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入門:關於「印化」,初學者應當了解的「印式」知識點

篆刻入門:關於「印化」,初學者應當了解的「印式」知識點

學篆刻時間長了,必然會聽到一個詞,就是「印化」。這個詞因為涉及的內容多,因此大部分專業的篆刻書籍里並沒有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自然也做不到,但是卻試圖針對「印化」這個詞跟大家說幾句閑話,捎帶著介紹一下與之相關的「印式」類型。

學過篆刻史的朋友都知道,篆刻藝術是從古代實用璽印中脫胎而來的,也就是說,篆刻之所以是篆刻,它是帶有其必然的「母體」特徵的,就是說,它肯定受古代璽印的影響,繼承有大量的古璽印遺傳基因,才可以稱為篆刻藝術。

因此,大部分篆刻名家,他們之所以成為篆刻名家,是因為他們沉浸在古璽印里,繼承和沿襲下來大量的東西,由此成為名家。不管是「入古出新」還是「法古不泥古」,最開始的第一件事都是先「古」了再說。舉幾個例子:

早到明代的大篆刻家蘇宣(我的另一個系列《印人傳》里已經寫過這位大師了,有興趣的找來看),他成為大師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他有機會在顧從德、項元汴這些大收藏家那裡得觀「秦漢以下八代印章」並由此領悟古璽印精髓;稍晚一點的汪關,甚至因為對於秦漢印的沉迷,在獲得一方漢印「汪關」後,乾脆改了自己的名字;到了清代,大家學浙派丁敬時容易強調他的創新精神,而忽略他首先是認可「漢印的妙處」這個先決條件,浙派的印之所有大行其道,最深層的原因正是因為它是「有個性的漢印」;到了再後的皖派(也稱徽派)吳讓之,他成功的關鍵點是因為他「十五歲見漢人作,悉心撫仿十年」打下了紮實的漢印基本功;稍稍晚點的趙之謙則「閱古印不下三千」,更晚些的吳昌碩則他因為他在吳平齋先生家裡閱盡漢印才形成自家風格,他說「沒有平齋,就沒有我吳昌碩。」……例子太多,可以這樣說:沒有任何一個篆刻名家是離開古璽印的滋養,而橫空出世突然成為名家的。

(近代篆刻家們的雅集)

為什麼呢?

這些名家由長期或大量臨摹或觀摩古璽印獲得了「印化」的長期熏陶和滋養,由此掌握了篆刻藝術特有的、潛在的規定性形式特徵,這些古代璽印的形式規定,符合這些璽印特有形式規定的印,大致可以稱得上「印化」完成的印。篆刻天才趙之謙開始「印外求印」到吳昌碩、黃牧甫大量把鐘鼎銘文、權量文、磚瓦文、錢幣文、碑文等內容往印章移植之後,另開篆刻天地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是把這些印外的文字材料進行了「印化」,或者,把這些文字變成璽印文字以適應古璽印式,或者變成繆篆文字化以適應漢印印式,或者變成小篆文字以適應元朱文印式。

(吳昌碩先生與黃牧甫先生)

在這個「印化」過程中,不管是文字字法、篆法的變化,還是布排這些文字章法的變化,亦或實現這些印面內容章法時刀法的變化,邊框與界格的取捨,留紅與留白的選擇,空間的分割,都是印化的過程。篆刻創作因為其藝術本身的特性,必須實現這個「印化」,使之與古代璽印形式特徵具備相似的形式意味,才會被人們認可稱為篆刻藝術。這是篆刻初學者首先應當培養的「崇古」和「入古」概念,這一概念如果非要理出一個頭緒來,還是那幾種印章形式的學習,即「印式」的掌握。較為公認的印式以前提到過一些,這裡再詳細理一遍:

1、古璽印式:

印化形式大致如:

(寬邊細朱古璽印)

(帶邊框的粗白文古璽印)

古璽印式使用的文字系統是大篆系統的文字,因為這些文字不規整,在空間上顯得破碎、不規整,因此,都有明顯的邊框;

2、秦印印式

印化形式大致如下:

(秦印印式)

(秦印印式)

秦印印式使用的文字系統是摹印篆,因此,一般字形還不免方正,字形稍顯修長或者下部有垂腳,因此,為了使之團聚均衡更具印章形式美,秦人加了田字界格。

3、漢印印式

印化形式大致如下:

(漢白文印印式)

(漢朱文印式)

(漢朱白相間印式)

(漢鳥蟲篆印式)

漢印的形式最為豐富,此外還有四靈印等文字圖案結合印,其入印文字是繆篆和部分字形較為方正的小篆及鳥蟲篆(或類同的裝飾性字體),因為字形已相對方正,漢白文印基本已無邊框(印文四周自然形成印邊框留紅起到了邊框作用),漢朱文印仍保有邊框以體現印章形式感。

4、隋唐官印印式

其印化形式如下:

(隋印)

(唐印)

隋唐印因為朱文大量使用,而印面又大幅擴大,印文已初現盤曲填補空白的趨勢,印章形式美淡化,因此後人多不用此印式。

5、宋明官印印式

其印化形式如下:

(宋官印)

(明官印)

宋明官印,九疊篆大量出現,印面開始走向極度勻滿,工藝化嚴重,藝術化消退,因此,篆刻人亦多不用此印式。

6、元押印式

其印化形式如下:

(元押印)

(元押印)

元押印形成的原因是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後,他們不熟悉漢字的書寫,一般不能用筆來畫押,於是用印代之,元押出現早於元代,但於元代盛行,印文上方多為一漢字楷書,下方為一花押,或者雜以八思巴文,印文多以朱文。

7、元朱文印式

其印化形式如下:

(趙叔孺的元朱文印)

(陳巨來的元朱文印)

元朱文又稱圓朱文印印式以小篆入印,文字粘邊,由於小篆筆意勻圓,因此稱圓朱文,一般認為始於元代趙孟頫,因為元又有渾圓之意,故稱元朱文較多。

強調一句:篆刻創作最終只有實現「印化」,使之浸染上同古代璽印相似的形式意味,使作品具備特有的形式美從而獲得篆刻所必備的遠古意趣,才稱得上篆刻作品。因此,作為入門學習篆刻的初學者,掌據古璽印的「印化」形式很重要。

當然,這些還遠不夠,因為在入古之後,還要想辦法「離古」、「化古」,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入古」卻是初學者最需要下的一項功夫。

(【老李刻堂】之271,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篆刻學習:有哪些需要認真思考的大師名言之一
印人傳:被篆刻界公認的篆刻鼻祖真的是個名流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