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美,該怎麼看」公益主題講座在濟南舉行

「中國美,該怎麼看」公益主題講座在濟南舉行

2018年3月3日上午「中國美,該怎麼看」公益主題講座在濟南季風書園舉行,金石友誼讀書會榮譽資深理事術德生(尼采讀書會發起人)、常務理事趙靜總經理、理事泰歌和金石友誼讀書會、尼采讀書會的近20名會員參加了此次主題公益講座。

美學範疇和美學命題是一個時代審美意識的理論結晶。一個時代的審美意識,一方面分散地表現在這個時代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中,一方面又比較集中地表現在這個時代的若干理論著作中。過去世界各國講的美學理論,基本上屬於西方文化的範圍,並不包括東方文化。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分屬兩個不同的文化系統,中國古典美學有自己的獨特的範疇和體系。然而中國古典美學並不是由陶器、青銅器,《詩經》、《道德經》、《離騷》,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李白和杜甫的詩,吳道子的畫,一直到《水滸傳》、《紅樓夢》等等藝術作品所構成的形象系列,而是表現於「道」、「氣」、「象」、「意」、「味」、「妙」等一系列命題中。

金石友誼讀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孫名蕾就中國的「古典美學」做了專題演講,系統梳理了中國美學的發展嬗變,講解了孔子「仁」的美學觀、老子「道、氣、象」美學觀,描繪了漢代的美學過渡、晉南北朝的藝術自覺、分析了唐五代「詩言志」「同自然之妙有」、宋元「情與景 詩與畫」的美學觀、對梁啟超、王國維的近代美學也做了細緻刻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都有自己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文學家、藝術家更是如此。但是並不能由此而說每個人都是美學家,或者不能說每個藝術家都是美學家。因為一個人的審美意識(審美理想、審美趣味)不一定表現為理論形態。這就正如哲學是世界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不等於每個人都是哲學家。

會上,孫名蕾還就自己西方音樂與古典詩歌傳唱方面的探索作了介紹,一群稚氣未脫的兒童在鋼琴的伴奏下,演唱中國的古典詩歌,西洋與古典、稚嫩與深厚、純粹與流動交相輝映,令人拍案叫絕。

金石友誼讀書會理事泰歌受會長委託向孫名蕾贈送了「美麗中國~牡丹江雪鄉大版郵票」祝賀講座圓滿成功。

(圖文 趙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傳 的精彩文章:

TAG:壹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