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加索:我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

畢加索:我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

對於閱讀,我常常疑惑它的意義,反問自己讀懂了什麼。參觀博物館時,也難免有這種疑問:這些作品我看的懂嗎?這僅僅是看起來比較「高級」的打發時間的方式嗎?

我不懂。目前理解的是,閱讀和參觀博物館,是了解這個世界的途徑。世界是我們每日所聽所見,更存在於其他人的所聽所見

前幾日在路邊廣告牌上看到畢加索的作品來馬賽展覽的消息,昨天終於去了。他的作品在一個不大的展廳,裡面的燈光布置偏暗:基本只能保證走路時不會撞到其他人。被這種光線條件所限,沒能拍照。

畢加索的作品我是看過一些的,在南希和巴黎的博物館裡。他設計的芭蕾舞服飾卻是第一次見到,這些衣服被裝置在相對應的舞台設計前。欣賞完這些服飾我猜測,也許正是為了更好的展示芭蕾舞服飾,而營造出這樣近似舞台的黑暗效果。

此前對畢加索的印象只是,一個大膽的畫家。這些精緻的芭蕾舞服飾改變了這樣單一的印象。從展覽里提供的書籍上也了解到,他不僅僅是畫家,也是雕塑家,設計師,詩人等等。他終其一生在學習和創作。

在了解畢加索的創作歷程時,讀到他的畫風深受塞尚影響。我想,塞尚這個名字有點熟悉,是在巴黎有一座美麗花園的那位嗎?用手機搜索後才確定,塞尚是來自普羅旺斯的畫家,是我去年看薰衣草時,順便參觀過的那位。而莫奈花園是2015年在巴黎參觀過的。

這三個人,加上前不久看過的梵高,讓我的大腦產生混亂,他們都是誰啊?

幾年前南希美術館有過一個展覽:幾十位偉大畫家的自畫像及作品。那次展覽非常貼心的一個做法是,把這些畫家的作品按照不同流派,分別布置在獨立的展廳,在每個展廳門口用易懂的話語介紹此流派的創作風格。

根據維基百科,莫奈是印象派,塞尚和梵高是後印象派,而畢加索是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維基百科裡對這些流派的解釋足夠詳盡,作為一個美術的門外漢,我看不太明白。

那麼,以他們的代表作為例,淺談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吧。

此前的古典主義繪畫追求的是真實地再現所畫的主體,簡單地說:繪畫要看起來像照片一樣。而印象派則模糊了客觀主體,強調光影和色彩

莫奈的《印象.日出》1872,這不是一個我見過的日出的「真實」畫面,但它傳達的海邊日出的美感是真實的。這種類型的繪畫,也像是近視的人取下眼鏡後所看到的朦朧世界。

那麼後印象派,是在印象派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畫家的主觀情感和個性,主觀大過了客觀。也就是說,物體的外在形狀不再是第一位。

塞尚的這幅《玩紙牌的人》1890,這兩個人物的頭和身體的比例不太像真正的人體比例,背景為深色,從瓶子上的反光,可以推測出此場景是在室外。桌上沒有紙牌,是不是也像兩個在玩手機的人?

梵高的《星空》1890,則把個人情感傾注到了極致。看著這片星空時,我容易感覺頭暈目眩,彷彿是星空流轉的速度過快所導致。畫面左邊這個黑色彎曲的物體,不知道是建築物還是植物,來勢兇猛,差點就要衝出畫面。我想,梵高成功傳遞了作畫時他的個人感受。

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姑娘》1907,這已經拋棄了人物的客觀形態,用抽象的筆觸,再現了全新的人物。也就是說,需要看客自己發揮理解能力去拼湊出「真實」的畫面。

從印象派到立體主義,也許就是畫作像照片(具象)至畫作完全不像照片(抽象)的演變過程吧?畢加索早期(1901)和晚期(1972)的兩幅自畫像也吻合了這一演變。

僅僅是看過一些展覽,就對發展了幾百年的不同繪畫流派進行講解,顯然不會是非常正確的。而我還敢於講出來,一是因為不是專業人士,反而沒有包袱;二是因為,文藝作品的特殊之處,是不存在對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個哈姆雷特」。

這四位里,生平經歷最坎坷慘淡的是梵高,他的愛情從來沒有順遂過,他的畫也沒有得到認可,生前只賣出了一幅,據說還是他的弟弟託人買的。他能夠一直畫畫,也是因為得到其弟長期的經濟支持。最後他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遠離故土的普羅旺斯小城。

最一帆風順的可能是塞尚,他有一位富豪父親,當塞尚放棄法律學習轉身投入繪畫時,父親給了他大筆錢財,讓他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在巴黎學習畫畫,從不曾像大部分畫家那樣為生計發愁。而莫奈和畢加索的人生軌跡,就像大部分成功人士那樣,有曲折也有高潮。

戛然而止。

你可能感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在哪兒做夢 的精彩文章:

開往梵高的早春列車

TAG:你在哪兒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