電子的位置,但是不知道電子的速度;在時域空間,我們可以知道電子的速度,但是不知道電子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測不準原理。由此可見,這個概念也沒有錯,但是的確是多餘的。這就破了測不準原理的相。

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中談,如同對牛彈琴的,就好像是雞對鴨子講話。用手可以摸到石頭的堅,但是得不到石頭的白;用眼睛可以看到石頭的白,但是不能得到石頭的堅。堅和白在不同的時空中,不能同時出現;正如速度和位置在不同的時空中,不能同時出現一樣。知道了石頭的堅,就不能知道石頭的白;知道了石頭的白,就不能知道石頭的堅,從這個角度來看,石頭也是測不準的,這是同樣的道理的。要這麼說,我們的先祖公孫龍子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測不準原理了,而不待西方科學家發現了。由此可見,我們提文化自信並不是盲目的,是有真憑實據的。

西方科學家太習慣於停留在頻域空間計算和思考問題,觀測電子的時候,一下子從習慣的頻域空間切換到了時域空間,從所謂的非經典切換到了經典時空,不知道如何解釋,所以稱之為坍縮。量子理論也沒有錯,頻域空間和時域空間是可以通過數學工具互相轉換的,也是等價的。電子在頻域空間中展示的不規則軌道,和時域空間中的橢圓軌道是等價的。只是由於西方科學家走的太快太急了,把靈魂落下了一百年,無法知道為什麼,無法理解量子理論。我們需要用東方文化去破解量子理論,靈魂就可以跟上來了,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了。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道理有這麼簡單嗎?我就像皇帝的新裝故事裡的那個說真話的小孩子,就是這麼簡單。量子理論就是要講得婦孺皆知。宇宙的真理就是最簡單,最簡易的。簡單到難以置信。

電子真實的運動情況是如同波爾行星模型那樣的,電子並不是測不準的,可以精確地預測電子的位置、運行軌道和速度;甚至自轉如何都是可以計算的。

教科書裡面對測不準原理的解釋有失偏頗。如果要想測定一個量子的精確位置的話,就需要用波長盡量短的波,這樣的話,對這個量子的擾動也會越大,對它的速度測量也會越不精確;如果想要精確測量一個量子的速度,那就要用波長較長的波,那就不能精確測定它的位置。這只是在用謊言在驗證謊言罷了,我們只是還沒有掌握精確測量電子的工具和技術罷了,不能說是測不準的。

從我們分析的結果來看,測不準原理是多餘的,反而會誤導大家。測不準原理被當成量子理論的公理來看待,如今這一根支柱倒塌了,整個量子理論的科學觀必須要重建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東方科學家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08

打破物質波的限制,這是假象

由於前面我們革新了量子理論,動了根本的基礎,所以物質波的概念需要重建。在重建之前,我們先來翻翻物質波的歷史。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啟發下,德布羅意在1924年提出一個假說,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質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三年後,通過兩個獨立的電子衍射實驗,德布羅意的方程被證實可以用來描述電子的量子行為。湯姆孫將電子束照射穿過薄金屬片,並且觀察到預測的干涉樣式。在貝爾實驗室,科學家將低速電子入射於鎳晶體,取得電子的衍射圖樣,這結果符合理論預測。

然而物質波真的存在嗎?也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這只是人為創造了個概念罷了。這個概念也許是多餘的。羅教明教授在博文中提出,物質波的概念和薛定諤方程是水火不容的。

薛定諤方程前面我們已經探討過了,可以用來描述頻域空間、概率空間的電子。如此看來只有物質波概念值得商榷了。

可是前面科學家已經在試驗中證明,電子具有衍射性質,並可以產生干涉條紋。這又是屬於用謊言來驗證謊言的一種行為。在現象實體中驗證現象實體,當然是對的了。

(1)衍射實驗

前面我們討論過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電子通過縫隙的時候,由於會有不規則的磕磕碰碰,透過縫隙之後,會在各個方向上飛行。為了方便描述,我們可以用半個電子云柱體來表示。由於電子的衍射就有了兩個電子云半柱體。都是概率柱。

(2)干涉實驗

橫截面可以用兩個概率半圓表示。雙縫就有兩個電子云半圓。我們知道電子云半圓在概率空間,屬於頻域空間。對於電子云半圓B1而言,在半徑為R的概率面上,電子出現的概率是相同的。電子云半圓B2,在半徑為R的概率面上,電子出現的概率也是相同的。嚴格意義講,由於是長的縫隙發生衍射,應該是兩個概率柱體,而不是球體。在兩個概率柱體面上相交的地方,電子出現的概率加大,屬於概率波的疊加。出現的幾率大就會出現干涉條紋。概率柱體中的概率波並不是時域空間中的波,並不像時域空間的水波那樣此消彼長。如果每隔相同的距離,畫一個這樣的概率球面,在一個平面上進行投影,就得到了概率波。這有別於時域空間中的波。

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示意圖

從電子干涉條紋出現的原理,我們知道,電子不需要波動就可以產生衍射,從而產生干涉條紋。假如在宏觀世界,我們用子彈來代替電子,如果雙縫足夠光滑和均勻,我們可以在宏觀世界得到子彈的干涉條紋。從以上分析自然而然想到不管是子彈還是石頭,都可以產生干涉條紋。翻看德布羅意關於物質波的描述,也是如此的,他說甚至石頭等都具備這種波動性。

我們再來看看物質波的概念是怎麼說的。物質波,又稱德布羅意波,即函數為概率波,指的是空間中某點某時刻可能出現的幾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動規律的支配。

由此可見物質波並非時域空間中的波,而是在頻域空間,也就是概率空間中的波。頻域空間中的波,還能夠稱之為波嗎?概率波中的那些點,只是數學意義上的點而已。由此可見物質波本質上不是一種波,這個概念純屬多餘的。難怪德布羅意在博士論文答辯的時候,一開始並不順利,總共有八位評委,有四位不同意通過,後來還是愛因斯坦幫忙的,才通過了。

前面所做的實驗,並不能夠證實物質波的存在。也許有人會跳起來,難道這麼簡單的事情能夠蒙蔽了那麼多年嗎?

大道至簡,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陽明心學是突破量子理論迷霧的利器。

09

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是時候收起來了。

從普朗克提出黑體輻射公式以來,他作為量子理論的創始人,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在這個量子現象時空中,薛定諤又提出了波動方程,不斷地在形式系統中推進。

牛頓小朋友拿著三稜鏡玩太陽光的遊戲,後來提出了光的粒子性。然而牛頓小朋友沒有看到王陽明山中之花這個公案。不知道光子也只是一種假象。光如果說是粒子也是不對的。楊小朋友玩雙縫干涉實驗,不好好乾醫生,跨界整合,搞了光的波動性,這也僅僅是一個假象罷了。前面我們都逐個打破了這些限制。愛因斯坦小朋友玩光電效應,又支持光的粒子說,最後把這些東西結合起來,就說光有波粒二象性。

海森堡在謊言的基礎上又說了一個謊言,發現了測不準原理。請注意,這裡雖然說是謊言,但是可以描述現象時空,並不是不對。只是屬於實用主義罷了,並不是事物的本質。我們知道電子云圖為頻域空間、概率空間的產物。電子云圖中的點是概率點,並不是真實的電子。所謂知道了電子的位置,是指電子云圖中具體的點的位置,這個位置的物理意義是講電子出現的概率。這是各個方向上運動的電子的疊加,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速度。所以知道了位置,就無法知道速度。如果知道了電子的速度,這是在時域空間中談論電子。這兩者在不同的頻道,當然是測不準的了。但是實際上,電子還是乖乖地按照牛頓的指令運行,不管是位置和速度都是可以精確地預測的。科學家不知道如何解釋,又說了一個謊言,造出了坍縮這個極具神秘色彩的詞語,使得量子理論更加高深莫測。量子理論是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思考問題,覺得電子是測不準的。而觀測對應於時域空間,從自在實體生成了現象實體,生成了波動的影子,這是在時域空間。

愛因斯坦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而德布羅意又說了一個謊言,發現了物質波的理論。我們前面的章節已經詳細分析了物質波,這個概念也是多餘的。

不同的科學家面對相同的自在實體,提出了不同形式的數學理論,如薜定諤方程、海森伯的矩陣力學和狄拉克的算符理論,但是後來都證明在數學上是等價的。它們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一個自在實體,可以有多個現象實體,但是現象實體是等價的。量子理論越發展越豐富多彩,這個遊戲越玩越大,現象實體只是一個幻象罷了,總會有矛盾和破裂的時候。終於發展到了現在,已經發揮到極致了,矛盾出現了,需要東方的心學來破解瓶頸了。之所以量子理論這麼讓人迷惑,只是由於夢中有真,真中有夢,現象中有自在,自在中有現象。這一切的假象蒙蔽了世人的眼睛罷了。

也許周公託夢,昨夜做了一個很清晰的夢。夢見我回海南老家,可是卻把單位的公車搞丟了。在夢中想,不對呀,公車是不能開回老家的。公車不能私用,這個邏輯說不過去,肯定是假的,是在做夢吧。這時候突然就醒來了。即使是在夢中說夢,在夢中雖然一切看似真的,但是也有說不通的地方,有無法證明真偽的地方。夢可以說是現象實體,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何嘗不是一場大夢,何嘗不是更大的現象實體。

大家都清楚哥德爾定理。數學屬於形式系統,在小的形式系統之中,也許有更大的形式系統包圍著,可以互相推理證明,但是總有證明不了真,也證明不了假的地方。說了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言來圓,形式系統就是如此。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數學也可以當做一個小宇宙,也有數學的時空。如果要獲得真相,需要跳出數學時空。量子理論也是如此,都是在現象時空中忙活。從薛定諤方程一個謊言開始,大自然給我們說了越來越多的謊言,幾乎可以全部圓了,可是其中還是存在著蛛絲馬跡,存在著破綻的。

這一切實在太隱蔽了,只能是感嘆宇宙的鬼斧神工。現象實體和自在實體互為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現象時空和自在實體之間互相轉化。當我們去觀測原子系統自在實體的時候,一瞬間生成了現象實體,就轉化為現象時空了。並不是宇宙的複雜,而是人心的複雜,所以需要恢複本有的良知。烏雲散去,真理之光就會顯現。

10

恢復物理學美麗的天空。

羅教明語錄


【原文】氫原子以固有頻率發生共振,由於與外界進行電磁能交換,電子和質子軌道就會變成類橢圓封閉軌道,可以理解為兩個帶電粒子軌道沿軌道面的法產生的同頻振動,振動方向固定指向基態軌道的法向,振幅取決於輻射交換的強度,如圖所示。E0為基態電子軌道,E1為共振軌道,E1可分解為E0沿Z軸的同頻振動。以上模型可以初步得出,氫原子與外界的能量交換的電磁輻射波可以是定向和定頻的結果。

對於共振物理模型,可以選用多種數學的方法進行求解,振動或駐波方法當然是最直接和簡單的方式。

【解釋】四川大學羅教明教授的論文《氫原子電磁輻射及穩定性》已經成功在國外發表。提出了共振的氫原子模型,與波爾行星模型類似,屬於加強版。從此關於原子結構的真實面目返璞歸真了,這方面的貢獻屬於中國人了。

東方的科學家這是在自在時空研究氫原子本來面目,這與西方的研究思路不同。西方是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是在現象時空研究。

本章所引用的原文全部都來源於科學網,特在此鄭重聲明。

氫原子以固有頻率發生共振,由於與外界進行電磁能交換,電子和質子軌道就會變成類橢圓封閉軌道。

電子圍繞原子核,也就是圍繞質子作橢圓運動。太陽系中行星圍繞著太陽也是作橢圓運動。由此可見宏觀和微觀是和諧一致的。

由此可以引出幾個研究得課題:

(1)將原子研究的成果應用於天體物理學的研究。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運動,發生共振,可以輻射出引力波。原子發生共振輻射出光波。光波和引力波本質上是一個東西。既然兩者相同,光波也是電磁波,引力和電磁力可以統一。原子內部電子和質子靠電磁力互相吸引,而太陽系行星和太陽靠萬有引力互相吸引。原子系統和太陽系很相似。電磁力和萬有引力是可以統一的。

(2)薛定諤方程適用於原子系統,同樣的薛定諤方程也適用於太陽系。可以對太陽系進行計算,從太陽系中的行星運動,推導出薛定諤方程。


【原文】在氫原子中,電子和質子作為圍繞其質心經典軌道運動,屬兩體問題,數學上可以通過電子相對於質子運動的描述將兩體問題單體化,同時要求採用電子的有效質量代替電子質量,對電子相對於質子的運動的計算分析結果進行修正,這是經典理論對兩體軌道運動的標準而準確處理方法。

……從數學方法上講,電子沿圓形軌道進行周期運動,可以視為波長為,振幅穩定不變的駐波,可通過駐波方程進行描述和分析。通過駐波方程的求解,我們可以獲得軌道頻率與軌道共振頻率之間的關係,便於我們通過光譜數據對共振軌道變化(即原子結構的變化)的分析和比較。很顯然電子的駐波方程並不代表電子的真實運動,並且對於電子的真實運動的描述是不完整的,正如同其軌道方程只給出了電子運動限制,要知道電子在某時刻的具體位置還需要其它的初始條件。

【解釋】請注意,原文是在自在時空用數學工具直接推算電子的真實運動情況,也就是研究自在實體。從真實的運動中,也可以推導出薛定諤方程。其實並不奇怪,簡諧振動對應於橢圓運動。從駐波或者投影的簡諧波,都是可以推導薛定諤方程的。具體的推導過程參考其論文《氫原子電磁輻射及穩定性》,英文版本為《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Hydrogen Atom》。

上一章我們是沿著西方科學家的思路,在現象時空研究電子運動情況。與自在時空進行對比更清晰量子理論誤入歧途的根本原因。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當我們去觀測電子的橢圓運動的時候,創造了波動的影子,這是現象實體。可以從波動投影,從現象實體推導出薛定諤方程。量子理論是建立在概率空間、頻域空間,現象時空的產物。由於是投影,所以不需要共振的激勵,更不需要以太的存在。這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不存在矛盾。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描述現象實體的,也屬於現象時空。

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普朗克等一批科學家致死都不相信量子理論是終極真理的緣故。量子理論只是在影子世界裡面打轉,只是在現象時空裡面打轉罷了。不僅僅量子理論如此,也許令愛因斯坦大跌眼鏡的是相對論也是如此。量子理論只是一個實用的工具罷了,並非原子系統本來面目。


【原文】量子和量子力學是先有數學表述,後進行物理解釋的理論。目前有三種公認的表述:薜定諤方程、海森伯的矩陣力學和狄拉克的算符理論,並且在數學上是等價的。

【解釋】前面我們探討過數學的本質,數學只是描述實相的工具罷了。數學可以用來描述現象實體,也可以用來描述自在實體。對於看不見的自在實體,數學是科學家的眼睛。

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時間變慢只是現象實體中的時間變慢。對於自在實體,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

空間彎曲只是現象實體中的空間彎曲罷了,空間這個概念只是認知的錯覺罷了。對於自在實體,並無空間這個概念。

尺縮效應也只是現象實體中的長度變化罷了。既然長度和時間是現象實體,速度為長度除於時間,所以速度也是現象實體。光速也是現象實體。光速與觀察者相關,這是觀察者所呈現的現象實體的極限。所以光速是最高速度。在不同的參照系中,光速是不變的。談超光速是無意義的。

質量隨著速度而發生變化。既然速度為現象實體,質量也是現象實體。我們眼中的質量是現象實體而非自在實體,只是現象實體發生變化罷了。

數學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罷了。薜定諤方程、海森伯的矩陣力學和狄拉克的算符理論,並且在數學上是等價的。原子系統的實相只有一個。薛定諤描述現象實體,用了薛定諤方程;海森伯描述現象實體,用了矩陣力學;狄拉克描述現象實體,描述原子系統的實驗現象,用了算符理論。然而這些數學工具雖然形式上不同,但是都屬於指月的手指罷了。正如我們用漢語、英語和梵文分別說蓮花。語言文字也屬於現象實體層次,並不屬於自在實體。這些現象實體都指向自在實體。

原子系統類似於太陽系,也是有條不紊地運動的。三種理論只是描述原子系統的影子罷了。五種超弦理論已經被證實是等價的。然而數學描述宇宙實相,描述物自體或者說自在實體,都具有不完備性。在哥德爾定理中已經講明白了。用語言文字來描述自在實體,也具有不完備性。語言文字並非自在實體本身。但是沒有語言文字,沒有數學工具又無法表達。所以需要於語言文字而離語言文字;於數學而離數學。


【原文】薜定諤方程的由來是一個謎。薜定諤方程決不可能是周公託夢的產物。薜定諤一定是在一個具體的物理模型下,進行相關的數學推導獲得的。薜定諤保持其方程神密性,同時又對幾率波解釋持不贊同態度,有其個人必然(難言)的原因,這實在是令人費解。

我個人猜測,薜定諤所用的模型很可能是軌道共振模型……由於當時對於氫原子的電子軌道運動持否定態度,因此該模型就不具備前提條件,即論文要被接受和發表,首先應解決軌道的穩定性問題。

【解釋】薛定諤方程歷來都被別人當成公理來看待。也許找不到解釋的辦法就要把這個方程當成公理來看待吧。原文中猜測薛定諤當年也是用這個原子模型來推導出薛定諤方程的,只是沒有把推導過程公布出來罷了。因為當時經典原子理論不被大家所接受。

但是我有保留意見。西方的薛定諤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研究電子運動規律。而頻域空間、概率空間都是屬於現象時空。整個量子理論都是建立在現象時空的產物。薛定諤受他老師的指點,看能否用波函數來描述粒子的運動。由此找到了薛定諤方程。前面我們曾經從電子的橢圓運動投影,生成了簡諧振動,從而推導出了薛定諤方程。

東方的羅教明研究思路不同,在自在時空研究電子運動規律。通過數學工具分析看不見的自在實體,分析電子的真實運動。通過找到圓周運動的共振駐波或者簡諧振動波,而推導出薛定諤方程。

東西方這兩條研究路線都是相通的,正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兩個都是對的,只是所處的層次不同而已。

首先要肯定的是,原子系統和太陽系是和諧統一的,原子系統的運動就是那麼簡單。並不是像西方科學家描述的電子云那樣,不可捉摸。電子云只是現象實體,只是頻域空間、概率空間的產物,並不是自在實體。原文中所堅持的模型是對的。但是,也許發生共振還需要外在的激勵和條件的。如果認為是由於外在的能量激勵以太,以太產生共振的波動,同頻刺激原子系統而產生共振,這一點就不敢苟同了。以太應該是不存在的。其實要產生簡諧振動很簡單,只是原子系統三維到二維的投影罷了,不需要外在的刺激,只是觀測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額外的條件。我們可以通過橢圓運動的投影,推導計算出薛定諤方程。正如量子糾纏並非一個量子傳遞信息給另外一個量子,僅僅是由於量子之間互相有關聯,所以能夠瞬間知曉另外一個量子的信息。

不必把這個功勞讓給西方人,也許的確沒有從原子模型推導的。這是中國科學家做出的創造性的工作,也是讓真正的科學回歸的工作。


【原文】氫子結構和光譜是量子力學解決原子結構和光譜最為成功的例子,由於計算出的氫原子光譜的精確程度已經超過了實驗測量的結果,因此被譽為目前最精確的理論。量子力學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設基礎之上,但對於原子分子的基態不能進行「物理」的說明(或證明),更不能解釋帶電粒子的電磁性質。因此,我認為量子力學並不是原子結構的終結理論,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採用已知的經典物理理論,對氫原子的軌道結構及共振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研究,得出了輻射耦合狀態下的氫原子基態,及其共振的數學表述,並經相關的數學變換,推導獲得了與目前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量子假設和氫原子定態薛定諤方程,完全一致的數學方程。

【解釋】氫原子結構就是如此簡單,這是氫原子的自在實體結構。之前發展起來的量子理論屬於描述現象實體的,所以人為搞複雜了。薛定諤方程、電子云圖等都是現象實體的產物。宇宙是如此的簡潔和完美。這也是愛因斯坦畢生所追求的。大道至簡,有時候簡單得不可思議,讓人不敢相信。真理並不是刻意去迷惑世人,而是世人自己迷惑自己罷了。真心自性並非刻意去迷惑世人,而是世人自己迷惑自己罷了。只是由於現象實體迷惑了世人的眼睛罷了。只需要作致良知的功夫就可以恢複本有的良知,找到本心原來的面目,不忘初心。只需要回歸簡潔的原子行星模型,就會找到真理。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量子理論爭論不斷呢?量子理論是建立在現象實體,現象時空的產物。電子橢圓運動的投影生成了波動影子。從各個角度形成波動的影子。我們想像電子圍繞原子核做橢圓運動,從各個角度來看電子運動軌跡。從橢圓逐步變扁,有無數個視圖,這些橢圓視圖投影而形成波動的影子。

波動的影子也是現象實體,是由觀察者和電子的真實運動綜合作用生成的。從這些影子疊加而有了疊加態。從這些影子推導出了薛定諤方程。薛定諤方程也是描述現象實體的,也是現象時空的產物。而電子云圖是薛定諤方程的解,也是現象實體的產物,也是現象時空的產物。經過這一些列的變換,已經從自在時空變換到了頻域空間、概率空間,已經屬於現象時空了。本來有規律的運動變得面目全非了。

我們所研究的電子,也是屬於現象實體,而電子的自在實體是怎麼樣的,我們還無法去知曉。多少年來,我們習慣性地把這些現象實體研究的成果當成了原子系統的自在實體本身。

羅教授是直接通過數學的眼睛描述看不見的原子系統。而這裡是沿著西方的現象實體的思路,來解釋為什麼西方科學會被蒙蔽了這麼多年。請注意,秘密就在這裡。電子云圖、薛定諤方程等並不是描繪自在實體,而是描繪現象實體。我們所有的實驗都在現象時空中進行,所以理所當然的,也是在驗證薛定諤方程。夢中驗證夢,夢中說夢,當然也繞不出夢。實驗只不過是用謊言來驗證謊言罷了。從薛定諤說了第一個謊言開始,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大家一窩蜂上去了。得到了測不準原理謊言、物質波謊言。測不準原理更是具有迷惑性,把大家帶到了不歸路。認為非經典就是測不準的。但是總有夢醒的一刻,真理之光就顯現出來了。

在我遇見物理學困惑的時候,曾經多次請教趙國求、羅教明、甘永超和王志佳教授,他們深厚的學術造詣絲毫不遜色西方科學家。他們對於真理的執著追求和耐心的解答令人感動,也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內物理學的主陣地在東方。

11

趙國求教授劃時代的雙四維時空理論

趙國求教授引入雙四維時空,分別描述現象時空和自在時空。康德的物自體對應於趙國求教授的自在實體。叔本華的表象和意志,西方的現象和本體,這些概念差不多,總之就是把現象和本體分離。

傳統物理學裡把現象時空等同於自在時空。把手指等同於月亮。這樣造成了許多的困難。

不要小看這一步,這是在做離相的工作,許多物理學難題都將迎刃而解。趙國求教授主導的武漢量子理論學術圈子已經開枝散葉,影響深遠。在國內外發表了許多文章。

將現象時空和自在時空劃分,這是做離相的工作。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離相即是無上甚深禪,難怪把無數物理學精英擋在物理學大統一理論大門之外。

離相不僅僅是理論,而是要得道,要開悟,要明心見性,內在印證。得道的人未必對物理學感興趣,未必會進行物理學研究。對物理學研究的人,往往對玄學,形而上學這些東西嗤之以鼻。即使像我這種人發現了這個天大的秘密,也很難說服受物理學集體意識,物理學權威限制的人們。

然而隨著東方文化的復興,東西方科學人文的大融合,越來越多人關注和研究這一塊了。是時候把秘密公諸於世了。

許多物理學家窮其一生,也許內心深處都想得知真理,不為名利。不知大家有沒有和我同樣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弄清楚,就感覺很困惑,感覺很不爽。如果有高人點播一下,豁然開朗,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極其爽的一個事情。

前面我們破解了光的波動性的限制,而現在的物理學家走入迷途了。單單圍繞著波動進行研究,搞了一個高深無比的超弦理論,自己把自己給搞死了。


東方一批研究物理實在論的物理學家,正在將東西方文化融合,開闢了量子力學研究的新思路。在科學的源頭開闢了中國人的陣地。可以預見,第二次量子革命的主戰場在東方,而傳統文化正是突破物理學研究的利器。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羅教明和趙國求等。

趙國求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地努力,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代表著作為《物理學的新神曲—量子力學曲率解釋》、《從相互作用實在到量子力學曲率解釋》等。

武漢大學桂起權教授評論《物理學的新神曲—量子力學曲率解釋》曾說:「作為聯繫科學與哲學的紐帶,趙國求提出了相互作用實在論,關鍵在於區分了現象實體與自在實體這兩個層次。在微觀領域,觀察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們觀察到的已不是作為自在實體的『電子』,而是作為觀察作用與自在實體綜合產物的現象實體。」關鍵點在於區分現象實體和自在實體這兩個層次,一語中的,這一點的確是很最重要的。東方新思路已經在逐步逼近真理,逼近宇宙實相了。為了和科學界對接,我們用科學家的語言來表述。多少年來,我們習慣於將語言文字當成實相本身,當成自在實體本身;習慣於將白馬等同於馬的實相本身,然而馬的自在實體並非等同於馬的現象實體,可以說白馬為現象實體。愛因斯坦的月亮現象實體是有顏色、有形狀的,是離不開觀測的。只有被觀測的一瞬間,同時創造了月亮的現象實體。陽明的山中之花只有被觀測的時候,才創造了花的顏色和形狀。如果不觀測的時候,花歸於寂靜,歸於自在實體,歸於物自體。觀測公孫龍的石頭的時候,才能夠創造石頭的白;如果不觀測,石頭又歸於自在實體,歸於寂靜。去摸公孫龍的石頭的時候,才創造了石頭的堅;如果不去摸,石頭又歸於自在實體,歸於寂靜。量子糾纏也是如此,只有一個量子被觀測,被測量的一瞬間,創造了量子的一種狀態,生成了現象實體。同時由於量子自在實體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一瞬間就可以知道另一個糾纏量子現象實體的狀態。請注意,觀測的同時,產生並知道現象實體,這是知行合一的。

現象實體為觀察作用與自在實體綜合的產物。陽明的山中之花為觀察作用與花的自在實體綜合的產物。愛因斯坦的月亮是觀察作用與月亮的自在實體綜合的產物。請注意,月球並非月亮的自在實體。月亮的自在實體是沒有顏色、沒有形狀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觀察作用與光的自在實體綜合的產物。光的自在實體並不是波粒二象性的,只是觀測創造了罷了。我們一直以為電子是客觀實體,然而電子卻是現象實體。手指觸碰琴的一瞬間,產生了琴聲。琴聲對應於現象實體,而琴對應於自在實體。我們眼中的世界都是現象實體,如同琴聲一樣如夢如幻。我們眼中原子系統的波動,只不過現象實體罷了,也就是原子系統從三維到二維的投影罷了。薛定諤方程把這些現象實體、影子進行疊加。

桂起權教授還說:「我認為,相互作用實在論的價值在於(由趙國求提出基本框架,他的合作者們進一步完善了它),一方面肯定了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著能動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又堅持了科學實在論。從而與『機械唯物主義與不可救藥的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我覺得相互作用實在論並不孤立,它與羅嘉昌及胡新和的關係實在論、成素梅的《論科學實在》相互呼應,並組成相似族。」區分自在實體和現象實體,這可以說是科學實在論,並非機械唯物主義。由此可見,陽明心學並非不可救藥的唯心主義,心物一元並非不可救藥的唯心主義。禪宗反反覆復、苦口婆心地給大家說,指月之指非明月。指向月亮的手指並非代表著月亮本身。手指指向月亮的現象實體,現象實體有顏色,有形狀;而現象實體並不等於月亮的自在實體。為什麼這麼難突破這一點呢?這一點就是禪宗所提出來的破除相的執著。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將現象實體和自在實體剝離,這是在做離相的事情,也就是無上甚深禪。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思考月亮這個問題幾十年沒有能夠得到答案的緣故。而謎底就蘊含在博大精深的東方傳統文化當中。


【原文】指未經觀察的「自然客體」。「自在實體」不同於康德的「物自體」,更強調了其客觀實在性及經驗上的可理解性。它不是形而上,是形而中,可以認知、建構。觀察可以使「自在實體」從未知變成已知。「月亮在不看它時作為月球照樣存在」,「月球」就是我們所稱的「自在實體」,不是觀察後的呈現物,觀察後的呈現物是「月亮」。

【解釋】關鍵點在於區分了自在實體和現象實體兩個層次。共振氫原子模型中電子圍繞質子做橢圓運動。這是在自在時空研究電子的真實運動規律。

當我們去觀測這個自在實體的時候,橢圓運動變成了簡諧振動了,三維投影成了二維的波動了。這個波動的影子屬於現象實體。無數個波動的影子的疊加,就得到了薛定諤方程。這個推導過程在這裡就不重複介紹了。

愛因斯坦一直思考月亮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數學來描述月球的自在實體。但是如果靠近了,看到圓圓的大圓球,這個也是屬於現象實體。在地球上看月亮的一瞬間,心和月亮自在實體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現象實體,也就是我們眼中的月亮。


【原文】現象實體是「自在實體」通過觀測信號作用,由人的感官或感官的延伸,感知並與大腦神經系統綜合作用引起的系統的、穩定的、深刻反映事物本質的理性認知物。既與「自在實體」本身有關,還與中介信息和人的視覺識別能力及觀察環境有關。「月球」通過觀察轉化成為「月亮」,轉化成「為我之物」。「月亮」就是「現象實體」。現象實體作為物理學研究對象時,就構成物理實體。現象實體概念的提出,在我的論文和著作中已有近20年的歷史,也曾在相關的合作論文中追溯了康德哲學的起源,並在核心期刊發表。

【解釋】現象實體為自在實體與觀察者綜合作用的產物。雖然將現象實體與自在實體分離,似乎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實則是科學的一大步,實則是科學與傳統文化融合具有革命性的一步。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陽明心學中離相的概念,離相就是將現象時空與自在實體分離。不僅僅是在道理上講明白,還需要我們在內在實證。而內在實證的結果卻無法用語言跟別人講清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像唐玄宗所說的那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語言文字也是小宇宙,有自己的時空,要離語言文字相,就是脫離這個時空;數學語言也是小宇宙,也有自己的時空,要離數學語言相,也要脫離這個時空。量子理論是建立在現象時空的產物,也要離量子理論相,也要脫離這個時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具體的宇宙當中是看不清楚的,需要跳出那個時空。

量子理論是建立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的產物,需要跳出這個時空,轉化到時域空間就好理解了。


【原文】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持續性和廣延性的量度。自然界既沒有脫離物質的時空,也沒有脫離時空的物質。道可道,非常道,哲學中的「時空」是常道。人類通過感性經驗認知的時空,稱作經驗時空。以科學原理和科學方法指導認知的時空是科學時空。牛頓時空,狹義相對論時空,廣義相對論時空,量子力學時空,是經驗時空的科學提升和科學發展,稱作物理時空。物理時空是科學時空。描述現象實體的時空是現象時空。經驗時空、物理時空均是現象時空。而未經觀察的「自在實體」所在時空,稱為「本體時空」。「本體時空」是複數的,因此,人類實質生活在複數時空中。實時空是人類對時空認識的簡化。

【解釋】關於時空問題,這裡有點不同的見解。

以科學原理和科學方法指導認知的時空是科學時空。科學時空是通過數學的眼睛描述看不見的自在實體。比如電子的橢圓運動屬於科學時空。但是科學時空並不等於物理時空。當然數學工具也可以描述現象時空。

物理時空中最基本的概念,比如時間、空間、長度、速度、質量和能量都屬於現象時空,而非物理時空。在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一書當中,我們曾經探討過,物理學是關於影子的學問。物理時空即是影子世界,即是現象世界。

狹義相對論中時間變慢的效應,也是在現象時空中變慢。如果離開現象時空,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

狹義相對論中的尺縮效應,也是在現象時空中變短。

電子真實運動為橢圓運動,生成波動的影子,這是現象實體。從簡諧振動的現象實體,可以推導出薛定諤方程。薛定諤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現象實體,可以描述影子的疊加,描述疊加態。而薛定諤方程的解就得到了電子云圖。電子云圖也是描述現象實體的。

量子理論可以說是在現象時空發展起來的理論,而實驗又是在驗證現象時空。如同夢中說夢,自己驗證自己。用謊言驗證謊言。薛定諤方程、電子云圖等都是在現象時空裡面做文章的,搞得高深莫測,都是搞的假象,誤導了世人。而羅教明教授的共振氫原子模型,則是直接勾勒出了自在實體,描述了電子的真實運動。

當然現象實體相關的理論並不是沒有用,相反是最有用的。因為實驗都是在現象實體中進行的,當然實用了,也很符合。只是真正的科學是追求真理的,並非實用主義就可以。科學需要回歸,回歸到追求真理的大道上來。

前面我們已經知曉,根據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現象實體不代表自在實體,這個謊言總會有破綻的。即使在現象實體內部不斷地推理,也有不完備之處。所以就有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不可調和的矛盾。

經驗時空、物理時空均是現象時空。其實並不存在著這麼多的時空概念,只是人為的一種劃分罷了。僅僅需要有自在時空和現象時空就可以了。自在時空雖然說有時空兩個字眼,但是實則無時空的概念的,只能通過數學的眼睛來描述。時間是現象實體,空間也是現象實體。

電子本身也是現象實體。是的,不要驚訝!觀察者和電子自在實體的共同作用,而生成電子這個現象實體。觀察者屬於高級測量工具,最小的測量時間為普朗克時間。每隔一剎那就可以測量電子自在實體一次,測量的一瞬間,就產生了電子現象實體。由於是不連續的,所以電子也是跳躍的,也是不連續的。

玄學在《道德經》中有明確的定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我們一起來探求真理,一起進入眾妙之門。天地萬物本身是無名相的。這裡所說的名代表著相,語言文字也是屬於名相。語言文字也是一個小宇宙,也有自己的時空。理解真相,需要脫離語言文字的時空,也就是離語言文字相。我們眼中的月亮影像也是名相。電子橢圓運動的投影是名相,波函數也是名相,薛定諤方程也是名相。如果要追求萬物的實相,需要破除語言文字相,破除名相。名相用科學語言來描述,等同於現象實體。

有了名相,可以說這是萬物之母,萬物都離不開名相,萬物即是名相本身。萬事萬物本身包含著主體的信息,包含著觀察者的信息。所以要去除名相,才能觀察到大道的要妙。但是也不能完全去除名相,如果去除名相又沒有任何的依託。去除了語言文字,又無法載道。萬物都離不開心靈。如果離開了指向月亮的手指,又無法知曉月亮的方向。萬事萬物當中都可以觀察到大道的行跡,萬事萬物之中都存在理。隨時隨地都可以體認天理。無名和有名,這兩者是互為陰陽的,本來都是一個事情,只是起了不同的名字罷了。無和有之間並不存在屏障,正如萬物和心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陰陽合起來稱之為玄。互相糾纏的兩個粒子也是互為陰陽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這就是玄之又玄,這是天下玄妙之門。如果能夠內證至此,就是得道了,就是明心見性了。這也是西方哲學家中的真理,真理即是道。

陰陽的推移,循環往複,如同電子的橢圓運動。周而復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歷一個循環,又不忘初心。玄之又玄也可以解釋為這種陰陽推移的橢圓運動的。觀測電子的橢圓運動,可以分化出許多的投影,得到許多的影子視圖,得到本徵態,這個是分。而把許多的影子視圖恢復起來,就得到了薛定諤方程,這個是合。時域空間的任意波形這個是合,可以用傅里葉變換成頻域空間的正弦波疊加,這個是分。然而再高深的數學工具,也只是描述的工具而已,只是指月的手指,都無法代表著電子的實相本身。薛定諤方程已經留下了觀測者斧鑿的痕迹了,電子云圖中主體信息是註定不能排除的。

12

打破相對論的限制,相對論如同假象


然而前面我們已經恢復了物理學美麗的天空。就知曉相對論只不過是假象。在物理學研究的集體意識里,我們畏懼權威,不敢提為什麼。然而是恢復真正科學思想的時候了。當然相對論並沒有錯。可以在應用和計算層面,可以進行實驗驗證。然而實驗也只是在用謊言驗證謊言的過程罷了。


狹義相對論中,時間會變慢,有鐘慢效應。時間只是現象實體。在自在實體中,無時間這個概念。

狹義相對論中,長度會變短,有尺縮效應。長度也是現象實體。在自在時空中,無長短的概念。

速度等於長度除於時間,所以速度這個概念也僅僅存在於現象時空。不僅僅是速度,連動靜的概念,也僅僅存在於現象時空。風動幡動公案、飛鳥之影公案、飛矢不動公案都存在著同樣的秘密。啟發我們要脫離現象時空。

速度離不開觀測者,光速也離不開觀測者。觀測者是超級測量工具,有一定的測量精度。觀測者所能測量的最高速度就是光速。所以在觀測者眼裡,光速是不變的。

相對論中質量和速度有直接的關係。既然速度是現象實體,質量也是現象實體。質量與觀測者直接相關。

相對論的質能方程中,質量和能量有一定的關係。質量是現象實體,能量也是現象實體。普朗克發現在微觀世界能量是一份一份地發送的。這也是現象實體的產物,由於觀測者是一剎那一剎那地觀測自在實體,而得到現象實體的,所以有不連續性。

在微觀世界,假如電子的運行速度接近光速,就必須考慮相對論效應。相對論也是可以用在微觀世界的。同樣的道理,量子理論的原理,也是可以用在宏觀世界的。假如從太陽系外面觀測太陽系,太陽系就非常的小,這時候就可以用薛定諤方程描述太陽系中行星的運行規律了。這樣就統一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並無本質的矛盾。

但是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也都是建立在現象時空的產物。

13

無字天書


鬼谷子有一部無字天書。語言文字是一個小宇宙,有語言文字時空;數學是一個小宇宙,有數學時空;量子理論是一個小宇宙,有量子理論時空,也是屬於現象時空。如果跳出語言文字的束縛,這叫離語言文字相,也就是鬼谷子無字天書的深層含義。

如何讀懂量子理論這部無字天書呢?先從一個小故事講起。

這幾天冥思苦想的時候,今天心情豁然開朗了。幾個星期以來,壓抑在心頭疑問幾乎都煙消雲散了。正所謂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也許思慮過多,和女兒有心靈感應的緣故。昨天剛好是我的生日,七歲的女兒突然走到我的跟前,送給我一個小禮物。她說她在學校寫的,送給我。我猛然一看,心中驚喜,怎麼這麼巧合。原來看到一張紙條上面,頂端寫著一個「字」字,下面全部都是波浪式的簡單圖形,似乎是很多的簡諧波。我開始相信親密關係有類似於量子糾纏那樣的事情了,相互之間是心心相印的。

我數了一下,從上到下,總共有十七個波形。我好奇地問她,這是什麼。她告訴我是字。我問為什麼這是字呢?一點規律都沒有。她很認真地說,這的確是字。她跟我講了,比如第一個代表雞,第二個代表馬……。我心中很高興,在量子理論領域,我就像女兒一樣,也是說真話的孩子。只是把皇帝的新裝這個謊言給說破罷了。至於大人們信不信就不管了。

女兒這是說的真話,也跟鬼谷子的無字天書是相通的。說白了,在女兒那裡,是破了語言文字相的,也就是跳出了語言文字時空了。當然隨著世俗學習的深入,又會有所知障,很快以後她會拿到本科的文憑,就失去了說真話的能力了。她也會跟著我們說著言不由衷的話,用謊言來驗證謊言了。她不止這次說過這樣的真話。之前她突然跟我說,藥片為什麼放在舌頭上面就有苦味,吞在喉嚨就沒有苦味了。正所謂有苦就有甜,無苦就無甜。無善亦無惡,無大亦無小,無動亦無靜。這是需要內心實證的,並不是道理上理解這麼簡單。內心實證就需要頓悟。

我們可以用不同形狀的符號來代替現實世界的自在實體。這就是語言文字的本質所在。自在實體在語言文字也有無窮的投影。投影在阿拉伯世界就是阿拉伯語;投影在古代印度就是梵文;投影在中國就是漢字。一個自在實體對應於萬種文字,萬種文字都是描述一個自在實體。正如一萬個人指向同一個月亮實體,但是指月之指非明月。

一個自在實體可以對應於萬種數學工具。比如目前有三種公認的表述:薜定諤方程、海森伯的矩陣力學和狄拉克的算符理論,並且在數學上是等價的。經過觀測原子,從自在時空一下子坍縮變成了現象時空,產生了電子這個現象實體,也產生了波動這個現象實體。把時域空間中的波動進行疊加,進行數學運算,可以得到頻域空間的電子軌道,電子云圖。從波動影子的合成,可以推導出薛定諤方程。薛定諤方程、電子云圖和電子軌道本質上都是在現象時空,都是在頻域空間。

超弦理論的五種數學理論已經被證明是等價的。如果要破解量子理論,需要跳出數學時空,跳出語言時空。數學也是一個世界,語言文字也是一個世界。也就是所謂的離數學相,離語言文字相。這當中有濃濃的禪意。西方有一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的思考只是在語言文字里打轉罷了,只是在語言文字時空,並沒有能夠脫離語言文字相。

當物理學步入禪境,一切皆有可能。


疊加態就是有幾種本徵態疊加在一起的粒子狀態,就好像是喜怒哀樂未發之中,這時這個狀態是不確定的,只有當進行一次測量的時候,才會呈現一個被測量到狀態,可能是它的任何一種本徵態。可以說,測量的同時,創造了量子的一種狀態,創造了一個投影視圖。而疊加態就是多個投影視圖的疊加。我們用薛定諤方程所描述的對應於頻域空間,也就是概率空間。請注意,這個是量子理論最大的秘密,雖然很簡單,但卻是破解的關鍵所在。無窮個本徵態,可以通過薛定諤方程變換到了頻域空間,用電子云模型來進行描述。當我們去觀測電子的運動時候,一下子就把我們拉回來時域空間。同時從自在實體,生成了現象實體。正是由於這些假象混合在一起,造成了量子理論的困難。而波動狀態的疊加,本質上是概率的疊加,並不是像時域空間中,波的互相消長。這當中蘊含著量子理論最高的秘密。

我們知道,任意一個時域的波形都可以分解為振幅不同的正弦波的疊加,這個就是傅里葉變換。而薛定諤方程是將時域無數多個波動進行疊加,形成了頻域空間中電子運動軌道,形成了電子云圖。一可以變成無窮,無窮可以變成一。

一縷太陽光經過三稜鏡,可以分出七色。未經過三稜鏡之前,可以稱之為光藏。一心面對外境,可以分出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然而喜怒哀樂未發可以稱之為中,可以稱之為心藏。一根竹管未開孔的時候,可以作為定音器使用,看似只有一個音,可是其中蘊含著五音,可以稱之為音藏。對於量子也是如此的,在沒有測量之前,如同喜怒哀樂未發,如同在於中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稱之為量子疊加態,還沒有坍縮。量子疊加態,可以稱之為態藏。一旦測量,量子坍縮了,同時就創造了量子的狀態了。測量就好比是三稜鏡,可以將量子的疊加態分離,創造出量子的特定狀態,創造了投影視圖,得到了波動影子。觀測是在時域空間,所謂的坍縮,本質上是從概率空間、頻域空間轉換成了時域空間;從自在實體生成了現象實體。

波動的投影。每一次測量可以得到一個波動投影,不同的波動投影可以線性疊加。疊加的過程,就是從時域空間變成頻域空間的過程。薛定諤方程具有線性形式。態疊加原理是量子力學基本原理,它說明了波函數的性質。如果ψ1是體系的一個本徵態,對應的本徵值為A1,ψ2也是體系的一個本徵態,對應的本徵值為A2,根據薛定諤方程的線性關係,ψ=C1ψ1+C2ψ2也是體系一個可能的存在狀態。我們從傅里葉變換那裡知道,再複雜的波動都可以由頻率不同的正弦波疊加而成。愛因斯坦的月亮可以投影在塞納河,也可以投影在秦淮河。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把所有的月影線性疊加,這類似於量子態的疊加。然而月影並非月亮實相本身,月影是二維的,而月亮是三維的。同樣的道理,原子系統是三維的,而量子態是二維的。在時域空間中的一,可以變成頻域空間、概率空間中的多;在頻域空間、概率空間中的一,可以變成時域空間的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時一句話頂一萬句話,有時一萬句話不如一句話。一語興邦,一語亡國。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處。

量子態的疊加本質上並非量子實相本身,而是量子運動影子的疊加罷了,是從時域空間變成頻域空間的過程。而我們卻把頻域空間、概率空間的電子云當成了電子運動的實在,這是最大的謬誤!這是最大的騙局!大道至簡,我只是像個孩子,面對皇帝的新裝,不小心說了實話罷了。也許如同飛瀑下魚鳴,鬧市中人語一樣,人微言輕,無法喚醒沉迷於量子理論的人們。請注意,為什麼這麼艱難呢?第一,觀測的時候,觀測者和電子自在實體綜合作用,產生了現象實體,這是從自在時空向現象時空的轉換;第二,電子云圖、薛定諤方程都是在頻域空間,也就是概率空間,觀測所獲得現象實體是在時域空間,我們把兩個空間等同了,給搞混淆了。

其實教科書中所說的電子運動軌道,實際上並非真實的軌道,而是在概率空間,也就是頻域空間中的軌道。電子真實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在時域空間中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在現象時空中,如果以宏觀世界為參照系,原子也在運動當中,電子的運動是螺旋運動,但是螺旋運動並非實相。請注意,電子軌道是頻域空間,也是概率空間,只能通過質點來描述。如果把電子當成一個自轉的小球,這就不對了。在時域空間才有意義。概率空間、頻域空間中波動的干涉,並不是像時域空間那樣此消彼長的,而是概率的疊加罷了。單電子雙縫干涉當中,秘密也就在於此。正如費曼所說的那樣,這是量子理論的心臟所在。

14

所有人參與討論大統一理論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經說過:「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它應該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時讓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少數科學家)所理解。那時,我們所有人,包括哲學家、科學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參加為何我們和宇宙存在的問題的討論。如果我們對此找到了答案,則將是人類理智的最終極的勝利—因為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在往真理的頂峰去爬,最終大家都會在那裡會合的。愛因斯坦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大統一理論,也就是尋找霍金所說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許此書能夠對霍金先生所說的理論有所啟發。可以說是拋磚引玉吧,讓更多的人沿著這條路去尋找真理的。

本文的作者正式出版了三本專著:《莊子素解》王陽明《傳習錄素解》《當量子理論遇上陽明心學》。已經內證了真理之光,所以能夠破解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難題。如果您認為本文對您有幫助,那就順手轉發吧,讓大家一起來參與大統一理論的討論,完成愛因斯坦未完成的事業吧,也是他老人家多年的心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莊子素解《人世間》

TAG:走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