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象州運江:一個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

象州運江:一個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

從千年老街到宋代古碼頭,從道光年間名揚華南的「粵東會館」、民國時期的字型大小商鋪,到神秘莊嚴的壯族始祖甘王廟……象州縣運江古鎮形成於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年歷史,是國內外罕見的水上孤島古鎮。如今,曾經的「桂中商埠」,只剩下斑駁的老牆殘店。象州縣正在編製古鎮開發建設性規劃。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嶺南民俗特色的「小香港」「不夜城」式的旅遊名鎮將風采再現。

運江古鎮位於象州縣北部,距縣城20多公里,驅車不到1個多小時即到。古鎮地處柳江河與羅秀河交匯處下游,是一個河中之島。我們來到河邊,抬頭望去,一個宛如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仙洲小島便躍入視野。踩著鵝卵石從一處淺水地方走過河床,沿著嶺邊小路越過一片桑樹地,便來到古鎮。真實地站在千年老街的青石板上,觸摸到了形成於漢代的古鎮遺韻。

運江古鎮全貌。

整條街整齊地鋪著青石板,稱之為石板街或大街,街道走勢由北向南,布局合理,曲折古樸,全長300米,寬約4米。大街兩側的房屋以騎樓式嶺南建築為主的藝術風格,多為二層騎樓,一樓為鋪,二樓為居,前為店,後為廚。騎樓雖然年代久遠,斑跡剝落,我們依稀認出千年老牆上殘留的店鋪商號字樣,有客棧、飯館、百貨、酒肆、衙門等。

昔日繁華的街道。

漫步於當年富商們集結的老街,彷彿可見街道商賈熙攘、百貨琳琅、盛極一時的繁榮景象。據歷史記載,在短短300米長的石板街上,竟有五家享譽國內外的藥材鋪(如:全生堂、益生堂、保生堂等)、兩家醬園廠、三家捲煙廠、一家國有銀行、當鋪、十餘個購銷公司、尤其是同昌號百貨商行,裝修豪華一流,商品充足,生意及其興隆,大有氣度。所以,運江古鎮當時又有「小柳州」、「小香港」的美稱。

漫步於千年老街,體驗別樣情懷。

「以前這條街是人山人海,非常繁華。」在老街中間,70多歲的根雕老人賴仲禧說,他自幼在古鎮生活,見證古鎮興衰。賴師傅極富繪畫天賦,自學根雕成才。交談中,賴師傅帶我們進他家老屋觀看他繪畫的毛澤東、孫中山等偉人頭像及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作品,欣賞他刻得栩栩如生的達摩、大肚佛、觀音、關公、濟公等根雕傑作。古鎮如今還有此藝人,真是難得。

賴仲禧還帶我們參觀古鎮昔日運輸社。「以前在這裡買票,然後排隊從這個門口下去河邊坐船。」賴仲禧說。據歷史記載,運江古鎮宏源碼頭、沙街碼頭、東街碼頭和古石門碼頭這四個碼頭,其中地處古鎮商業中心地段的古石門碼頭屬重要港口碼頭,渡口流量頗大,每逢圩日至少有三四千人,上下購買貨物的人川流不息。

值得一看的還有運江國民中心小學校,只見整棟樓雖然頹然破舊,牆體斑駁,但保存得較為完整。據說,這是一座建於上世紀初、法國式建築風格的學堂,清代末年,法國傳教士曾在此傳播西方文明;官至刑部主事的江南才子鄭小谷曾到運江講學,滯留於此;民國時期,這裡開辦學堂,一直沿用於教學。運江國民中心小學校的校名就是「北蔡南馬」中的首任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親筆題寫。

擁有法國式建築風格的運江國民中心小學校。

走到小島北端,便是粵東會館遺址。據歷史記載,粵東會館始建於道光年間。據說,當時廣東許多商家雲集運江經商,他們靠著這條上可達柳州、下可抵梧州等城市的黃金水道,生意做得火紅。籌建會館成為眾人共識,於是,幾個廣東商人率先發起捐資,其餘商號一呼百應,紛紛慷慨解囊。據說當時捐資場面頗為熱鬧壯觀,集資數額之巨大,用籮筐來裝銀子過秤、掛名、記數。當時建造的建築材料全部由廣東水運而至,建築工匠都是各派名家之手,整個建築端莊華麗、氣派雄偉、建築藝術精湛。

雄偉氣派的甘王廟。

據《運江鎮志》記載,運江古鎮形成於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年的建置歷史,古鎮地處柳江河與羅秀河交匯處下游,是一個河中之島,千年以前一直是有名的商貿重鎮,是國內外罕見的水上孤島古鎮,而運江鎮形成於明朝,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建置歷史。明初,有丁、王、陶等姓人最先在柳江河和羅秀河之匯合處務農,後廖、榮、毛等姓人相繼到此務農,形成一小村落,史稱此地為「江口」,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江口已逐漸繁榮,成為當地百里之內物資集散、轉運的重要口岸,改名運江,為雒容縣封軌鄉所轄。明萬曆四年(公元1676年)洛容縣在柳、雒、象交界的江口設立巡檢司,司署設於運江圩,乃運江設置之始。清建立後沿舊制,清乾隆五十二年,江口巡檢司遷往對河夏運村堂上。咸豐年(公元1865年)撤銷鄉的建制,推行團練制,運江設置運江團隸屬雒容縣。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廣西改防區製為鄉村制,實行自治,三位一體。原運江團防局,改運江鄉,下轄永和、中和、共和、太和四街,和新運、桐木、聯運、長塘、打古行政村街。解放後(1949年一1951年)仍沿舊制,1951年6月,原雒容、中渡、柳江三縣合併為鹿寨縣,原雒容縣屬的江口、導江、運江三鄉合併成區,運江即改為區轄鎮。公元1953年4月,運江鎮劃歸石龍縣十四區,仍稱運江鎮,1958年區並鄉和以後的改制則改稱鄉、鎮、或公社。1962年,撤銷石龍縣,劃分為武宣、象州兩縣,運江公社屬象州縣。1980年恢復鄉村政權制,運江公社改為運江鎮至今。

當年富裕人家的私人樓。

如今,運江古鎮已沒有往日輝煌,曾經的「桂中商埠」繁華街道,現是門可羅雀;曾經沸騰的足音也被歲月無情地帶走了,只剩下斑駁的老牆上殘留的店鋪商號字,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它舊日的榮光;而古鎮的房屋建築,因為年久失修,也由於漲水淹沒,如今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向人們展示著它的滄桑。

據悉,象州縣正在編製運江古鎮旅遊區修建性規劃,對古鎮進行整體開發,力爭儘快使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轉變成旅遊品牌產品。我們期待著一個具有嶺南民俗特色的「小香港」「不夜城」式的旅遊名鎮風采再現。

運江古鎮旅遊區修建性規劃圖。

圖文:黃隆天

編輯:黃科雲韋雪梅

編委:龔堅黃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象州 的精彩文章:

TAG:微觀象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