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代往事:范仲淹早年為報母親的養育之恩,歷經各種苦難

宋代往事:范仲淹早年為報母親的養育之恩,歷經各種苦難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范仲淹,宋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是北宋中期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

然而,相對於後來范仲淹取得的種種成就而言,他早期的勵志故事則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陝西邠州(今陝西彬縣)。

他的先祖范履冰,曾經在唐朝擔任過宰相的職務。

可以說,范仲淹是名門望族之後。

唐朝末期,他的祖輩舉家遷往江南地區,最後定居在了蘇州吳縣。

范仲淹的父親范墉,在宋初也曾擔任過地方的一個小官。

可以說,他們的家庭生活還是不錯的。

然而,不幸發生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那一年,他的父親意外病故。

這一突來的巨大變故,險些打垮了范仲淹的母親——作為普通家庭主婦的范母,根本就沒有能力來養活自己和年僅兩歲的兒子。

無奈之下,為了生活下去,她只好在別人的勸說下,改嫁給了千里之外的山東長山(今山東鄒平縣)人朱某。

兩歲的范仲淹,也跟隨母親一起來到了山東長山。

而為了能夠融入到朱家和當地人的生活,范仲淹被迫更換了姓氏和名字——改姓朱,名說(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

就這樣,年幼的范仲淹,在母親和繼父的照顧下,得以健康成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少年時期的范仲淹,就頗有遠大志向和節操(少有志操)。

在十四、五歲的時候,范仲淹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這件事情對他的觸動非常大。

不久後,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和振興自己范氏家族,范仲淹含淚拜別母親,來到了千里之外的應天府(今南京),借住在了自己親生父親的親戚家中,和他們的孩子一起在書院讀書。

為了早日考中進士、光宗耀祖,少年時期的范仲淹吃盡了苦頭——別的孩子都是白天讀書,晚上休息,而范仲淹則是不分晝夜的苦讀詩書(晝夜不息)。

困了就小睡一會兒,醒來則繼續讀書。

一年之中的前三個季節,對於范仲淹來說,還好對付。

唯一不好對付的,就是冬天——大家知道,南京雖然處於長江沿岸,但冬天冷起來也讓人受不了,遇上比較寒冷的年份,下雪也不是稀罕事兒。

現在是這樣,更不要說是只有一層薄薄的窗戶紙的古代。

那幾年的冬天,范仲淹最討厭冬天的到來。

因為不僅取暖是個大問題,關鍵身體一冷,還特容易犯困。

為了解決犯困的問題,范仲淹想到了一個特別管用的辦法——用冷水來洗臉(冬月憊甚,以水沃面)。

困的問題解決了,很快又有一個大問題擺在了范仲淹面前——那就是自己的糧食不夠吃。

即便是至親,一連數年的借住,在糧食方面都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范仲淹這種不幹活的大小夥子。

後來,范仲淹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替親戚節省糧食,范仲淹在熬飯的時候,特意少放米,多放一些菜葉,混合著吃(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

大家知道,菜葉吃下去一個小時就消化完了,根本就不能有效解決餓肚子的問題,尤其是對正在長身體的小夥子來說。

那怎麼辦?

對於范仲淹而言,那就只能忍一忍了。

這些平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在范仲淹看來都不是問題(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唯一讓他挂念的事情,是自己何時能夠考中進士,憑自己的能力振興家族和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多年之後,范仲淹終於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廣德軍司理參軍。

有了工作和收入的范仲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到了山東長山。

在感謝了繼父的養育之恩後,范仲淹迎接回了自己的母親(迎其母歸養)。

此時,還有一件事情讓范仲淹有些苦悶——那就是這麼多年來,范仲淹依舊用的還是朱說這個名字。直到接回自己的母親,他才知道了自己原來的名字。

不久後,他把自己的身世上報給了朝廷,希望朝廷允許自己改回原來的名字,延續祖輩們的血脈。

最終,范仲淹的事迹打動了當時的皇帝——宋真宗,得到了宋真宗的許可。

自此以後,了結了自己所有心愿的范仲淹,開始在仕途之路上大展宏圖,投身到了國家建設的洪流之中。

參考史料:《宋史·范仲淹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讓順治帝龍顏大怒的科場舞弊案:共誅殺考官、考生二十四人
咸豐帝:即位之初,我為何怒斥這些「兩面派」的官員?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