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關於春天的雅稱

古代關於春天的雅稱

原標題:古代關於春天的雅稱



古代將夏曆的正月、二月、三月稱為春。一年四季在於春。在古代春天還有各種各樣的雅稱,這些雅稱從不同角度生動地傳達了人們對於春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記載了春天的文化意義。


三春:古時以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簡稱「三春」。詩人孟郊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


九春:春季三個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稱「九春」。阮籍《詠懷》云:「悅懌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大地復甦,萬物生機盎然,一派蔥蔥鬱郁,因之稱為「青春」。杜甫贊道:「白時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青陽:春天陽光溫和明媚,因此春又有「青陽」之美稱。陳子昂有「白日美不歸,青陽時暮矣」的詩句。


艷陽:春天風和日麗,陽光燦爛,故又稱「艷陽」。杜甫有詩云:「競將明媚色,偷眼艷陽天。」


芳春: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萬木滋長,奇花異草斗芳菲,於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陳子昂有「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的佳句。


陽春: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將春天冠以「陽春」和「陽春三月」的美稱。李白有「陽春召我以煙景」的妙句。

天端:因為「春為四時之始」,春天被前人稱作「天端」,意義是一年天時的初步。《公羊傳·隱公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徐彥疏:「天瑞,即春也。」


青帝:青帝為東方之神,又稱春神,故借指春。《尚書緯》:「春為東帝,又為青帝。」


蒼天:蒼,青色。春天萬物轉青,故稱。《爾雅·釋天》:「春為蒼天,夏為昊天。」


發生:春天草木萌發、滋長,故有此稱。唐錢起《春郊》詩:「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等分別將正月稱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陽、元陽、春王、正陽;二月稱為仲春、酣春、大壯、中和、仲陽、陽中;三月稱為季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此外,春天還有「蒼靈」、「淑節」、「昭節」、「韻節」、「陽節」等諸多雅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馬王堆漢墓帛書集粹:文獻考古史上的空前發現
簡簡單單讀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