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醫生:關愛自己從做一個「小丑」開始

心理醫生:關愛自己從做一個「小丑」開始

敢於展現自己荒唐可笑的一面在當今是一種很珍貴的品質……

關愛自己 從做一個「小丑」開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夏瑾

心理醫生髮現,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是自卑心理的受害者,很少有腦子裡只想著自己的自戀狂。這些患者因為自卑而不懂得愛自己,他們的癥狀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靦腆、選擇困難、酒精上癮、工作狂、情感依賴等等。法國精神科醫生、行為-認知療法專家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表示,很多時候,患者的自卑源於對自己形象的不滿意,他們覺得自己「太矮」「太胖」「太靦腆」……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形象而感到痛苦,從而做出不適當的行為,並且相信錯誤的事情——有「認知錯亂」的表現。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認為,我們經常會被一些焦慮折磨,而對這些焦慮的不正確管理則是讓我們感到苦惱和無所適從的根源。

不要讓身體成為對抗焦慮的戰場

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發現,在與自己的情緒和存在焦慮對抗時,我們很容易把身體作為鬥爭的戰場。「我們通過吃不健康食物、喝不健康的飲料,或者吸煙來讓自己感到放鬆和舒服,我們會剃光自己的頭髮,不停地啃咬指甲,給自己文身……我們甚至相信通過整容、節食和紋身來改變形象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但其實,所有這些『抗爭』的行為最終都只會讓我們作繭自縛,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貧瘠。」

我們身處一個消費至上的時代,鋪天蓋地的市場宣傳都在試圖讓我們相信,通過控制自己的形象或體重,可以更加愛自己。但其實,這些誘餌式的宣傳,只會讓我們忽視自己身體的真正感受,成為消費的奴隸。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舉例說,「假如有人要求你全神貫注地觀察地鐵里人們的耳朵,那麼你能看到的就只有耳朵。同樣的,如果你被錯誤地引導,只去關注事物的缺點,你在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一切事物時也會戴上有色眼鏡。只有不讓自己受到那些『外界眼光』的干擾,我們才會遵從自己內心的情感,糾正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看待別人的眼光,從而實現自我拯救,不再討厭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公網_讀書頻道 的精彩文章:

父親只是個小職員
大寒養生:顧陽戒怒

TAG:中公網_讀書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