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態的歐洲總有老化的憂慮忡忡

老態的歐洲總有老化的憂慮忡忡

2012年,中國和中東歐16國之間的「16 1合作」機制誕生。在「16 1合作」的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合作已經實現了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成立了「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和「中國-中東歐研究院」(中國首家在歐洲獨立註冊的智庫),實施了「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高速鐵路」等多個基建項目。短短6年時間,「16 1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然而,歐盟對「16 1」合作的態度一直以消極為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仕頓在「16 1合作」成立之後發表聲明,間接警告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不要結盟,並強調歐盟應該在對外事務中發出一個聲音。

2017年8月,德國外交部長加布里爾發表言論要求中國「不要分裂歐洲」,將矛頭指向「16 1合作」。歐盟還推出了一些反制措施,「16 1合作」的旗艦項目「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高速鐵路」項目就曾受到歐盟委員會的調查。

那麼,歐盟質疑「16 1合作」機制到底是因為什麼?

首先,歐盟認為「16 1合作」項目可能違反歐盟法律,降低歐盟標準,超越歐盟權能,對中國同中東歐16國之間的金融與交通基建工程合作經常說三道四,認為同歐盟法律存在衝突。其次,歐盟擔憂「16 1合作」可能會分化歐洲。隨著中國與中東歐16國之間的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上升,歐盟認為這不利於其在對華事務中發出一個聲音。歐盟甚至提出「16 1合作」機制可能演化為規範性質的聯盟,繼而挑戰歐洲價值觀與原則。第三,西歐國家(尤其以德國為代表)在中東歐地區的利益受到挑戰。德國、法國、英國一直把中東歐視為「後院」,在中東歐國家有大量投資,中國資本進入中東歐市場,一定程度上與西歐國家形成競爭關係。最後,歐盟擔憂「16 1合作」框架引進的是中國資本,輸出的卻是歐洲核心技術。維謝格拉德四國集團(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工業基礎雄厚,而這幾國又都是「16 1合作」框架內的重點合作對象,歐盟因此擔憂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讓技術外流。

歐盟利用「16 1合作」機制鼓吹「中國分裂歐洲」,除了政治經濟的客觀原因,歷史文化原因也值得考察。

英文中專門有一個詞Sinophobia用來描述反華情緒,見諸於21世紀的英文媒體和互聯網世界。時光倒流300年,17世紀的歐洲大陸流行的英文單詞卻是Sinophilia,表示親華。1697年,德國科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發表著作《中國近事》,仰慕中國儒學的萊布尼茨旨在通過此書推動中西方互相交流學習。從16世紀到啟蒙時代,在萊布尼茨、伏爾泰、沃爾夫等歐洲學者的筆下,中國是道德、藝術以及文明發達的國度。這段歷史時期中國在歐洲大陸的形象正面積極,主導的情緒是親華。然而到了18世紀,歐洲的對華態度由親華Sinophilia逐漸轉向反華Sinophobia,中國被歐洲人視為僵化落後的國度。究其內部原因,18世紀的歐洲大陸興起帝國主義與殖民擴張,Sinophobia作為意識形態迎合了帝國的殖民戰略。

歷史上歐洲親華和反華的態度轉變固然與歷史背景下中國國情的變化分不開,但考察其內部原因,維護西方自身利益,是核心因素。21世紀的今天,「16 1合作」機制依然進入這些歐洲國家的政治博弈場,反映的是老歐洲固有的零和思維。

今天的歐洲,英國脫歐、德國陷入組閣危機、恐襲頻發、難民危機、民粹主義和右翼政黨勢力抬頭等等,無一不在加深歐洲一體化的困境。事實上,「16 1」合作機制不僅符合中東歐16國的發展需求,也是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有益補充,可以為困境中的歐洲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用事實說服歐洲,我們需要一點時間和韌性。

文/劉儀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天談 的精彩文章:

看看美國第一千金美女伊萬卡小時候的萌樣,從小就展露女神范兒

TAG:藍天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