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上馬殺敵,下馬學佛,原來周總理的書法這麼霸氣!

上馬殺敵,下馬學佛,原來周總理的書法這麼霸氣!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周恩來出身於家境衰落的書香門第之家,自幼年起就受過嚴格的書法家教和學校教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書法磨練,練就了規範的別具風采的楷書和行書。

無論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繁忙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歲月,還是在和平外交談判桌上,都始終不渝地用中國傳統的毛筆書法書寫了一生。

周恩來,是一位歷史的先驅,是一位仁慈的老人,是一位智慧的偉人,他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書法人。

上馬殺敵,下馬學佛。

從「為中華之崛起」,到「南昌起義」,再到「十里長街送總理」,周恩來的一生,在語文課本、歷史課本中頻繁隱現,至今令人懷念和敬仰。不經意間,周總理已經離開我們41年了。今天,我們且站在書法角度,一起來回顧周總理的筆跡與心跡。

上圖是1917年,19歲的周恩來東渡日本前,給同學郭思寧的贈言。一個大大的願字,加上一句話中的大小、行楷區別錯落,跌宕起伏,從中似乎能夠看出他的人生志向,以及對書法的審美追求。這其中,能夠看到二王的痕迹,但魏碑的影響更大。

在經過青年時期的剛健挺拔之後,周恩來的書風逐漸走向含蓄內斂,少了鋒芒,但是越發厚重紮實。

上下兩幅,應該是周恩來最著名的兩幅字了。字的布局大氣,充滿感情,將「皖南事變」帶來的傷害與悲憤凝注筆端,但毫無焦躁之感,落款中來字的一豎嚴重扭曲,卻用很大的力氣將筆收住。如果過分解讀一下,這恐怕代表了一種憤怒,同時又夾雜著隱忍。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題字「皖南事變」。

1941年1月6日,作為抗日隊伍的皖南新四軍軍部9千餘人,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在葉挺、項英率領下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針對這一事變,周恩來義憤填膺,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字裡行間,飽滿憤怒與力量。題字作品登報如下:

再看一封給蔣介石寫的信,小楷字顯得認真嚴謹:

周恩來的書法,一直在探索變化,如同面對一個嶄新的中國,需不斷的自我學習與改革創新,他的書法作品也是呈現出不一樣的求索、變化與風貌,無不體現著老人飽滿的心境、胸懷。

有向毛主席致敬的風格,彰顯愛民情懷:

而在寫給夫人鄧穎超時,一句「超」一句「來」,如同夫妻間甜蜜私語,如此俏皮,醉人心扉,感人肺腑:

解放後的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建設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身為中國總理的周恩來,自然經歷著非常人的辛苦。大量的題詞、批文、信箋、報告、寫作…呈現出周總理的艱苦卓絕與智慧點滴。

於是,到了周恩來的中晚年,手跡愈發老辣,無論題詞還是批文,多數是柔和多肉,但是內含骨力,柔中帶剛,應該說風格基本落成,也是老人心跡的歸處之表徵。

其實,周總理的字和魯迅(周樹人)的字,有幾分相似,也許他們骨子裡是一類人,或者說有相近的基因。

據考證,周恩來和魯迅是同宗,他們共同的祖先是周敦頤,那個寫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宋朝老先生。

1913年周恩來離開東關模範學校時為郭思寧題詞

為林卓午題詞(194O年5月9日)

行書條幅為芝英女士作

聞雞起舞

檔案工作

為皖南事變死難烈士題詞(1941年1月17日)

為皖南事變題詞(1941年1月17日)

為《天津青年報》題詞)(1957年5月2日)

為廣播事業創建二十五周年題詞(1965年11月15日)

為紀念抗戰兩周年給《新華日報》題詞(1939年7月7日)

為王緇塵題詞

1959年為新落成的北京火車站題詞試筆

1952年10月17日周恩來總理為塘沽新港第一期建設完工開港題詞

為《學文化》創刊號題詞

為《民族畫報》題字

為「人民海關」題字

為《世界知識》雜誌題字

1958年7月2日周恩來總理為廣東新會勞動大學題寫校名

致宋慶齡書(1949年6月21日)

致達賴喇嘛書(1956年7月12日)

錄李白詩(1958年3月)

錄徐悲鴻畫馬句

黨員守則

1956年1月周恩來總理代毛澤東主席為外國朋友祝壽擬寫的題詞手稿

1955年12月7日周恩來關於迎接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高潮的題詞

國畫新視界

關注我,學習、欣賞國畫!

讀點書吧

愛讀書,愛美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與藝術 的精彩文章:

好美的彩墨山水畫!

TAG:生活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