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斯人已逝,故鄉如是

斯人已逝,故鄉如是

電光拾憶

|靛光熠彩,精彩常在

-長理電氣1611-

前不久,看完了當代作家格非的作品《望春風》,這本書以鄉村裡各種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居民的故事為切入點,刻寫村莊由簡樸內斂逐漸衍變的複雜過程。

通過個人命運、家庭與村莊的遭際變化,描寫江南鄉村半個世紀的歷史運動,展現了他可能的未來,並藉此對失去的故鄉和老去的古人做了告別。

江南,在我們的第一印象中,往往是蘇州園林似的,小橋流水人家,極盡的美麗與溫婉。

但是作者筆下的江南,卻給了我另外一種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江南村落,它承載著一代人的生活,也承載著一代人的思想.

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十七年文學」中的作品在描寫農村時,從側重於書寫農村的政治運動,忽視了人物的衣食住行和鄉村的風俗習慣。

而此書恰恰是中國現代文學鄉土小說的傳統,作者很好的承接了這一文學傳統,從某種程度來說,並將之發揚光大。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實,故鄉的死亡並不是突然發生的。故鄉每天都在死去」。

從整體來看,儒里趙村50餘人浩浩蕩蕩的生活軌跡浮現在我的心間,我可以感受到虎平扛著「水龍」在大夏天光著膀子踏著飛塵去救火時迫切又想逞英雄的心情。

可以體會到禮平如何一步步平步青雲又一步步走向落寞的輾轉反側,可以發現「我」與春琴已過不惑之年初次交合時的悸動驚心,那是一幕幕曾發生過的事實,也是曾令人忘懷的記憶……

《望春風》讓人看到的,是生命個體在整個社會變革中的脆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真實的社會面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各自的精神心理。

投機者、妓女、利欲熏心之人、道貌岸然之人、秉公執法之人,既有著人間的溫暖與關愛,也充斥著人間地獄的無情與陰冷。

一年當中,在三百六十個日日夜夜。這些日子就像一把把刀,一把把劍,又像漫天的霜、漫天的雪,年趕著月,月趕著日,每天都趕著你去死。

等到春天結束的那一天,花也敗了,人也老了,我們都將歸於塵土。這世上,再也沒有人知道我們這些人曾經存在過。

斯人已逝,故鄉如是,何處可忘懷呢?

文章源自石哲奇

ID:dgsy1611

電光拾憶

編輯|yange

審核|拾憶工作室

&院分會侯媛媛

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光拾憶 的精彩文章: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城」
「只有『雜感』而已」

TAG:電光拾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