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這些照片來自1910年上海虹口日本堂書店發行的《金陵勝觀》,該書由杉江房造編輯,拍攝者不詳。本文選取了10張照片,展現清朝末年南京城的幾處景觀,彌足珍貴,是研究南京城市史的第一手資料。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清末南京秦淮河的畫舫及岸邊的夫子廟。

自古以來,這一帶都是人文薈萃、風景如畫的勝地,現在更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凡。只是這張照片年代久遠,色調很暗且有點模糊,沒能展現出美景的神韻。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江南貢院內一景。

江南貢院位於南京夫子廟東側,始建於1168年,經歷代修繕擴建,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清朝同治年間,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可接納2萬多名考生同時考試,其規模之大、佔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明清時期全國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南京鼓樓。

鼓樓是舊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也用做催促文武百官勤於政務,提醒百姓勤於勞作。鼓樓規模宏大、規格極高,那時候縱觀南京城概貌,往往要登此樓遠眺。我們從這張照片中看到的鼓樓,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重建的。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兩江總督府。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洪秀全將原兩江總督府改建成天王宮,這場運動被蕩平後,曾國藩沿襲舊督署規模及布局進行改建,仍為兩江總督府。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總統府就設在這裡的西花園;1928年,這裡又成了國民政府所在地。左上人物是最後一任兩江總督張人駿。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南京南門外景象,沿城牆有低矮的房屋。

南門即指南京中華門,原稱聚寶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稱。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南京下關碼頭景象。

南京下關以及下關碼頭,在近代史上是一個知名度頗高的地點,見證了很多重大事件,例如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下關江面英艦漢華麗號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南京成為通商口岸後,下關江面兩岸即成為商埠,官府在此設關徵稅,各國使領館也大多設在此處。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南京儀鳳門。

儀鳳門是南京十三座明代內城門之一,位於下關獅子山南麓與繡球山之間,是舊時南京城北通往長江的要道,軍事位置十分重要。現在我們看到的儀鳳門是2006年復建的。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江蘇督練公所內景。

督練公所是官署名,又稱督練處,1904年設置,清末江蘇省訓練新軍的機構。辛亥革命期間,該所訓練和指揮的軍隊,成為發動起義的有生力量。江蘇巡撫兼督練公所督辦程德全,正是在督練公所傾向革命的新軍軍官、當地士紳的支持下,決定讓江蘇獨立於清廷統治的。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明故宮遺址。

明故宮即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皇宮,成祖朱棣遷都後,其建築形製為北京紫禁城所繼承。我們看到,清末明故宮遺址還有幾間殿宇矗立,而我們現在只能看到幾塊礎石了。

清末南京真實面貌 經歷近代風雨的古城

南京烏龍潭。

烏龍潭位於南京清涼山東麓,風景優美,潭岸亭台樓閣錯落,花木挾疏,一派詩情畫意,素有「南京小西湖」之稱。三國時,此處名「清水大塘」。晉代傳說潭中有四處泉眼,終年噴涌不息,某日四條烏龍環繞泉眼戲水,「烏龍潭」由此得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童養媳處境悲慘 婆婆將其虐殺後刑罰很輕
太平軍進攻南京時,城內大清官員在忙啥?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