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算一算,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保障自己的幸福人生?

算一算,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保障自己的幸福人生?

為什麼寫這個話題?

最近回答微信公眾號和分答的問題,發現又有很多朋友把自己受挫和痛苦的根源歸在掙錢少上。

於是得出的思路就是需要更多的錢,或者自己得掙更多的錢才可以過上想像中的幸福生活。

幸福隔了一層玻璃,自己看得到,就是感覺得靠錢支持才能觸及。

問題是這樣的:

你好,金山老師,我婚姻遇到了難題,想請教您。我倆都是再婚的,我帶著一個男孩,她沒有孩子,婚後我們生了一個男孩,老大目前由我父母帶,老二我們帶,從老二出生後,我們主要精力都放在老二上,老大也是我每周或者半月回爸媽那看看,我心裡覺得挺愧疚老大,原來談到老大,她的意思以後老大她什麼也不管,經濟問題劃分的很清楚,把我倆的錢分開,她的全部是老二的,我的平時開銷剩的老大老二平分,經濟問題是我們矛盾的主要一點,還有就是感覺現在我們的感情生分了,她根本不在乎我對老大的思念和愧疚,我也感受不到她的體貼,最近一段時間我們老是吵,主要就是因為老大的問題,想請教金山老師,怎麼處理,盼復!

我一直強調不要輕易離婚,更不要急匆匆再婚。

因為離婚並不能使問題消亡,而沒有調整好面對更加複雜的家庭關係的能力,就會更快更徹底的再婚失敗。

很多再婚都是匆匆步入程序的,以為經歷過一次,大大方方談條件擺價值就顯得更坦蕩。

結果多半事與願違,婚後不久發現了太多問題,甚至比第一次婚姻更麻煩。

即便兩個人感情還在能經得起折騰的階段,也會被雙方的孩子和新出生的孩子,一遍遍直擊靈魂的考驗。

最後就是會演變成抱怨對方自私,或者委屈自己的付出。

沒有一定的包容性和愛心,很難維持好再婚家庭。

這絕不是婚前幾次聊天和纏綿能夠解決的。

現在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很脆弱的考驗,即便是親生的,也會面臨眾多溝通問題。

孩子相比較幾十年前更加關注自我感受並且對父母要求更加細膩。父母也不再是過去家裡幾個孩子時把握好一個大原則就行的放養狀態,基本上都是主動做孩奴的,更加簡化了親子關係應該具有的多元性。

繼父母和繼子女關係更難處了,這不是婚前不常見面,見面給點好吃的好玩的就可以皆大歡喜的狀態。

日常生活要愛,要管,要嚴,要容,很多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忽冷忽熱,對別人的孩子更做不到公正看待了。

這樣的家庭,孩子不在身邊是夫妻內心的隔閡,孩子在身邊,必然也要面對每天真刀真槍的矛盾問題。

比如:寶寶睡覺,老大弄出了動靜吵醒了;

兩個人一起玩,其中一個哭了或者受傷了;

玩具和衣服不對等了;

老大的物品被寶寶玩壞了……

面對這麼多實實在在的問題,還能指望婚前那樣一場風花雪月就掩蓋了所有分歧,是不可能的了。

進而開始懷疑,懷疑當初選錯了,懷疑現在是不是還有「愛」了?

再離婚?

能解決嗎?

除了多了一層孩子的更加複雜的關係,煩惱並不會少。

所以,不是錢足夠用了,足夠平分了,就能解決矛盾。

孩子也必須是真心接受和愛護才能考慮的。這麼複雜的局面,自己都疲於應付,怎麼能指望孩子完美的潤滑呢?

觀念不變,死路!

關於分錢:

家裡拆遷,不要房子能分300萬,要房子只可以要兩個。姐姐說自己未婚,但是有一個交往七八年的男友,對方離異,自己害怕父母不同意不敢說呢。有一個弟弟還沒有女朋友,父母都有病。現在這個姐姐發愁的是如果要房子,自己和弟弟各佔一套,就沒有父母的房子了,剩下的錢只是勉強夠給父母看病的,弟弟的彩禮還沒有著落呢。如果要錢,就可以買三套房子,這樣父母一套,弟弟一套,自己一套,但是就剩不下錢了,裝修和看病就都沒錢了。

我當時的就問她為什麼不算上自己和弟弟工作的收入和能力?不可能指望拆遷就解決家裡看病、買房、彩禮、嫁妝,甚至生活費用等一切問題,是不是最好連將來養孩子的錢都算上最好,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哪裡?

如果這樣考慮問題,沒錢的時候發愁,拆遷分300萬照樣不夠用,就算有3000萬,也解決不了幸福感問題。

表面上最缺的是錢,每一處糾結都是因為錢不夠,事實上恰恰不是。

果然,她再次問我的時候境況全變了。說父母根本就沒打算給她一份,問我自己是不是該有一份?父母說讓她男朋友去買房,只要買房了,他們就同意。男朋友卻說自己不想做房奴,讓她饒了自己,又說女孩太懶,工作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就憑他每月3000元買房壓力太大,而且男方明確表示要每個月給女兒生活費,答應前妻撫養孩子至大學畢業。是不是不買房就分手?

我當時給她的回復更簡潔了,一句話「你不覺得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嗎?」

我是想說,自己本身的問題,無論是想依靠父母,還是轉嫁給未來丈夫,都是行不通的。

這女孩兒家裡是最缺錢嗎?從沒有存款,到一下子有300萬,解決了家庭的實際問題了嗎?

這女孩兒是最缺錢嗎?缺父母像對弟弟一樣的公正分款嗎?缺的是男友拼力買房嗎?

假設父母分給她一百萬,又能怎樣?買一個小平米,裝修需要的錢,自己掙的出來?日後維持的生活費物業費能保障的了?沒有固定收入,不能只是看著房子吃牆上的餅吧?

假設男友拼力買房了,日後還貸款的日子就那麼舒服嗎?會不會一直因為父母沒有給你做自己分錢耿耿於懷?和男友在一起怎麼界定財產問題?就憑現在男友就嫌棄她太懶,以後生活起來能沒有矛盾?

就算男友被房子逼著不斷進步,自己一個人就能養房子、養家、養女兒、養新出生的孩子,還能不靠女孩賢惠勤快的輔助……那這樣的婚姻能維持多久?

不在一個頻率上的夫妻大多是同床異夢。關鍵是很少有人能默默維持這種不對等,基本上很快就會因為進步速度不一樣而分道揚鑣。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價值觀和生活態度都會發生改變,做事者和享樂者必然不能共和。

即便是父母和孩子這種血緣關係,也要時刻保持一樣的積極和上進,否則很難溝通。

父母努力孩子坐享其成,就會演變成相互的抱怨和針對。孩子進取父母固守,就會生出無數隔閡,最終非要變成一方拚死掙扎離開一方用孝順道德綁架。

總之,哪一種都不舒服。

只有共同進步,才能使家庭保持一個頻率,才能相互欣賞和鼓勵,才有想像中的和諧。例如有父母跟著孩子學文化,學健身的,也有孩子跟著父母增知識,長見聞的。

當然,也會有個別情況,用愚民政策保證不開化的對方不會反對自己。

錢,沒有夠用的時候,在於怎麼去用!

總以為自己能掙夠十萬就好了,就能解決孩子上學問題,就可以不用起早貪黑……

事實上最重要的可能不是這個,也許你正在失去孩子最容易在內心深處接受自己樹立父母威信的黃金時間。

總以為換個大房子就好了,就可以解決現在蝸居的尷尬,就能在寬敞的客廳休息和宴請中開懷大笑……

事實上太多的夫妻在這個過程中透支了溝通和信任,也有太多的大房子不是吵鬧哭泣不停就是空空落落沒有人願意回來。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家」不是房子,「家」是感情,是夫妻同心,是孩子尊重長輩,是老人理解支持,是包容弱點和接受鼓舞的地方。

總以為能有足夠的存款就好了,就能有從容不迫的應急能力,就可以讓事業更上一層樓,讓自己和家人不用擔心生病住院的開銷……

事實上健康從來不是靠錢維持的,需要上百萬才能醫治的疾病,基本上也很難了,而精神上的正能量帶來的免疫力會遠遠超過財富帶來的安全感。我舉過很多次那個特蕾莎修女的例子(下一篇單獨介紹一下她,是怎樣的家庭使這個女孩兒成長為最富有愛心的人。)

美國著名大衛·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 Power vs. Force)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合作,運用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結合使用精密的物理學儀器,經過近三十年長期的臨床實驗,其隨機選擇的測試對象橫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歐等多地,包括各種不同的種族、文化、行業、年齡等多元性指標,累積了幾千人次和幾百萬筆數據資料,經過精密的統計分析之後,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振動頻率物理學指數。

科學的有效性有賴於數據測試的可重複性。對於意識能量層級的測試數據,霍金斯博士發現,結果無一例外,全都是一致的,而且是可重複的。

人類意識的能級分布圖

科學實驗積累的上百萬組數據表明,人的生命體會隨著精神狀況(意識)的不同而有能量強弱的起伏。霍金斯博士運用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了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人類意識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相信這會讓你大吃一驚。根據這個圖表,可以把人類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頻率標度值範圍,一共劃分為17個能級。

人類意識能級分布圖如下:

1 開悟正覺:700—1000

2 寧靜極樂:600

3 平和喜悅:540

4 仁愛崇敬:500

5 理性諒解:400

6 寬容接納:350

7 主動樂觀:310

8 信任淡定:250

9 勇氣肯定:200

10 驕傲刻薄:175

11 憤怒仇恨:150

12 慾望渴求:125

13 恐懼焦慮:100

14 憂傷無助:75

15 冷漠絕望:50

16 內疚報復:30

17 羞恥蔑視:20及以下

人的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你想著自私、罪惡的邪念時,你就在削弱自己的能量層級。漸高依次是報復的惡念,冷漠或絕望,憂傷或痛悔,害怕與焦慮,私慾的渴求,發火和怨恨,傲慢與刻薄,這些全都對你的生命有害。但勇氣的狀態在200,是中性的。往上是信任,信任帶來淡定,開始有益於你的生命。再往上的頻率依次是主動樂觀,溫和寬容,理智和理。達到500的仁愛、和藹和尊敬能級的人就是極其稀少的了。再往上是更加罕見的平和安詳、喜悅在540以及寧靜極樂的600。最後是正覺或開悟(啟示)在700-1000。

頻率標度值200是一個人正負能量的分界點

當某人的意識能級由於內在情緒或外在條件而降到200以下,他就開始喪失生命能量,變得更加脆弱,更加不健康,生命缺乏活力和動力,更加為環境所左右。

霍金斯親眼遇到過的最高最快的頻率是700 ,出現在當年他研究特蕾莎修女(1910年至1997年,獲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當特蕾莎修女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莫名的幸福感,她的出現即刻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

改變,從自己開始。自己不改變,總是指望別人遷就自己,指望社會寬容自己,指望環境帶動自己,那就靜靜地甘於平庸吧,幸福永遠會隔著那層玻璃。

金山,比起說話更愛寫東西的資深媒體人,從事傳統媒體情感諮詢近三十年,分答里的情感教父,YY、考拉、蜻蜓等眾多新媒體中的小學生,暢銷書《聽見》《選擇》《教養》的作者。陌生人眼中一個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參加飯局的禁慾人,朋友圈裡永遠願意傾聽和學習的人,億萬知己心中願意分享感悟的勤奮人,領導手下沉默寡言的人,路人身邊一個清高樸素的老頭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山白話 的精彩文章:

不管你家是男孩還是女孩,終將要過這一關!

TAG:金山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