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市交通學校這位老師 被他的學生們叫作「上海阿爸」

上海市交通學校這位老師 被他的學生們叫作「上海阿爸」

從1995年考入上海市交通學校以後,朱列在校園裡一留就是二十餘年。從一名普通的學生幹部,到參與援疆建設的教師,朱列始終把「學習」作為自己的信條。無論在哪裡,他總把學生當朋友看待,為學生排憂解難,在援疆建設期間,不少學生更是親切地稱朱列為他們的「上海阿爸」。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八批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喀什地區優秀援疆教師……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朱列的心裡只有一件事:把自身所學所得留給更多的學生。

教學相長實現自我突破

2002年,作為上海市交通學校的學生會幹部,年輕的朱列選擇了留校任教。剛畢業的他,從最基礎的教輔工作起步,到如今已經是汽車工程系教師、副主任。從一名職高畢業生,到接連讀下本科、碩士研究生,考取教師證,學習是朱列時刻都沒有放下的事情:在援疆建設期間,為了能更好地與學生交流,他學習了維語;在企業實習期間,他發現不少品牌汽車的維修材料只有英語編寫,又自我突擊了英語。「我經常和學生們說,學習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更要在課堂外學習,要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對汽車內部有更直觀的感受,朱列曾將自己的轎車拆卸,讓學生們一起研究車內的零部件。「當時有些學生還擔心車子拆了無法還原,但是我告訴他們,只要膽大心細就不用擔心了。」朱列告訴勞動報記者,這一小小的創新舉動,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學生們看到老師把自己的車拆開,他們就更加用心,也就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013年6月,對於朱列來說是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得知學校有職業教育援疆任務後,朱列主動報名,希望能夠承擔責任。「當時我也沒有想很多,因為我的愛人參與過援疆工作,她的經歷對我有很大觸動。」最終,經過層層篩選,當年8月,朱列作為援疆團隊的一員,來到喀什地區莎車縣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事職業教育汽修專業建設、師資培養、指導學生就業創業等工作。

參加職業教育援疆工作以後,朱列更加積極帶領專業教師和學生投入到職業教育的「教與學」過程中,不僅啟動了維漢雙語校本教材的編寫和維漢雙語教學,修訂和完善了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讓當地有了適合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的教學內容和授課計劃,而他自己,也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繼續「教學相長」,掌握了一些維語的日常會話。

「雖然不能用維吾爾語給學生上課,但是一些日常的維語問候,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朱列坦言,幾句簡單的問候,讓學生和他之間越來越親近,甚至願意找他傾訴學習生活上的煩惱。

為新疆學生留下寶貴財富

朱列和援疆團隊一同,在莎車縣創造了許多當地職業教育的「第一次」:他帶領的莎車縣職業教育團隊首次承辦了自治區汽修職業技能大賽,多次承辦喀什地區汽修職業技能大賽。不僅如此,在朱列的帶領下,莎車縣第二職校有4名學生代表新疆參加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運用與維修賽項目,這也是汽修國賽上第一次有了新疆維吾爾族選手的身影。2016年的國賽上,又第一次有了來自新疆的國家級裁判員。他帶教產生的多名技師和汽修國家級裁判員人選,均被授予「喀什地區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當我帶著幾名選手去北京參賽的時候,很多選手都很激動地和我說,他們祖祖輩輩都沒有離開過莎車縣,如今能來到北京十分激動。」學生的一番話,讓朱列認識到,他們的教育,給學生播下了一顆種子,對當地的發展來說,「我們像是輸血,而這些學生未來卻能夠為當地造血。」

隨著原定一年半的援疆期越來越近,朱列卻遲遲沒有打定回家的主意:「這裡需要我,我也要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在朱列糾結的期間,他申請的自治區級課題成功立項,這也讓他下定了決心:再干一年半,為當地、為自己的學生留下更多,不僅要教學,更要把別處的先進理念留在當地。

為了能夠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師資團隊,朱列主持推進了「青藍工程」,在學歷、專業、技能、管理等方面悉心教導維族青年教師,使他們逐漸成為學校管理和專業的骨幹。為了能夠給學生留下足以謀生的技能和手段,打通學生就業的「最後一公里」,朱列將自己2013年就著手準備的汽車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孵化項目方案付諸實踐。2014年4月,學校汽車服務創業培訓中心建成,由汽修專業老師指導三年級創業學生進行就業創業前的孵化指導。「老師們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成了『老闆們的老師』。」

據朱列回憶,2014年6月,朱列孵化指導的第一家由學生創業的汽車美容、保養、快修連鎖店———老船長汽車維護中心開張運營。維護中心的「老闆」維族小伙艾爾西丁,正是朱列援疆期間扶持創業所選出的4名先行者之一。剛開張那會,生意比預期糟糕很多,三個月時已入不敷出。但是朱列沒有放棄,每周都要和徒弟見兩三次,從宣傳、與顧客溝通到經營之道,無一不傾囊相授。終於,維護中心慢慢走上正軌,如今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門店。同時,汽車維護中心和學校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招收學校畢業生6人開始工作,並成為學校校外實訓基地。「結合當地特點,在當地政府就業民生工程的扶持下,連鎖經營汽車美容和快修店生命力很強,這一模式帶動了許多學生創業,至今已經初步形成各地區各縣各鄉鎮連鎖經營的框架。」

向世界技能大賽發起衝刺

2016年,朱列的兩次援疆期滿,回到學校擔任汽車工程部教師、副主任的崗位。任務更加繁重的他,一刻也沒有閑著,他時刻關注遠在新疆的學生們,多次推動上海和新疆當地職業教育方面的資源共享。與此同時,他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向世界技能大賽發起衝刺。

作為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上海集訓基地,上海交通學校對於此次參賽也有很高期望。作為學校系裡分管此次參賽的負責人,朱列的首要任務自然就是學校參賽選手的培養。為此,他犧牲了休息時間,每天都與30多名教練團隊一起,共同「打磨」參賽學生的技術。「我們早做準備,希望能有更大的收穫。因為對於職教來說,大賽就相當於我們的『高考』。」

即將參加選拔的孫煜辰,就曾經上過朱列的課。據他回憶,朱老師不僅在課堂上講解細緻,面對學生課後的問題,朱老師也利用課餘時間帶著他實驗驗證,這激發了孫煜辰的學習熱情,讓他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代表學校參加世賽選拔賽的14名選手之一。

在朱列的教學理念中,他始終認為學生最好的狀態就是主動學習,而他自己就是這樣實踐的:畢業實習期間,在企業實習的朱列發現,很多國外品牌汽車的維修手冊只有英語等外語,這對於故障的維修其實是一個困難。「很多操作強的師傅可能英語基礎不好,而外語基礎好的往往實踐又有所欠缺。」就這樣,自身強項並不是英語的他,開始了有計劃的自學,每天看一些英文資料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課。

在援疆的三年期間,朱列更是利用業餘時間,對自己之前編寫的《圖解英漢汽車技術詞典》進行了更新修改,去年7月份,該詞典第三版正式出版。「在我援疆期間認識到,學好一門語言有助於溝通,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希望這本實用的辭典讓我們的汽車維修和相關教學能夠對接上國際標準。」

一心撲在學生身上的朱列,在談到家人時有些愧疚。「在我去援疆的那些日子,妻子實在太累了。家裡有7個老人需要她關心照顧,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要她一個人帶,這期間她生病開刀,我也只能回來陪她幾天。」如今,回到上海的朱列,希望能將虧欠妻兒的一千多個日夜一點點彌補,「雖然少關心了孩子三年,但是我不後悔,援疆精神是舍小家,為大家,這段經歷就是我給孩子樹立的榜樣。」

記者手記

傳播知識 傳承精神

記者與朱列聊天時,對兩個場景印象深刻。

一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時,朱列總是熱情洋溢,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二是從始至終,朱列始終將對學校、對教師的感激掛在嘴邊。從1995年考入上海市交通學校至今,朱列在校園裡度過了二十多個年頭,其感情不可謂不深。能讓朱列堅持至今的原因,除了對教學的熱愛,更多的則是來自身邊榜樣的力量。「比如我當年還是學生時,來學校講座的陶巍老師,在我就業後也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在我援疆期間,在他的引薦和上汽通用汽車的支持下,新疆喀什地區引進了上汽通用汽車青年教育課程(AYEC)項目。比如朱建柳老師,是我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校的導師,她教我把上海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運用到喀什地區。」朱列坦言,正是在一位又一位老師的指導和學校的幫助下,他才能獲得成長。如今,朱列執教過的學生也有一些開始在學校任教,走上了傳承之路。

常說教師為學生傳播知識火種,對於朱列來說同樣如此,這份傳遞給學生的火種里,有智慧的光輝,更有對學生的一片熱忱。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銳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翱翔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媒熱炒「名嘴」奧普拉參選總統,用奇招能否擊敗特朗普?
在「上海之巔」慶祝秦怡96歲生日 「拍了70多年電影,還是希望做得更好」

TAG:翱翔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