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叔逵:醫學是科學與人性之光的結合

秦叔逵:醫學是科學與人性之光的結合

3月1日《文匯報》整版,孫穎浩院士、於金明院士,秦叔逵教授詮釋腫瘤治療的藝術與匠心; 醫學是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是仁心與創新的輝映。

秦叔逵:醫學是科學與人性之光的結合

大醫名片:我國著名消化系統腫瘤診治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副院長、全軍腫瘤中心主任、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協會副理事長、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同是腫瘤醫生,秦叔逵說起中美醫生的差異:中國醫生往往「含蓄」告知病情,為的是要給病人生的希望。美國醫生比較直接,通常會告訴病人「中位生存期」。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病人可以更主動地安排接下來的生活,壞處是,可能就此擊垮病人,說不定由此縮短了生存期……這是兩難。」幾乎半生與腫瘤過招,秦叔逵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對待腫瘤患者,人文關懷、樹立信心也很重要。

「醫學包括著藝術的成分,這不是文人雅士的清淡,而恰恰是對人性的尊重。我們看病是在看人,不僅要把病看好,更要關懷心靈。內科醫生常說,三分靠葯,七分靠精神。大多數人談癌色變,對治療充滿恐懼,我們必須在治療同時輔以情緒開導、科學宣教。」他說,腫瘤的生存期跟腫瘤的種類特性、患者個體的意念與心態、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相關,醫生不是生命判官,生存期也著實難說。

出身醫學世家,秦叔逵從小立志學醫。選擇腫瘤方向,是因為他認為這個領域有太多挑戰、難題需要去攻克,這深深吸引著他。

「上世紀80年代,我們手上的腫瘤化療藥物不超過10種,而且藥物低效、高毒,病人副反應很大,以至於在病房裡聽到化療藥物的輸液車推來了,病人就先開始吐了,心理陰影巨大。而今,新葯層出不窮,並且高效、低毒,一大批患者受益。」過去20多年,秦叔逵見證著中國乃至世界腫瘤醫學界翻天覆地的變化:治療手段越來越先進,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腫瘤治療新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患者生存期延長了,生存質量越來越好。由於帶瘤生存成為可能,世界衛生組織還把腫瘤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並稱為三大慢性病。

不過,秦叔逵也很清楚,對有些腫瘤患者,比如晚期腫瘤患者,是治不好的。但醫生、醫學,什麼都做不了了嗎?並不是。人文關懷、心理撫慰有可能改善治療結局,這包括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從醫45年,秦叔逵看過不計其數的病人,最難忘的是老師馬永泉教授。他是我國近代內科學創始人之一,老湘雅畢業,腫瘤專家,自己也是一個腫瘤患者。

上世紀80年代,老先生被查出結直腸癌,屬較晚期,做了手術。那個年代,藥物很有限,他在治療後反應很大,硬是挺了過來。到90年代後期,老先生80多歲,又被查出腎癌。這次手術沒法做到根治,當時也沒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手術後靠化療和中藥聯合治療。老先生一直活到95歲,三年前去世。

「老先生有很好的科學素養。比如,他學過中醫,也喜歡中醫,但中醫講忌口,他並不唯信。他認為只有相對忌口,比如拉肚子時要少吃葷腥,並沒有絕對忌口,為此,他還專吃雞肉,他說,如果不加強營養,化療怎麼扛得住。另外,他很風趣,崇尚運動,平衡飲食,還把樂觀的心態傳遞給病友。」在秦叔逵看來,面對腫瘤,老先生是科學與人文結合的典型,他以自己的親身示範告訴患者,也提示著醫生,在關注腫瘤醫學進展的同時,也要不忘關懷患者的心靈,這可能是給絕望患者的另一顆救命良藥。

來源:轉自「南京解放軍八一醫院」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CO 的精彩文章:

TAG:CS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