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山東省新政策:濰坊成立虛擬現實產業基地 大力發展VR/AR產業

山東省新政策:濰坊成立虛擬現實產業基地 大力發展VR/AR產業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據VR網(微信公眾號:VR平台)了解,該實施規劃中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虛擬現實等領域,加速知識、技術、創意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築巢引新鳳」「無中生有」,實現新興產業提規模。

大力發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產業,加強關鍵核心器件研發,豐富內容創作,支持多領域應用。






此外,該實施規劃中表示要多點突破,以淄博等14市國家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等為重點,創新園區管理運營機制,明確各市產業發展方向,培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經濟增長點。其中點名

濰坊市將布局虛擬現實、人工智慧、新能源電池等未來產業

,壯大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基材料、信息技術、現代種業等新興產業,改造裝備製造、汽車、化工等傳統產業,淘汰鋼鐵、造紙等行業落後產能,打造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虛擬現實產業基地和國際動力城。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節選如下: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實施規劃的通知



魯政發〔2018〕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國務院關於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複》(國函〔2018〕1號)精神,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發改地區〔2018〕67 號)要求,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形勢環境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我省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戰略部署,既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責任,更是重大挑戰。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省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施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奮力開創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籌區域協調、城鄉一體、陸海聯動和減排節能綠色發展,在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基礎上,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生態、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彰顯魅力的自然生態、誠信法治的社會生態,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高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地、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地、承接南北轉型發展的高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推進山東由大到強、走在前列,建成全國重要的新經濟發展聚集地和東北亞地區極具活力的增長極,為促進全國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積極貢獻。



第二節 主攻方向




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快推動新技術異軍突起、新產業培育壯大、新業態層出疊現、新模式蓬勃湧現,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引領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




產業智慧化。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建設,運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加快製造業智慧化改造,提升服務業智慧化水平,推動農業智慧化發展,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標準,實現價值鏈向高水平躍升,促進「老樹發新芽」「有中出新」,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




智慧產業化。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集成電路、高端軟體、物聯網、車聯網、空天海洋、生命科學、量子技術、虛擬現實等領域,加速知識、技術、創意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築巢引新鳳」「無中生有」,實現新興產業提規模。




跨界融合化。順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培植壯大農業「新六產」,加快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融合、旅遊業與上下游產業融合、產城融合、軍民融合,推動產業行業交叉滲透提檔升級,不斷衍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實現跨界融合提潛能。



品牌高端化。深入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產品、企業、行業和區域品牌,加強質量標準建設,推動「山東製造」向「山東質造」轉變,打響「好品山東」「好客山東」「誠信山東」「食安山東」品牌,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品牌高端提價值。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經濟質量優勢顯著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力爭達到30%。




——質量效益全面提高。「四新」促「四化」成效明顯,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產業不斷壯大;傳統產業加快改造,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持續做優,十強產業增加值佔比達到60%左右,發展的質量更好、結構更優、效益更高。




——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全社會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自主創新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實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創新型省份建設再上新水平,創新型經濟形態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全面改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深入實施,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土壤和大氣質量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城鄉環境更加優美宜居,美麗山東建設成效顯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日益完善。




——動能轉換體制機制全面建立。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提高,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為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強力的制度支撐。




——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全面形成。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取得重大進展,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持續擴大,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顯著提升,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國際競爭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第三章 發展布局




按照國務院批複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綜合試驗區包括濟南、青島、煙台市全域,以及其他14個設區市的國家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本規劃範圍以綜合試驗區為重點,覆蓋全省陸域和近海海域。堅持梯次擴散與節點輻射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集中集約相協調,加快形成「三核引領、多點突破、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布局。




第一節 三核引領




充分發揮濟南、青島、煙台市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資源富集等綜合優勢,率先突破輻射帶動,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




第二節 多點突破




以淄博等14市國家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等為重點,創新園區管理運營機制,明確各市產業發展方向,培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經濟增長點。




濰坊:布局虛擬現實、人工智慧、新能源電池等未來產業,壯大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基材料、信息技術、現代種業等新興產業,改造裝備製造、汽車、化工等傳統產業,淘汰鋼鐵、造紙等行業落後產能,打造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虛擬現實產業基地和國際動力城。




濟寧: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壯大信息技術、文化旅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改造工程機械、能源、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和資源型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




泰安:布局人工智慧、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未來產業,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文化旅遊體育、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改造建材、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打造彰顯泰山魅力的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和智能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




萊蕪:布局航天航空服務等未來產業,壯大清潔能源、冶金新材料、全域旅遊等新興產業,改造鋼鐵、汽車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打造高端鋼鐵精深加工產業聚集區、清潔能源研發製造基地,打造全國產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示範區。




臨沂: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壯大信息技術、磁性材料、文化旅遊、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改造商貿物流、工程機械、木業、化工等傳統產業,淘汰鋼鐵、陶瓷等行業落後產能,打造國家內外貿融合發展示範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德州: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等未來產業,壯大新能源、生物醫藥、體育、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改造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京津冀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




第三節 融合互動




堅持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立足各地現實基礎和比較優勢,創新區域協同發展機制,著力在產業升級協作、要素資源配置、基礎設施互通、生態環保共建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探索,促進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和互動發展,努力實現全省整體效益最大化。


推進優勢產業統籌培育,優化全省產業布局,引導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整體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特色經濟集群。加快產業鏈條向上下游延伸,提高產業區域配套水平,提升經濟發展一體化水平。推進要素資源統籌配置,健全區域合作利益分享機制,促進園區、企業、項目協作,增強資產、資本、資源配置的精準性和系統性,形成更加開放完善的市場體系。推進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堅持全域規劃全域共享,健全完善智能化、現代化、一體化綜合交通網,圍繞能源、水利等領域實施一批跨區域的重大工程,提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進生態環境統籌治理,強化環境同治,完善主要污染物治理區域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加強生態建設,提高區域生態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第四章 化解過剩產能置換形成新動能




把去產能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存量資源配置的首要任務,探索建立市場自動出清的長效機制,實現企業優勝劣汰、產業轉型升級。







第五章 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形成新動能




密切跟蹤國際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重點突破,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和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




第一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積極落實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滲透應用,構建泛在互聯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6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5%。




培育前沿信息產業。積極發展人工智慧,推動類腦研究,加快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徵識別、新型人機交互、微機電系統、智能決策控制等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量子通信測量計算等產業,爭取在濟南設立國家量子技術標準化委員會,開展量子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共享服務平台、量子通信標準和安全性、核心關鍵器件等技術攻關。大力發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產業,加強關鍵核心器件研發,豐富內容創作,支持多領域應用。積極突破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無人駕駛技術。




做強核心基礎產業。提升發展高端計算機設備,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伺服器、海量存儲等雲計算基礎設備、終端設備產業化,鞏固我省高端伺服器產業領先地位。突破發展高性能集成電路產業,著力攻關核心通用晶元技術,爭取將山東納入全國集成電路產業戰略布局。壯大發展新型顯示產業,重點發展模組、智能可穿戴、顯示終端和激光投影,加強有機發光二極體、低溫多晶硅、電子元器件等核心和關鍵技術研發。吸引國(境)內外大企業來魯建設集成電路研發中心和生產線、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創新發展家電、電力、汽車、能源、醫療等多領域多用途電子產品。




構建自主可控高端軟體體系。強化「軟體定義」,在基礎支撐軟體、面向新一代信息網路的高端軟體、工業軟體及服務、信息安全軟體、大型行業軟體、數據處理與服務等領域,突破並掌握雲操作系統、資料庫等關鍵共性技術,支撐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高信息安全和網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實現關鍵領域、重點行業軟體系統國產化。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開源軟體發展。




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和智能製造工程,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改造,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裝備,實施智能製造「1+N」帶動提升行動,培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探索創新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在線增值服務、分享製造等「互聯網+先進位造業」新模式,打造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支持青島創建國家工業雲製造創新中心。




拓展融合創新應用。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大數據在政務、農業、商貿、物流、民政、教育、醫療、交通、旅遊、質監、警務、就業及社會保障等生產生活領域的綜合應用,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造高水平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完善雲計算產業鏈,形成一批大數據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支持濟南、青島等有較好條件的市創建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支持濟南建設國家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加快發展物聯網,重點突破智能感測器及節點、高端集成以及網路通信、雲安全等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系列產品。積極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建設國家北斗導航數據山東分中心、國家高分數據與應用中心山東分中心,推進各領域北斗應用示範。




第六章 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




加快引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瞄準國際標準,推動傳統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煥發生機活力,促進全產業鏈整體躍升,打造世界級製造業集群,培育形成新動能基礎力量。




第七章 匯聚動能轉換新動力




堅持把深化改革、推動創新、擴大開放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動力,加強制度設計、系統謀劃和協同推動,持續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八章 拓展動能轉換新空間




牢固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堅決避免各自為政、同質競爭和低端重複建設,因地制宜、因業布局、因時施策,系統謀劃推進區域、城鄉、陸海和減排節能統籌發展。


第九章 夯實動能轉換新支撐




適應新時代新趨勢新要求,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超前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提供堅實保障。




第十章 構築動能轉換政策體系




以綜合試驗區建設為重要契機,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集中釋放財稅、金融、土地等制度紅利,為動能轉換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十一章 以工程的辦法推進動能轉換




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責任擔當,創新工作機制,明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確保規劃實施有抓手、有載體、有成效,順利實現各項目標任務。




新聞來源:

山東省人民政府




近期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Sansar或構建「經濟體」破冰VR社交



暴風魔鏡「白日夢」測評:兼容80%+白日夢遊戲



Mackevision戴鑫祺:VR可降低3D可視化設計成本



HTC攜手高通推中國版VIVE一體機 搭載曉龍835處理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小報 的精彩文章:

MWC 2018:HTC推SteamVR 2.0,支持新版Vive Tracker
SteamVR測試版將支持用戶訪問Oculus Dash

TAG:VR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