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十個數字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十個數字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數字,是表示數目的文字、符號或數量,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

人類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繩結、刻畫記數,到後來發展到刻畫記數,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數字。所以說數字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載者,通過數字的內涵與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賢智者為我們留下的思維模式、哲學思想、宗教理念等寶貴的精神遺產。

後來,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並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數字由0、1、2、3、4、5、6、7、8、9等十個字母組成,萬變不離其宗。但在中國人的字典里,這幾個數字不單單包括計數,讓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見,讓一切變的如此簡單。而且還有豐富的哲學內涵。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數字文化更是無比深奧。在中國道家傳統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數字又代表了什麼?

【0——無極】

在我國道家文化中,零代表無極,「無」是零和空的意思,「極」是無思無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圓滿,無缺陷才能圓。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從零開始。

"無極"出自《道德經》,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指稱的終極性的概念。 無邊際,無窮盡,無限,無終。"無極"一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沒有中心"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事物產生之前狀態的抽象理解。既沒有中心又沒有邊界,這種狀態當然是無窮無盡"混沌"。

現代科學認為:在大約150億年前,宇宙還未誕生,虛無縹緲,宇宙還處於一種沒有前後,沒有左右,沒有上下,沒有中心,沒有邊界的混沌狀態。這與上古華人對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狀態的抽象理解不謀而合。

古代哲學範疇認為,無極亦指派生萬物的本體,以其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第二十八章》:「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在我國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現很早。不過那時它不表示「空無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頭」、「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還有一個零頭五。

「0」這一數學符號的發明應歸功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人。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這種數字元號傳到阿拉伯國家,被命名為阿拉伯數字,至今印度人還耿耿於懷。

隨著阿拉伯數字的引進,「零」字與「0」恰好對應,「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義。由於這一記數法簡潔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為世界數學的通用語言。難怪恩格斯稱它為「最美妙的發明」。

【一——無極生太極】

太極,是天地未開、混沌未明之前的狀態。

老子《道德經》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道生一,一是太極,就是無極生太極;一生二,二是陰陽,就是太極生兩儀;二生三,三是陰陽配合,就是陰陽交感化合;三生萬物,萬物是萬事萬物,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在這裡,沒有把這一、二、三這幾個數字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

《說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古人認為,「一」不僅是數的開始,是萬物之始,而且是生成萬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旨在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中國古代哲學對「一」推崇倍至。老子是中國古代最早用數來認識和闡釋宇宙起源的先哲之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論述,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他的天地始於「道」、萬物之本生於「一」的觀點。

數字1,既是最小的數字,在正整數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數;又是最大的數字,意味著「一切」。在中華詞典里,以一字打頭的成語和詞語就有2千多個。始終如一的字形,象徵著中華民族統一、穩定與持久。

【二——太極生兩儀》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是什麼?陰陽,天地,晝夜,男女,乾坤,動靜,剛柔等等,萬事萬物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說文解字》:「二,地之數也。從偶一。」

《漢書?律曆志》:「地之數始於二。」

《周易》:「天一地二。「一陰一陽之謂到。」

《乾坤鑿度》:「地數二。二者,有偶也。」

這幾處引文都表明了古人對「二」的哲學認識。《呂氏春秋?大樂》:「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兩儀是陰氣與陽氣的合稱,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種屬性,陰陽相反相成是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和根源。

【三——兩儀生三才】

三才:指天、地、人。

《易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天地人三才,代表易經道法的世界觀,組成了中國的風水學最高思想內容。老子的"三生萬物"思想,實質就是三才生萬物的思想。所謂」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和人道。就是高揚人道旗幟,人與自然休戚與共、和諧發展之道。

三才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可謂源遠流長。到了《易經》的時代,人們終於發現,人可以向天、地學習,人道可以與天道、地道會通,通過法天正己、尊時守位、知常明變,以開物成務,建功立業,改變命運,成就了"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

三的發現大大促進了人類的抽象思維。天、地、人,這三類物質皆包含兩種相互對立的因素,而卦,則是《周易》中象徵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一系列符號,以陽爻、陰爻相配合而成,三個爻組成一個卦。「兼三才而兩之」成卦,即這個意思。

天地人,三才,在五格剖析法中位天格、地格、人格。講人的內在運勢,講人類與天地的自然和諧,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數字三是很有講究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土金;人有三寶:精氣神。三是上中下;三是過去、現在和未來。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家級別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佛家級別最高的是三寶:佛、法、僧;

大乘教有橫三世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中央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東方玻璃世界的藥師王佛;

還有豎三世佛:過去佛燃燈古佛,現代佛釋迦牟尼,未來佛彌勒佛。

我國儒家對三也是推崇備至,地位最高者稱為三尊:君、親、師。

在數學幾何中,三點形成的平面圖最穩固;在力學中,以三點為支撐的無題平衡性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數字三代表了穩定、牢固、和諧,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兩儀生四象】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伏羲的《易經》。

什麼是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陰、少陽。而又名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

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

從人的名字論,四象為孟章、執名、監兵、陵光;

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

先民最初可能從對東南西北的方位識別中,逐步建立起四方、四時乃至四象等自然觀念,並無一例外地加以崇拜。

四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源於中國古代的對星宿的信仰。古時人們將天上的星座分為二十八宿,由於不好記憶,便將其分為四部分,以動物的形象代替,稱為四象,也稱四神、四靈。

中國數字文化中的「四」:

四鄰:指東南西北四個鄰居住;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四季:春、夏、秋、冬;

四聲:平、上、去、入,又稱平仄;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史、子、集四部;

文房四藝:琴、棋、書、畫;

文房四寶:筆、硯、紙、墨。

【五——四象生五行】

何謂五行?《尚書》解釋說:「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戰國末期,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們把五行與陰陽、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結合起來,進一步發展為五行學說,滲透於天文、曆法、醫學等各個領域,盛行於漢世,從此五行才變得神秘起來。

大自然由這五種要素構成。這五種要素的興衰,關乎大自然的變化,關乎宇宙萬物的循環,影響到人的命運。這五種因素相生相剋,相對立而存在,相制約而發展。

中國數字文化中的「五」,是一個代表陰陽平衡的數字。《說文解字》中解釋: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在象徵天地之氣的洛河圖裡,5在中心,足見5是一個支配天地之氣的數字。

後天之相,基於五行。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我們的祖先又衍化出更多的「五」之數。中國真是一個神秘數字的王國。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靈——天、地、人、神、鬼;

五方——東、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時——春、夏、四季、秋、冬;

五穀——稻、黍、稷、麥、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氣——風、熱、濕、燥、寒;

五音——角、徵、宮、商、羽;

五蘊——色、受、想、行、識;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五義——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五經——《易》、《尚書》、《詩》、《禮》、《春秋》。

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且寬和煩惱、安詳。

五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即五位天帝。另有一種說法,是指上古時的五位帝王: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六——五行生六合】

六合,一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二指古代用於記時、記月的十二地支,選擇吉日良時,考慮「沖(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稱十二地支六合。

歷來古代人們認為,「六」是個象徵順利的數字,也因為《易經》的坤卦有三個陰爻「- -」重疊而成,是三個「六」組成的純陰之卦。《坤傳》:「坤道其順乎。」《說卦傳》;「坤,順也。」坤卦代表了順利,重疊的「六」也就代表了順利,所謂「六六大順」是也。

在中國數字文化中,「六」象徵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國自先泰以來就有崇尚「六」的傳統觀念,許多事物都用「六」這數字來概括。

六部儒家經典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諸子六家:陰陽、儒、墨、名、法、道;

周代兵書太公六韜: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

古代把親屬關係歸納為「六親」: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六十年為一周期,稱「六十甲子」;

婦女懷孕稱為「身懷六甲」;

民間還有「六六大順」的吉語。

【七——六合生七星】

七星,可用於表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北斗七星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7這個數字是吉祥和吉利、尊貴博大的象徵,它代表著古代自然科技與人文科學的一種結合。7其實是陰陽與五行之和,既是道家所謂的「道」或「氣」也是儒家所謂的「和」的狀態,都與「善」、「美」有著密切的聯繫。

古代的天文學家認為,宇宙有7大行星;

《皇帝內經》中說,女性的生命周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此所謂男八女七;

人體有七竅,感情有七情;

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

音樂符號有七個,大可以組成美妙的曲調。

道家說,人有七魄;

佛教也有佛祖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成佛的說法。

【八——四象生八卦】

《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八卦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畫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畫八卦,一畫開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根據史料記載,八卦的形成源於河圖和洛書。是中國道家文化的深奧概念,其深邃的哲理可以解釋自然、社會現象。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就像八隻無限無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進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變成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八卦代表易學文化,滲透在東亞文化的各個領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八」這個數字就有著不一般的喜愛,將它視為祥和的象徵。早在古代時期的道教文化中,《易經》就將八個不同的卦象,作為萬物誕生的基礎,更可以配合生辰八字,解說個人的運道。

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文學智慧中,大多褒義詞語也含有「八」這數字,體現出古人對它情有獨鍾,好比說「才高八斗」用來形容生活中有才幹的人、善於交際的人則是「八面玲瓏」;以前有功名顯赫背景的人都會坐上「八抬大轎」,以彰顯其「八面威風」的風範。

【九——八卦生九宮】

九宮,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

九宮在奇門遁甲中代表地,指大地,為奇門遁甲之基,是不動的,奇門遁甲分為天、地、人、神四盤,四盤之中唯有地盤不動,為坐山。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空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漢代時有「九宮占」、「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是於占、術、算、醫、緯、建等方面的應用。

古代中國中的數字九即為龍。九本是正似形蛇,突出其三角形的蛇頭,又突出其張開的蛇口及伸出的蛇舌,另外數字九為一人首蛇身。

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的極數,是多用九這一數字來附會帝王,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也多與九有關。帝王之位稱「九五」。帝王稱「九五之尊』」。

大禹治水,後來稱王,建立了夏朝,在全國劃分為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個州;

青銅器有「九鼎」,皇帝周圍要設「九卿」;

朝廷命宮設「九品中正」,京師置九門;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間半;

天安門城樓面闊九間,深九間;

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

中國紫禁城及皇家園林、行宮的大門,裝飾甲「九路釘」,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個,共81個釘。器物也多以「九」為名。如:「九龍杯」、「九龍壁」、「九桃壺」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還諧音「久」,有長長久久的意思。民間以「九」作為最高境界,100多歲的老人總是說自己九十九歲,以期望活的更長久。

【十——九宮生十方——歸零】

我國道教有三界十方之說。

三界者有:以時間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以空間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以道境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

十方是指: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天也。

佛家也講十方,也是指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說的是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有無量無邊的佛國世界。世間一切僧,稱為十方僧;世間一切佛,稱為十方佛。

一元是開始,十方是圓滿。

在中國文化中,由於10是十進位的第一個進位後的數字,表示達到頂點。所以有有十全十美含義,代表圓滿的意思。「十」在中國文化和生活里,是一個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都很高的數字。

「十拿九穩」:比喻非常有把握。

「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無缺陷。

「十里長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餞行之處。

「十步芳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說苑》云:「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說文解字》有語:「十,數之具也。」數字十,是滿盈之數,終結之數,滿十歸零。

一元之數,萬物開泰。

在中國的傳統的道教文化中,從0123456789這9個數字里,都暗含著一定的玄機和深奧的道理。既相互依賴,又各得其妙。

以上數字含蓋了哲學、天文、醫學、易學、人文、風水等領域,它們的含義和相互關係更是非常複雜,完全掌握了它們的內容,也就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實際上,華夏五千年文明,凝聚了燦爛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體系,它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和基本內涵,它們從相互尊重到相互對立和鬥爭,到相互借鑒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在歷史進程中儒釋道三教各自發展,各有傳承,相互融合,統貫著中國社會、學術、思想和文化的命脈。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

愛我中華,從我做起。

(村夫書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夫書齋 的精彩文章:

向朋友們拜年了!祝大家狗年旺!旺!旺!

TAG:村夫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