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小城民警用業餘時間拍出了中國「最專業」的古建築攝影作品,太美了!

小城民警用業餘時間拍出了中國「最專業」的古建築攝影作品,太美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匠心之城」,ID:jxzc681



每一個獨立自由的靈魂,


都是生活的藝術家。








榫與卯的挽手,


斗與拱的相攜,

讓中國古建築歷經千百年風雨


卻莊嚴屹立。





《天地方圓》  攝於北京祈年殿




質樸、寧靜的寺院,


撲面而來厚重的人文氣息。





《古寺清笛》  攝于山西五台山




夕陽西下,

頤和園十七孔橋兩側的望柱上,


神態各異的石獅子


和遠處的古塔遙相呼應。





《頤和晚照》  攝於北京頤和園




翹起的檐角層層疊疊,


斗拱在頂與柱之間,


恰遇兩隻燕子飛入畫境,


純然天成,恰到好處。





《入畫》  攝於開封山陝甘會館




也許很少有人想到,


這些富有鮮明節奏感


和民族特色的攝影作品,


來自一位小城出身的拍攝者——


河南省虞城縣公安局基層民警

蘇唐詩





蘇唐詩




他利用業餘時間

拍攝的這一組組照片


讓我國建築攝影權威林銘述都驚嘆不已:



「來自『最最不專業地方』的一位攝影師,


卻拍出了中國『最最專業』的古建築作品!」





《風雨千年》  攝於雲南楚雄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蘇唐詩,


自幼對書法、繪畫都表現出了深厚的興趣。


本職工作卻是一名警察,


工作壓力極大,


常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自2006年起,他為緩解壓力,


買了一部數碼相機,


開始了自己的攝影創作之路。




黃河故道·春   攝於2009年4月




那時候,蘇唐詩經常吃住在單位,


便選擇了家鄉的黃河故道濕地風光,


作為拍攝主題。





黃河故道·秋  攝於2010年10月





為了拍到黃河故道的晨霧,


深秋時分,他每天天未破曉時,


就從縣城開車趕到黃河故道,


拍到7點左右,

再開車趕回去上班。


一連十幾天,


直到拍到自己滿意的故道薄霧才甘心。





黃河故道·秋  攝於2011年10月




這一系列專題,


蘇唐詩一拍就是10年。


2016年,他聯合哥哥蘇新詩


以《蘇氏兄弟鏡頭下的黃河故道》為題,


在《大眾攝影》發表作品。





黃河故道·冬  攝於2012年12月





黃河故道·冬  攝於2014年2月




2014年初的一個周末,


蘇唐詩跑到鄰縣山東單縣的牌坊街,


拍攝了一組《牌坊古韻》,


並向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投稿,


結果出乎意料地獲了個銅質收藏獎。





《牌坊古韻》組照之一   攝于山東單縣




2014年6月,


他又參加了該大賽的外拍活動,


在最終參加決賽的40名選手中,


蘇唐詩一舉奪得第5名的好成績,


並被評為「2014年度十佳古建築攝影師」。




蘇唐詩自此走上了古建築攝影之路,


並迅速沉迷其中。





作品《守望千年》獲得古建組攝影大賽一等獎




日常工作和攝影創作之間的關係,


蘇唐詩處理得非常恰當,


平時的創作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


反而給他增加了愉悅感。





《金山寺古韻》  攝於江蘇鎮江




在拍攝中國古建築時,


他深切地感受到


中國古建築獨有的神韻和風采,


還品悟到蘊含其中的匠心之美。





《靜守》  攝於河南鞏義宋陵公園




開陽堡,


猶似一首凝固在北方大地上的邊塞詩,


擁有著懾人心魄的滄桑與悠遠。





《塞北古堡》  攝於河北張家口陽原縣




畫面大面積的背景留空,


讓人於風雲際會中,


體會歷史滾滾前行的磅礴之氣,


皇家歷史的厚重和皇權的威嚴猶在眼前。





《風雲紫禁城》  攝於北京故宮




這些散布在中華大地不同地域的古建築,


宛若一個個音符、一段段序曲,


在外在的莊嚴氛圍下,


交織著浪漫的意韻,


演奏著歷史的遺聲,


成為天地間無字的古籍。





《金頂》  攝於河北承德




他深知,


要真正拍好這個題材,


需要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於是,蘇唐詩購買了很多


有關中國古建築的書籍,


認真鑽研古建築攝影技法。





《千年佑》  攝於河南社旗山陝會館




位於開封市的山陝甘會館,


是一個明清時期的建築精品,


尤以磚、石、木雕藝術的「三絕」譽冠中原。


蘇唐詩一來到這兒,


便被其細膩的建築風格所吸引。





《山陝甘會館》  攝於河南開封市




為了能拍出蘊含其中的


藝術魅力與匠心之美,


儘管這兒面積不足10畝,


他卻一連7次驅車前往。





《會館夜韻》  攝於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




完美的照片需要等待


光影效果最佳的時刻,


為了得到一張滿意的照片,


他每次都要拍到遊人散盡,


甚至會被管理員放犬驅趕才肯離開。





《殊途同歸》  攝于山西五台山顯通寺




在五台山顯通寺,


為了拍到自己想要的藝術效果,


蘇唐詩在香爐腳獸旁趴了近1個小時,


燃著的香火掉落衣服上竟渾然不覺,


至今胳膊還留有被燒灼後的疤痕。





《牖影》  攝於河北承德行宮



在公安一線多年的磨礪,


讓蘇唐詩練就了吃苦耐勞、追求極致的精神。


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


因疏解工作壓力而拿起相機之後,


他再也沒有放下。





《翩然》  攝於河南濟源濟瀆廟




他認為,中國古建築攝影的


核心理念就是「傳承」。


這兩年,蘇唐詩一邊拍攝一邊總結、教學,


還偶爾參與輔導拍攝,


先後在北京、河北、河南、安徽、


西藏、福建等地辦講座40多場。




同時,他在雜誌上發表了


多篇拍攝技巧的文章。





《飛升》  攝於河南平頂山




蘇唐詩對古建築影像的記錄,


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攝影創作,


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關注古建築文化,


樹立對古建築的保護意識。





《圓》  攝於北京天壇




出於對古建築攝影的痴迷


和對

弘揚

傳統文化的責任,


他歷時兩年,將自己這幾年來的


攝影經驗與心得體會進行整理,


撰寫成一本攝影技術技巧類的書籍


《古建築攝影技法與實戰》。







「我會繼續關注、拍攝古建築,


從古人的匠心中,


不斷汲取攝影藝術的匠心,


並引領更多的人走上、愛上古建築攝影,


一併為中國古建築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盡一份攝影人的赤子之心。」





《彝塔風雲》  攝於雲南楚雄




以匠心,致匠心。


蘇唐詩

透過鏡頭穿越歷史,


帶讀者一同體會古建築的意趣。




本文有刪節,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滴水藏海|今天更重要
佳句|我喜歡我望向別處時,他望向我的目光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