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藏傳佛教不是四皈依,更沒有三寶之外的第四寶!

藏傳佛教不是四皈依,更沒有三寶之外的第四寶!

大家都知道,現在世界上流傳的佛教主要有三大語系,即漢語系、藏語系和巴利語系。

無論哪個語系,只要是正宗佛教,都是以皈依三寶來衡量是否佛教徒,因為皈依的主體對象是佛法僧三寶,所以皈依法也叫三寶皈依法,簡稱「三皈依」。

但在很多人中流行一種錯誤的說法,認為藏傳佛教是四寶皈依,在皈依三寶之外多了一個皈依上師,這種說法嚴重曲解了藏傳佛教的教義,如果長此以往,說的人多了,或許謬誤就會變成真理。

歸納來說,鼓吹藏傳佛教是「四寶皈依」的人概有三種:

一種是不明藏傳佛教教理教義,見藏傳佛教信徒念誦皈依頌時,在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前還念誦皈依上師,因此想當然地從念誦文句的數量誤解藏傳佛教的皈依法是「四寶皈依」,這種情況應該是多數;

第二種是漢語不通達的藏族人,包括堪布、活佛等,他們由於對漢語不是很精通,見漢族佛教徒都說四皈依,也隨順著說四皈依;

第三種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刻意鼓吹藏傳佛教有四皈依,想以此來證明藏傳佛教不是純正佛教,以達到混淆是非的卑鄙目的。

藏傳佛教並非有四皈依,理由有下面幾點:

1.藏傳佛教也是佛教,也唯信仰佛法僧三寶。

藏傳佛教始自松贊干布時期,後由赤松德贊應請靜命、蓮花生大師創建桑耶寺,雖然經歷了前弘期和後弘期的不斷發展,但藏傳佛教的傳承都是源自佛教發源地印度,這點有無數藏文文獻資料可以作證。既然藏傳佛教是源自印度正宗的佛教,自然也是以佛法僧三寶作為信仰主體,並唯以三寶作為皈依對象,因此也是三皈依,不存在「四皈依」。

2.上師是三寶的集中體現和現實代表,不是第四寶。

藏傳佛教之所以在念誦皈依辭的時候,在前面加上皈依上師,這並非說藏傳佛教有四寶——上師,而是說上師是三寶的具體人間代表。上師起到了代佛傳法的作用,那麼就視為佛陀;上師的修證境界是法寶,所以代表了法寶;而上師是僧,所以代表著僧寶。也就是說,藏傳佛教是把上師當作人間三寶、現實三寶來皈依的,而不是說上師是三寶之外的第四寶。只要了解了解藏傳佛教教義的人都會清楚知道這一點。在大乘流行的漢傳佛教中,也是把師作為三寶代表來看待的,從《法華經》、《華嚴經》中都可找到依據。在藏傳佛教傳統說法中,也是說皈依上師三寶,並沒有說皈依四寶。

3.藏傳佛教重視上師也是密宗的特殊教義決定的。

對師的態度,根據教義層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認識,在小乘教法中,把師當作僧寶、羅漢來對待;在大乘教法中,把師當作佛的代表來對待;而在密乘中,由於密法教義的特殊性,而把師當作佛陀在人間的化身來看待。佛陀也在眾多密續當中,宣講了自己將在末法時期化現普通上師的形象來利益眾生的預言。特別是無上密續中更予重視。

因此,藏傳佛教在皈依三寶辭前面加誦皈依上師,主要是突出上師的作用和功德,並非說藏傳佛教有四皈依、藏傳佛教有四寶。其實在眾多經論中,都開示了師在佛教中的地位,不過只有藏傳佛教更為突出的闡釋了而已。

最後總結一下,所謂「三皈依」,不是說三句皈依辭的意思,而是三寶皈依法,或者有三個皈依對象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說,根據皈依頌辭的句數來說幾皈依,那麼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外,我們還念誦皈依本尊、皈依空行、皈依護法……豈不是要六皈依、七皈依了嗎?

所以,無論是皈依上師還是皈依本尊、空行,皈依對境都是三寶或者隨一。具體內涵要讀「三寶」有關理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塔爾寺酥油花,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
怎樣與孩子溝通?公益講座僅限20名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