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十年前,正值2007、2008年之際,財經作家吳曉波完成了上下兩卷本《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很快成為備受矚目、也頗受好評的暢銷書。吳曉波在書中以編年史的方式,用典型人物和豐富的細節,呈現並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企業史。

2018年,改革開放已40年。前不久,吳曉波的新書《激蕩十年:水大魚大》出版,這本書是《激蕩三十年》的續篇,至此,吳曉波完成了他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企業史的完整記錄。「水大魚大」,意指中國急速擴容的經濟規模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能力,如同一個恣意泛濫的大水,它在焦慮地尋找疆域的邊界,而被猛烈衝擊的部分,則同樣焦慮地承受著衍變的壓力和不適。

這本書如何?吳曉波對這十年間中國經濟發展和企業史的敘述,你是否能夠贊同?今天的「評審團」欄目,我們發布的是5位評審員對《激蕩十年:水大魚大》的書評。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作者: 吳曉波

副標題: 中國企業2008—2018

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7年11月

評審員

001

宋宋(一個普通讀者)

對社會心理與時代情緒的表達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延續了《激蕩三十年》的寫作風格,同時在表達上繼承著濃郁的「吳曉波風格」。全書以編年體的形式記錄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社會的跌宕沉浮,同時又善於從小處著眼,從人物入手,結合政治背景,人文話題使得歷史科普讀物有了更強的可讀性與親切感。

雖然這本書依然以「激蕩」冠名,但讀來其實並沒有前三十年那麼多激蕩澎湃之感。作者自己也說,在那部作品中,他用頗為「激越」的文字描述了一段「野蠻生長史」。而在這一部中,歷史變得「更加壯觀,也更加撲朔迷離」。如果說前三十年的變革,多集中在製造業與宏觀政策層面,那近十年,我們更多得體會到了互聯網與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支付革命、社交革命、出行革命乃至娛樂革命等方方面面的變化。而同時,每一種新產業、新模式、新風向從出現到式微的周期被大大縮短。於是,我們會覺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新生事物越來越多,彷彿每個人都在時代之風的吹動下不得不一路小跑,興奮又焦慮,緊張又迷茫。而在這本書中,這種感覺被真實地表達出來,並隨著時間越來越近而逐漸加深。客觀記錄史實的書籍很多,而對於社會心理與時代情緒的表達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既有珠玉在前,本書中關於事件的選取與記述就顯得過於龐雜和零散,評論也淺嘗輒止,但個人覺得,這書還是很適合年輕人看的。這是我們真實經歷的十年,共同參與的十年,甚至是一同改變的十年。「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不能抵達縱深」,作為回溯與反思之舟上的竹篙,它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閱讀評分:8.5分(滿分10分)

評審員

002

洪建平(青年學者)

我們時代的商業與商人

吳曉波的《激蕩十年》以其一貫的流暢文筆,全景再現了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和企業發展史,既有宏觀經濟和社會背景的介紹,又不乏典型個案和生動細節,毫無疑問將與他的中國企業史三部曲一道,構成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式的經典。

如何看待商業和企業家群體是一個亘古常新的話題,今天這個時代也不例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過去的十年里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企業家的貢獻不可或缺,有統計認為80萬億GDP中民營企業佔了60%以上。在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視野里,企業家就是經濟增長的「國王」。當然,左派學者不會忘了盛世提危言,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也不乏既得利益綁架政治導致王朝更替的先例。

在2000年出版的《大敗局》中吳曉波曾總結說,公共道德感、對規則的尊重和職業精神的缺乏是那些企業共同的失敗基因。在《激蕩十年》中,中國企業家在重建商業倫理的路上仍然任重道遠,如3Q大戰,百度的莆田廣告爭議。前兩年創刊了一本叫《歷史學人》的出版物首期也回應了這個問題,專題就叫《「強盜」資本家?》。在吳曉波筆下也不時流露出人文關懷意識,如打工詩人,如左翼關心的《鐵西區》、《鋼的琴》,以及全書末尾那很有畫面感的許知遠砸在椅背的身影。

另外,作為一個近十年一直在高校從事廣告營銷和經濟學教學科研的教員,我會覺得《激蕩十年》似乎遺漏了一些並非不重要的事實,以剛剛過去的2017年為例,如阿里巴巴繼聯想之後成為奧運會TOP贊助商進入全球頂級品牌俱樂部,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宣判加多寶和廣州葯業可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等等。如果結合國務院2016年印發的《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看,就更耐人尋味了。

003

陳逸文

(邊緣系統發達的邊緣人)

值得回味的是全書的精氣神

通讀完《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一書,那些或不知或模糊的過往,在腦海中得以一一浮現。無異於其他歷史類書籍,此書最基本的意義是為讀者提供惡補和回顧的媒介,以避免一無所知或徹底遺忘的共同體危機,但顯然這本想要抵達記憶縱深的著作不會滿足於此。抵達記憶縱深之後,杏仁體這一大腦組成部分自然會產生一些反應。我的也非例外,感觸很多,五味雜陳。因此,出於探析自己閱讀完後產生複雜心緒的目的,我嘗試著解構文本,主要是三個方面的構件。

首先,全書以詳實的資料為骨架,具體包括了政府行為、重大事件、行業變遷、企業動向、人物言行、媒體報道等,對於這些乾貨,作者去繁就簡,將許多關鍵的政策語句、統計數據予以呈現。其次,不少成段成句的觀點就是包裹這骨架的皮肉,通過伏筆、類比、隱喻、白描等文學加工手法,讓原本稍顯枯燥的乾貨嚼之有味,增強可讀性的同時也更能激發共鳴。最後,敘事順序和行文邏輯是全書的精氣神,也是在剝離了一切客觀元素之後,最能抵達作者主觀體驗和表達的路徑。比如,對於2008年《勞動合同法》全面施行,作者列出了媒體視之為「良心法案」的評價和經濟學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將會喪失」之論,前後次序的差異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私人偏向,而在這個故事裡,兩個主角——企業家和勞動者的感受,恰恰是缺位的。

一番粗略的解構是為了獲得清晰的視野,從而使一開始多種情感雜糅的閱讀體驗轉變為理性的評價。全書的優點很明顯:切實的背景和事件加上文學化的描述和觀點,能很好地避免全是政策文、新聞稿堆砌的尷尬,也不必糾結於歷史類學術專著所看重的因果效應,最終效果則是,穿插過渡的語句能很適時地調動起讀者的情感。但事實上,值得讀者回味的不是這水大魚大的十年里令人眼花繚亂的眾生相,而是全書的精氣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吳先生在創作過程中儘管力求客觀、中立,但終不免留下了私人的痕迹。書中對一個個人物和一家家企業沉浮興衰的描繪和布局,契合的是吳先生的創作意圖,但更為重要的是創作過程中所選擇的表達視角——精英主義(雙刃劍)。在這種視角之下,吹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號角,似乎是想告訴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經過磨鍊之後的成功與失敗都會是傳奇。

時不待人,如果最終稿能延遲到新年鐘聲響起之後再敲定,那麼吳先生必會留一定的篇幅給那個在前作2007年里僅僅出現過名字和所代表企業的人物。可即使如此,從那時作為同代人中的佼佼者鳴鼓而起到如今親屬友人的追念,茅侃侃之死帶給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倍感唏噓的傷懷體驗的同時,似乎也不過是再次佐證了作者提出的那個恆定(無法檢驗)的商業故事規律——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閱讀評分:8分(滿分10分)

004

李狗兒

(讀書不正經 正經不讀書)

發展與代價難以權衡

契訶夫說寫小說「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其他的文字創作。

跟著這本書回顧十年來中國企業的發展,跌宕起伏背後是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人,有商場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也有邊緣化的小人物。但你不會在書中看見明顯的稱讚,也不會聽到某種貶低,卻可以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恰如其分的存在。

十年里,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不被看好的李書福,蛇吞象背後是讓人動容的哲理;「一把年紀」張瑞敏,選擇勇敢地「突破自我」......這些企業家是各行各業的領頭人,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置身時代之中都是小小的個人,有著各自的無奈或僥倖,而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

快速發展的背後必然有其代價。金融危機後,中國靠著政府4萬億投資率先走出困境,也為後續經濟發展埋下伏筆。投資偏向大型央企,進一步加劇了中小型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邊緣化;經濟的發展並非依賴產業升級,導致實體產業的困局難以突破。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的代價是犧牲了如馬向前、郭金牛這樣1.3億名農民工的生活;犧牲了像《鋼的琴》里描述的2000萬下崗工人的青春;犧牲了青山綠水,替代的是癌症村及霧霾;犧牲了美好的生命,無奈又悲傷如丁志健的死亡......

在中國經濟這潭大水之中,有著大魚,也有著小蝦米,如何在大水之中更好的生活,是你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閱讀評分:7分(滿分10分)

005

葉鑒

這十年,什麼在變?什麼沒變?

回想《激蕩三十年》,《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行文思路和方式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陌生的是這十年(2008~2017)之間事件發生的內容和主角大都變了。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急速擴容的經濟規模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能力,如同恣意泛濫的大水,它在焦慮地尋找疆域的邊界」。那什麼在變?什麼沒變呢?

快速。信息更迭,科技創新。與以往實體創業不同,互聯網創業要求信息更新、傳播速度更快,在某個無法預料的明天或許就會誕生新的行業而又轉瞬即逝。投資、併購、股票震動、倒閉……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故事。

瘋狂。經過三十年快速發展,新一代創業者不斷地尋找新商機和風口,成功者與失敗者往往是同一個人,不斷變換著角色。「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極為貼切的總結,也說明無數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向死而生」。

焦慮。互聯網市場的無序競爭且瞬間飽和,股票房價市場潮起潮落,資本競爭壟斷迅速……「一直在模仿,從來不創新」的創業模式亟需改變,卻又找不到新的出口。這些都構成了這個社會焦慮的主題。

以上三點不同於以往三十年發展的狀態。最後作者總結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經濟變革的動力:制度創新、容忍非均衡、規模效應、技術破壁。這或是一個三十年經濟發展動力的總結——統稱為「中國特色」,然後通過這種思考邏輯觀察近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全書案例與總結互為佐證。一方面展示出具有代表性企業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剖析政治與市場發展之間複雜關係。這樣的行文思路貫穿全書,以至於知曉案例的來龍去脈就知道作者立場及其表述方式。不可否認作者的個人特色,於讀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通過作者對案例深入淺出的描述,剖析案例,分析案例之間的內在關聯,啟發讀者對於這十年不一樣的思考,這是本書真正的價值所在。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終審

意見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綜合幾位評審員的打分,《激蕩十年,水大魚大》的得分為——8.1分(滿分10分)。總得來看,大家吳曉波的這部新作還是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這得益於吳曉波多年來對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關注和在寫作上付出的努力,也離不開既是他寫作對象又是寫作背景的這個時代。疾速擴容的經濟如同「大水」,身在其中的我們如同小魚小蝦,但仍然想要感知潮水的速度與流向,因為我們的生活和命運,都與之休戚相關。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也請大家持續關注我們的閱讀評審團。

與《激蕩三十年》相比,吳曉波續寫的2008-2018這十年有何不同?

評審團

閱讀需要主張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