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宰相到底是多大的官?從大唐官職來看看,我們就清楚了

宰相到底是多大的官?從大唐官職來看看,我們就清楚了

歷史上的有一個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崗位——宰相,「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宰相「與元首而同體乃謂之股肱,秉邦國之會要乃譬之鈞軸」,這些都說明了宰相的重要性。而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歷史朝代的變更也一直在發生著改變:相國、丞相、大司徒、司徒、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多達幾十種官名,但是對於宰相官職的具體工作內容有多少人知道呢?有許多人在電視上看到宰相的權利是非常大的,可以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我們就以唐朝為背景,看看在唐朝官僚系統中最大的官——宰相的日常工作。

宰相有真宰相、名義宰相類別之分

真宰相是指實際上的宰相,擔任實際的職權,特點是「知政事」,唐朝的三省長官中書令,尚書令,下侍中以及之後其他有宰相實權的官職都叫做正宰相。《通典》中有:「大唐侍中、中書令是真宰相」,但是因為李世民在稱帝之前擔任過上尚書令,所以在之後就沒人擔任了,尚書令也成為了虛設,只是具體職務由左右僕射代為辦理。

名義宰相,是只有職位卻沒有實權的宰相,主要指的就是三師三公,《唐朝宰相制度簡論》云:「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是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為三公,皆正一品。三師,太子所師法,無所總職,非其人則闕。三公,左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三師三公的地位是比較高的,但是這只是名義上的職稱,並沒有實際的職權。

宰相的「辦公室」在哪?

秦漢時期,宰相因為是一個人擔任的,所以辦事地點比較隨意,但是到了唐朝因為執行的是群相制,所以就需要有一個「辦公」的地方,這個地方就叫做政事堂,這是各個宰相討論事情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室。

在《唐朝宰相制度簡論》中有提到:「舊制,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至永淳三年七月,中書令裴炎以中書執政事筆,其政事堂合在中書,遂移在中書省。開元二十一年,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其政事印亦改為中書門下之印」意思是說在初期,政事堂是在門下省的管轄範圍內,而到永淳三年的七月,政事堂就搬到了中書省門下。

在《客齋隨筆》中提到:「唐兩省官上事宰臣,送上,四相共坐一榻,各據一隅謂之押角」,這充分的反應了宰相們集體辦公的情景。另外政事堂也是宰相就餐的地方,這與現代政治活動中的工作午餐相類似。

由此可見,即使同為宰相,宰相的實權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的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但有些的只是空有名而實為虛。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通典》、《唐朝宰相制度簡論》、《客齋隨筆》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遺憾錯去的這三大虎將,如果有他們,歷史或許將會重寫
劉禪為什麼要處死蜀漢元勛劉琰?難道真是因為看上他美麗的妻子嗎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