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之瑰寶「鉤鑲」,為什麼會在漢朝之後退出戰場?

國之瑰寶「鉤鑲」,為什麼會在漢朝之後退出戰場?

鉤鑲退出戰場的原因是戟戈一類以啄擊為主的長兵器的沒落。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戰馬開始配備了馬鞍,使騎兵能手持長槍、馬刀等兵器在馬上作戰。從此,騎兵不但行動迅速靈活,而且也能藉助馬匹的力量,發揮出強大的衝擊能力。由於騎兵的突破性發展,直接導致作戰模式改變。

戰車因靈活性遠遠不及騎兵,在戰術上的重要性大大減低,從此漸漸淡出戰場,本來是戰車上裝備的「車戟」,也遠離了戰場。

與此同時,步兵面對的最主要敵人,也變成是衝鋒陷陣的騎兵,如此「戈」和「戟」的啄擊能力根本無法招架,只好改用可以抵抗騎兵的武器。

戟的結構示意圖

例如用捅刺用的「矛」、「槍」,只要將槍頭對準敵人,便能讓騎兵自已撞上槍尖,受到嚴重傷害;或是當時劈砍用的「長劍」或者「刀」,只要橫著刀,便能讓騎兵衝過時造成嚴重的割傷。

明清時期實戰與禮儀兼用的戟

步兵的主流兵器,便從此進行了一次新的革命。而作為「戟」和「戈」的改良形態而繼續流傳下來並演變成後世的「戟刀」、「方天戟」、「鉤鐮槍」等禮儀類兵器;但從安裝結構上,這一類兵器的主要作用依然捅刺,而非啄擊。

由此可見,隨著戟這種兵器已經不再是軍中兵器的主流,而戟的剋星:鉤鑲,也隨著戟這種兵器的沒落,而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近身搏鬥,瞬殺一切的兵器——戰壕武器系列刺刀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