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來古代人望房興嘆!杜甫白居易蘇東坡這些大文豪也買不起房

原來古代人望房興嘆!杜甫白居易蘇東坡這些大文豪也買不起房

現在房價這麼貴,古代的房子便宜嗎?

其實,古代的房子也不便宜的,特別是首都這樣的一線城市,下面我們來聊聊古代文豪買房故事。

一、首先說杜甫:京城漂泊十年沒有房。

杜甫生活在1200年前,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當時唐朝的世界地位和如今的美國差不多吧。

杜甫曾在長安呆了10年,是典型的「京漂」。當時最高官當到左拾遺,「拾遺」的任務就是給皇帝和朝政提意見、挑毛病,是個閑差,但也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部委公務員,可是十年都沒錢買房。

後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帶口來到成都,在成都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他在朋友和表弟的資助下,花了兩年時間,才修起來一個茅屋,自稱 「成都草堂」。

一生飄零的杜甫終於有了家,然而一年都沒到,茅屋不堪狂風暴雨的打擊,因此誕生了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感慨房子的詩句,最終流傳千古。

可惜老邁的杜甫再無力置房購屋,最終老死在了湘江一條船上。

二、再說說白居易:在京漂泊18年,終於買了房。

你看白居易的名字,就差不多知道肯定是居住不容易,其實他的名字正是因此而起。

白居易出生的東郭寺村地勢低洼,經常積水成患。白居易出生時,村裡正逢水患,男人們都出去排水了,婦女們急得在家裡燒香禱告。就在此時,44歲的白季庚老年得子,其18歲的夫人陳氏生下一個男嬰,祖父白湟感嘆當時居住的不易,就給孫子起名「居易」,意思是希望孫子能得到一個容易居住的地方。

白居易長大後,懷著滿腔的抱負到了京城長安求學,把自己寫的詩給當時一個著名詩人顧況看,因為沒有什麼名氣,顧況有點看不起白居易,就拿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說:「白居易,易大不居。」意思是說長安的開銷很大,不容易居住;結果他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發現了白居易的才華,連忙說:「易居。易居。」

然而,以白居易的才華,還是在京城漂泊了18年,直到被貶到地方工作後才在長安和洛陽買了套大房子。

那麼在京漂的這18年,他都是咋過的呢?答案是租房子。

白居易二十九歲考中進士,三十二歲參加工作。當時租住已故宰相關播家的住宅,關播家房子很多,院子很大,白居易只租了一個「東亭」,相當於現在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在公寓裡面租一個小單間。三十六歲時,白居易升了官,漲了工資結了婚,帶著愛人繼續租房。

白居易不買房可以,可是老婆想買,結婚後她提議買房,白居易就寫詩給她:「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歡欣。」意思是我們剛結婚,還沒什麼積蓄呢,希望你能高高興興跟我過一段窮日子,別提房子的事兒。老婆看了也無話可說,只好就此作罷。

再後來白居易做了忠州刺史,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夫人下了最後通牒:必須買房。白居易嘴上說著「何須廣居處,不用多積蓄」,心裡還是怕媳婦鬧意見,於是去長安「新昌里」買了一所二手房。白居易在長安買房之前,曾在陝西渭南農村買房置地,為的是安置遠道而來的母親和弟弟。有很長一段時間,白母在渭南務農,白居易在長安租房,每逢節假日,他都騎著馬回渭南閑住。這就有點像現在在深圳工作的人,買不起深圳,只好去臨深的東莞惠州買,周末回去住住。

白居易心裡也苦,他的一首詩《卜居》,可以看出來: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

卜居是尋房的意思,這首詩中,白居易表達了自己的房產觀:在首都當官快20年了,窮得連個房子住都沒有。好羨慕那些蝸牛和家鼠,一個個不用買房,蝸牛生來就有房,老鼠打個洞就能安家。好想有個房子,能讓我不再漂泊無根。有了房子,就有了歸屬感,不管住房條件如何,都會踏實而幸福。

這如果譜個曲,像不像古代版《我想有個家》?不管怎樣,白居易終於有家了。

有意思的是,白居易沒非無錢沒房,他追求自由和刺激的瀟洒生活,買駿馬,與好友夜夜笙歌,白居易的愛人則能代表大多數女性: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正是安全和私密的保障。

三、最後說說蘇東坡:50歲才買房。

蘇東坡小時候跟著爸爸蘇洵去考公務員。親眼目睹了爸爸買房的過程。

當時考公務員不用死考,如果考不上靠人脈+名望,也能通過舉薦謀個公職。蘇東坡的爸爸就這樣考上了公務員,每月薪水7貫。

東坡爸爸想著一家人總不能一直租房子住吧,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於是豪手一出在汴京開封買了套花園住宅。

這套花園住宅總房款8000貫,以他的工資基本需要100年能買上,他錢從哪來的呢?東坡爸爸有個大款的哥哥,於是每年連本帶利的還,還到第七年的時候,東坡爸爸掛了。你有沒有發現,這就像最早的房貸。

怎麼辦呢?父債子還。

到了東坡考公務員的時候,公務員薪資待遇好了,一年收入能超過1000貫。可是收入這麼高東坡也沒有買房,錢都用來填爸爸的窟窿了。

10年之後,東坡漲工資了,年收入大概在1800貫。

親戚們聽說東坡有錢,七大姑八大姨都跑過去哭鼻子抹眼淚,「日子過不下去呀。」「別哭了,沒錢了就來找我。」

此外東坡太愛吃,有「北宋第一饞貨網紅」的名頭,自然更攢不住錢。

三年之後,年收入漲到了2000貫,這下總能買房了吧。東坡這時候剛把爸爸的買房貸的款還完,但是東坡心一松就開了幾家福利院。

終於到了50歲,兒子該娶媳婦了,必須得買房了,但是沒有一點積蓄怎麼辦。

這時人也老了,在公司也不受待見,薪水也被降了。

這可怎麼辦,不買房,兒子就娶不上媳婦,於是學著爸爸去向大款的弟弟借了7000貫買了房。

四、講一個不買房的吧,王禹偁:沒錢買房依然住得漂亮

說到王禹偁,很多人都該問:「這人誰啊,他買不起房很正常啊」

對,論知名度不如杜甫白居易,論才華不如蘇東坡,就現在看來就是一個買不起房的屌絲,但他依然有值得我們借鑒的生活態度。

王禹偁,公務員一枚。

性格剛硬,說話太直,不會溜須拍馬,得罪了領導,在想買房的時候剛好被降薪。

降了薪之後的他,對比了一下工資收入比,感嘆:「開封的房價啊,真是寸土寸金,能買得起房的人也就你們這些大官了。」

沒辦法,買不起房的王禹偁只能租房,租房子沒有歸屬感。

這天房租又漲價了,內心的怒氣和心酸風起雲湧:「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賃宅住京師」。

儘管如此,他還是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比如說在租的茅草屋小院種上木槿花,悉心照料,等花開時節木槿花盤桓籬笆一周,就像隱秘的聖地:「人生榮賤須知分,會買茅庵映槿籬」。

籬笆院子沒住過久,又被貶了。

更加沒錢買房了,於是他書寫了《黃岡竹樓記》。大意是雖然買不起房,但是我用竹子蓋了個小樓,夏天能看雨,冬天能聽雪,在這個竹樓里還能愜意的彈琴、吟詩、下棋、投壺,啊!我熱愛生活,人生真美好啊!

古人為買不起房子憂心,今人為買不起房子煩惱,後人依然會為買不起房子輾轉反側。

如果人人都能有王禹偁的生活態度,即使目前買不起房,依然能活得洒脫自在,但是大部分人道理都懂,卻依然過不好。

五、最後再說說一個反例,宋代的歐陽修:晚年熱衷買房。

歐陽修三歲父親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后來去投奔了歐陽修的叔叔。

歐陽修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

大約三十歲那年,歐陽修在洛陽任滿,被調到首都開封做京官。按照規定,京官不能攜家帶口住衙門,所以歐陽修只能攜家帶口在外面租房。

他寫詩描述過自己的租房生活: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閑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鄰注涌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牆壁豁四達,幸家無貯儲。

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自己在首都工作這麼長時間,一直沒有買房,窩在衚衕里租破房住,房子排水一塌糊塗,一旦下大雨就要出門看海,家裡房屋破爛牆壁開口,幸虧家裡沒有儲藏什麼貴重物品。

歐陽修對居家置業的需求,可見一斑。此後的若干年裡,歐陽修幾起幾落,當過京官,再當地方官,然後再當京官,再下放地方,直到四十二歲那年,他仍然沒有自己的房子。

不是他不想買,只是因為買不起。

沒錯,宋朝實行高薪養廉,官員薪水超過其他任何朝代,但是他的開銷也非常大:既要付房租,又要養兒女,既要幫扶窮親戚,又要自掏腰包救助管轄下的窮苦群眾。而且他還非常喜歡收藏古書和收買古董,歷年薪水大多變成了在俗人看來一錢不值的金石拓片,所以他始終買不起房。

四十二歲那年,歐陽修狠了狠心,在安徽阜陽(當時叫「潁州」)西湖之畔買下一所二手房。從此以後,他不買古書了,專心收拾房子,繼續在阜陽購置房產。有了余錢就買成房子、買成地皮,即使是在外地做官、公務繁忙的時候,也不忘指揮著大兒子買房置地和悉心裝修。前前後後又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歐陽修在阜陽置下一百多間瓦房,每間瓦房都裝修一新,隨時可以入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
唐代「二白」知多少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