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國在抗日戰爭中為什麼不用德國的MG42機槍?

我國在抗日戰爭中為什麼不用德國的MG42機槍?

上世紀30年代中德之間有著緊密的軍事合作,德對華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以換取其其軍工發展所需要的鎢、砂、錳、銻、豬鬃、桐油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伊始,中德軍事合作仍然繼續,並且國民黨的德械師在淞滬會戰當中對日軍予以重創。後來因為中日戰爭的深入,在日方的抗議下,德國不得不於1938年停止中德軍事合作。隨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國正式對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宣戰。

MG42通用機槍是德國機械工程師格魯諾博士在1939年根據波蘭設計圖紙開始研製,並於1942年裝備部隊,該機槍採用金屬衝壓工藝,機構簡單,射速快火力猛,簡單輕巧,便於攜帶等特點。1942年德軍裝備mg42時中德軍事合作早已停止,並且互為交戰國,mg42不可能出口給中國。

還有MG42通用機槍的射速過高,理論射速每分鐘800-900發,最高極限射速能達到1000發以上每分鐘,對槍管和子彈的消耗巨大,這是對於缺乏彈藥和武器維護的中國軍隊很難承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令部的保衛員 的精彩文章:

普通的卡賓槍和衝鋒槍有什麼區別?
我們有殲20和殲11B,為何我國還要買蘇35?

TAG:司令部的保衛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