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經的琴童有話說

曾經的琴童有話說

今天來一篇乾貨,針對想培養孩子業餘愛好特別是學樂器的人。所以沒有文采,沒有抒情和逗悶子,儘可能只說重點。

半夜醒來發現一個已經當媽媽的朋友轉發了一篇大公眾號文章——《一位音樂老師給學生家長的大白話》,我跟朋友私信說,稍等我給你寫一篇文章,你綜合雙方觀點再作判斷。再看這篇大號文章的閱讀量:目前已有一萬一千多。我憂國憂民的心一下子提起來,必須馬上寫點什麼,不僅僅為了我的朋友。

五歲起學鋼琴,老師是我二姥——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的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員,曾任遼寧歌劇院院長。在她專業而細緻的指導下,我曾在初一獲得全市鋼琴大賽少年甲組第一名(當時評委均為沈音和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教授。其中包括瀋陽音樂學院金石教授和朱雅芬教授。後者是郎朗的啟蒙老師。二人均為國際專業鋼琴比賽評委)和市「小藝術家」比賽(比賽內容為專業技能加音樂綜合素質主要是視唱練耳)音樂類的第一名。之所以厚顏無恥的提起當年勇,只想讓不了解我的朋友們知道,我是有資格寫這樣一篇文章的。

1.有一個好老師是學琴的首要前提

除了莫扎特等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天才以外,鋼琴和小提琴這種難度很大的樂器,需要一個非常靠譜的老師來教授。鑒於國內業餘鋼琴教學市場的混亂,不太懂行的家長最好多家比較,為孩子選一個專業且負責的老師。專業能力和責任心同樣重要。一個不能給孩子作師範演奏的老師,一定不能找。因為鋼琴不存在只理解不能演奏的情況。自己都彈不好,沒有可能知道方法與技巧的對錯。

什麼是責任心?我的啟蒙老師是家鄉的鋼琴老師。雖然他在全市範圍內教得最好,教學非常耐心認真,但在學琴半年後還是勸我去瀋陽找我二姥學琴,以獲得更正規的鋼琴教育。從瀋陽學琴回來後他還常找我去給他的學生作示範。只要有與省里或北京的鋼琴教授交流的機會,他都會去認真的學習。我一直都很尊重和感謝這位老師。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真正對孩子負責。不僅是盡自己能力去教學,更是知道自己的有限,不為個人沽名釣譽而耽誤孩子。

有家長說,我們只想給孩子培養點業餘愛好,不圖成名成家。但是,培養愛好的初衷是否是給孩子開啟一扇藝術之門,讓他的生活和人生里多一份可能性?如果找到錯的老師,不僅沒有創造新的可能性,反而因為錯誤的選擇堵上了這道門。今後如果再想改正手上的毛病,就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而且也未必能改得過來。同理,因為改錯的難度比學習新內容大得多,啟蒙老師就尤為重要。即使你只是想培養一個業餘愛好。我的觀念里,業餘與專業彈鋼琴的區別在純熟程度、技巧的多樣性和音樂表現力等方面,絕不在基本手法。用錯誤的方法使鋼琴出聲只能算砸琴和按琴,不是彈琴。也有人說,一些鋼琴大師在演奏時手型也沒有我們所要求的那麼標準,但人家是從小正規訓練多年,在這一領域裡已經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來遊刃有餘的「玩」琴了。我們看到的是他的藝術成果,不是練習過程。更不能直接效仿。

2. 實在沒有一點天賦就不要學了

這點與快樂教育理論無關,完全是理性論述。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般的以及完全做不來的領域。比如我個人就是體育白痴,笨到出奇。小學二年級前滾翻都翻不了,跳遠使個大勁就一米多點,跑步更被同學恥笑為「競走」。這種體育天賦只求能健全長大,別想發展什麼體育特長。學鋼琴所需要的天賦更是超出我們日常所說的「智商」範疇。它的確有開發智力的功能,(我爸說我幼兒園小班時還很蠢,中班時開始學琴,大班突然變聰明了。當然這也許是他忽悠我練琴的鬼話)但反過來看,還是有很多文化課方面很聰明的孩子在音樂上一竅不通。人生而有別,教育不能改變一切。這是基因決定的。而且發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方法不僅只有學鋼琴一種。也許是繪畫,象棋,或者各種體育項目。即使是想在音樂方面提高修養也可以去學習欣賞、鑒賞,不一定要跟某件樂器死磕。

3. 每天半個小時,堅持十年,比每天三小時練三年的強多了?

大錯特錯!首先擺事實。我從五歲起學琴,當時父母不在身邊,姥姥姥爺帶我,不捨得管。每天連哭帶嚎最好的時候能練四十分鐘,但差的時候也能練上二十分鐘左右。這樣帶練不練堅持到小學三年級畢業,才剛剛考過業餘考級三級。每次上課都被老師批評,也沒有人說我彈得好。直到小學四年級被我爸以練琴為由接到身邊,(當初他是想讓我學作曲專業,但是作曲專業對鋼琴要求也非常高。)白天上學時,每天兩個半到三個半小時的練琴時間,節假日每天五到六個小時。這是原則,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我爸偶爾不在家,奶奶病重我爸經常需要去看護時,我就放羊了。就是這三年集訓,確切的說大概有一兩年之後,漸漸有來家裡的客人(因為家裡人都是做音樂相關行業的,父母的同事朋友也幾乎都是懂音樂的)誇我彈得好。小學六年級時考九級,當時考級分合格與優秀。我是這一級別當年唯一的優秀考生。考級時剛剛彈完評委老師就問我是哪個老師教的。從那兒以後我知道,只要有這個問題出現時,就說明我表現的不賴。初一考過十級同時參加兩個比賽獲獎。後來由於我的叛逆和堅持,一定要讀文化課念重點高中,加上我家妹妹初長成,替我受了這洋罪,(她現在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讀小提琴演奏碩士,即將畢業。這是閑話,純粹顯擺。)於是鋼琴淪為業餘愛好。上高中,練琴時間不能保證。只是在偶爾有演出的時候集中練半個月到一個月。大學以後因為沒有鋼琴,加上那時候我依然不愛練琴,幾乎就再沒怎麼彈。直到出國以後,實在太苦悶的時候,才開始想練練琴。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是沒錯的。但是當我用心恢復了一段時間發現,由於小學時已經練成「手兒」了,再恢復甚至提高都不難。

經驗總結:集中訓練三年比一輩子帶練不練的效果都強。

再來說道理。學鋼琴與學文化課不同的是,不僅要學習音樂的知識和培養樂感,它更要遵循物理和生理規律。某些技能如手指速度和腕子的技巧,如果在十來歲還沒有練成,那麼一輩子也練不成。按照我老師的要求,基本功如音階琶音和旋八度等基本練習,要練一個小時。再練一個半小時左右的練習曲或樂曲。如果時間有限,每天可以將練琴時間減為一個半小時,其中至少半小時要作基本功訓練。原理是半小時之內,手還沒活動開。而你已經練完了。按照正規的方法,每天半小時只夠活動手指,這樣練不是永遠在原地么?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即使每天練琴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但是不正規,每天直接練曲子,甚至只練考級曲子,有的聰明孩子也可以兩三年內就拿下十級。但實際上她的方法都是錯的,只是湊合把譜子糊弄下來,與認真練習後達到的效果完全沒有可比性。

4. 哭著練與笑著練的效果沒什麼區別?

這裡想談的不是練琴的心情,而是是否認真。大部分家長是不可能像我爸那樣,每天盯著我彈每一個音的。我雖然屬於哭著練的,但實際上由於武力威脅被迫也要認真。因為稍有不慎就是一頓暴揍。大部分現代家長做不到這麼絕,也不會僅僅為了練琴一件事就付出這麼多精力,且冒著與孩子徹底決裂的風險。所以,無論如何都需要孩子有一點主動性和認真態度。至於怎麼培養主動性和認真態度,就是兒童教育學要研究的內容了。總之,糊弄著混時間練琴比專心刻意的去鑽研琴技效果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以上的一切闡述都是以我們一定要學琴為前提的。至於說我前面提到的大公眾號文章中提到的觀點——學琴的孩子長大後就沒有後悔的,我不敢苟同。至於長期被壓迫的孩子長大後心理上與普通孩子有什麼不同,如果有人想看我還會繼續寫(對不起了爸爸)。這裡從正反兩方面都簡單說說。音樂帶給我的好處是更敏感的內心和更多樣的思考角度。但是童年的痛苦記憶至今還折磨我,讓我經常在噩夢中驚醒。比如今天。小時候我爸說你小時候不玩,長大以後有的是時間玩。那時候我就智慧的預料到,長大以後我就不會有玩的心了。果然如此。現在的我變成了一個很有趣的「無聊人」,特別不喜歡聚會和過年,因為總要打麻將打牌。很多成年人最喜歡的遊山玩水我也沒什麼興趣,除非想了解某方面內容才會去看博物館。不買衣服絕不逛街。讀到這兒你們可能會想,那你什麼娛樂都沒有豈不應該早就博士畢業了?這就是我要講的你們最在乎的內容了。由於家長過嚴苛的管教,我非但沒有成為意志力很強的人,反而極端厭惡一切必須要做的事情。青春期的叛逆一直延續至今。所謂的該練琴的時候想看書,必須看書時又想練琴和畫畫。比如此刻,本應更多考慮前途和工作的我卻更願意自由寫作、經營我的公眾號一樣,活得很擰巴。當然,我從小到大一直很愛好文學,也要感謝我爸,沒有插手這件事。這種狀態,我想,應該是大部分渴望孩子成功、成為精英的家長們不願意看到的。

對於家庭教育,我從自身經驗出發得出的結論是:與其想著培養和教育孩子,不如克制自己,少給孩子添點痛苦和陰影。專制只能帶來反抗和叛逆,這與教育初衷背道而馳。從經濟角度出發,如果給孩子造成陰影面積過大,不僅影響他未來的前途,還要讓他為治療心理疾病額外支出一筆巨款。畢竟專業的心理治療要按小時收費非常昂貴,而且經常要耗上幾年甚至十年才能治癒(部分情況下可能無法治癒)。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慢慢的等他成長。即使是少年時不學無術樣樣不如人的所謂「差生」,如果有父母健康的足夠的愛,有良好的心態做支撐,在未來的某一天里突然覺醒也會後勁無窮,前途不可限量。

希望儘可能多的家長可以看到這篇文章。

希望我爸不要看到這篇文章。

這個公眾號的作者是個啥樣的人呢?

她愛寫作,更愛思想

追求理性,更想探求人性

愛人類,但還不太懂如何與人相處

……

如果你不喜歡她的文章,千萬不要隨手點贊讓她昏了頭;

如果你希望她繼續寫下去,那麼,

為什麼不給她點贊,加關注並把這個渴望鼓勵的公眾號分享給你的朋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有可能 的精彩文章:

TAG: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