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學第一天,回頭看看,寒假作業折射了什麼?

開學第一天,回頭看看,寒假作業折射了什麼?

?

「保持自己的生活、學習、成長節奏,是一個人最好的信仰」

文 / 夢丹

ID:mengdanshuo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孩子們都背起書包重返學校了。不知道那背著「半份」作業上學的孩子,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早在一周前,朋友圈關於孩子未完成作業的吐槽就輪番開始了。

大意如下:孩子要麼不寫作業;要麼馬虎、大意,作業寫得潦草;要麼邊玩邊寫,拖沓成性,態度不認真。

微信里的幾個媽媽群,在臨近開學前一周,群討論內容,畫風突變:由春節歡天喜地,帶孩子遊山玩水,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一下子轉變為由「作業」引發的各類親子衝突。隔著屏幕,我都能清晰地感到:那股春節時親子間的盈盈暖意,急轉直下,帶著肅殺的氣息,鋪面而來。

吐槽完各家孩子寫作業的不端正狀態,媽媽們又開始交流各自的「殺手鐧」。

有代表性的聲音有兩類: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不寫作業,應交由老師懲罰,媽媽做好自己就行,否則,管的太多難免會破壞親子關係。

嗯,聽起來挺有道理,可第二類媽媽的看法似乎更站的住腳:

現在的老師才不會懲罰孩子呢,老師們都學乖了,萬一懲罰不好,孩子跳樓了,老師怕擔責任啊!孩子寫不完作業,還得打電話讓家長管,早管不如晚管,不如早點催著孩子寫完。

真是妥妥的痛啊,媽媽們立刻又吐槽:當個媽咋這麼難呢?左右不是。

那麼,寒假作業到底該怎麼處理,要不要逼孩子必須寫完呢?

先來看看寒假作業的性質以及老師留作業的目的。

寒假,在上下兩學期間,承上啟下,老師留的寒假作業,大致要達到三個目的:鞏固上學期所學,預習下學期內容,用作業的形式來規範孩子們的作息,預防已形成的好習慣在假期被破壞。

歸根結底,寒假作業是一種工具,用來促成孩子保持學習的連貫性、為以後更好的學習打基礎。

作為一種工具,寒假作業又折射了什麼呢?

?? 寒假作業檢驗了家長、孩子、作業之間的關係

如前邊提到的兩類家長:一類認為: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無需家長插手,孩子做不完作業,自己接受懲罰就好了。

而第二類家長認為:現在老師分攤到家長身上的任務很重,家長應當擔負監督的職責。

在我們小時候,家長從沒管過作業,那時放學後,小夥伴們總是自發約起來,到一家去寫作業。大炕上,晾台上,一排比賽寫作業的小腦瓜。作業寫完大家再一起玩……

當然那時沒有家長的教育焦慮和教育搶跑,孩子們大多數都能自覺管理好自己的作業。

事實上,即使在教育搶跑的今天,家長也應明確: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明確權責,才能有效幫孩子建立自律意識,養成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作業是孩子首先應該學會應用於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家長用來完成老師囑咐、變相懲罰、實現權威的工具。

??寒假作業折射了孩子的習慣是否完全養成

平日里,孩子都是自主完成每天作業。但長長的寒假,夾著一個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這讓孩子們細化到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難免堆積起來,歡騰過後的日子裡,怎麼按計劃把拉下的作業循序漸進補上,考驗了絕大多數孩子的規劃能力和自律能力。

堆積過多的工作,擇揀出來在一定時間內件件攻克,對成人而言都有一定難度,何況是孩子們!

家長們倒不妨利用寒假作業這一特殊「任務」,幫孩子從學習制定計劃,到堅持完成,到提前完成部分計劃以防意外,一步步教孩子養成更科學的習慣。

寒假作業完不成,一定是孩子的過錯,但好習慣沒完全養成,家長有必要背黑鍋。而寒假作業,倒是一枚不錯的照妖鏡,它照亮了孩子和家長各自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寒假作業放大了師生關係、家校關係的瑕疵

正如前邊家長所說:大部分老師不太敢於懲罰孩子,即使,適當的讓孩子知對錯的懲罰很有必要。

同醫患關係雷同,只有家校關係維持良好,孩子才有可能爭取最優的教育。

讓老師敢於在正常範圍內行使一個老師應有的權利,才是明智家長的做法。

事實上,女兒寒假作業也沒完成。除了反思上述兩點,我還在家園聯繫條上刻意告知了老師這件事,並希望老師做出合理懲罰,以讓女兒對作業有更充分的認識。

更多的家長,把寒假作業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把必須做完這一結果也看得過於重要,理由是:如果孩子第一次不完成作業,以後一定會總是不完成作業。

其實,這樣的邏輯是完全不成立的。寒假作業有它的特殊性,在長長的沒人引領的假期,讓孩子獨自完成總量並不少的枯燥作業,確實也夠難為他們的。

比批評孩子不做作業,比跟孩子鬥智斗勇讓他們完成作業更好的辦法是:幫助他們制定計劃,用有趣的形式攻克計劃。至少,不要讓孩子對作業產生痛恨情緒。畢竟,以毒攻毒不是隨隨便便能用的辦法。

說到底,寒假作業不過是一種工具,除了輔助孩子學習,它還能照見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更多的東西。即使孩子沒完成作業,也不要過份苛責,把它當成下一程的起點好了,如果結果就是這樣,那麼,努力改變結果才是正道。

願每一種作業,都成為輔助孩子進步的工具,而不是家長責備孩子的借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丹說 的精彩文章:

把孩子當人養,其實挺難……

TAG:夢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