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鑒別藝術品真偽,區塊鏈溯源派上用場

鑒別藝術品真偽,區塊鏈溯源派上用場

(原標題:Startup Codex Brings Blockchain to Art With Backing From Pantera)

網易科技訊 3月5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無論是金融、食品安全還是社交媒體和零售業,區塊鏈都被認為是能夠顛覆行業現狀的潛在革命性技術。目前,一家名為Codex的公司計劃在藝術品市場應用區塊鏈技術來驗證藝術品的真實性,而目前對藝術品真偽性的鑒別是業內的最大挑戰之一。

Codex為包括古董車以及珠寶在內的藝術品和收藏品開發了一個分布型資料庫。資料庫協議將有助於最大化藝術品來源信息的透明度,這也是關於藝術品最有價值的地方。藝術品來源是關於藝術品所有權的歷史。目前而言,藝術品溯源是一項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通常人們會通過紙質文件和收據進行篩選,但這一過程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

缺乏來源信息會讓騙子更容易製作假貨。藝術品若沒有來源,就不太容易完成諸如保險和借貸等其他交易。Codex當地時間周二宣布,投資區塊鏈的著名對沖基金之一Pantera Capital向公司投了500萬美元。Pantera聯合首席投資官Joey Krug以顧問身份加入了這家創業公司。

Codex所提出的開發分散式賬本概念將允許交易雙方直接訪問來源信息——目標藝術品的身份,所有權的變更和真實性,其中包含所有會影響到藝術品價值的因素。與此同時,業主的身份將得以保密,私密性對於很多富有的收藏家來說通常是一個重要問題。區塊鏈的分布特性可以存儲並驗證多台計算機上的編碼信息,從而消除了引入中間商時的高昂代價,同時也排除了信息被單個實體所持有時所帶來的風險和懷疑。

「收藏家總是不願意向政府公開他們的資產,」Codex首席執行官馬克魯里(Mark Lurie)如是指出,「現在通過區塊鏈技術,他們可以證明藝術品的所有權,而且不會影響隱私。這將使藝術品和收藏品能夠成為真正的金融資產得到蓬勃發展,從而為收藏家、中介和工匠創造更大,更好,更公平的市場環境。「

Codex並不是第一個在藝術品市場看到區塊鏈技術優勢的參與者。總部位於洛杉磯的初創企業Verisart在2015年由藝術品網站Sedition Art和Saatchi Online前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諾頓(Robert Norton)創立。其移動應用程序使用區塊鏈讓藝術家,收藏家和經銷商能夠實時驗證藝術品出處。由霍華德希蘭(Howard Sheerin)於2016年創立的Artchain.info,是另一家使用區塊鏈技術生成真品證書的創業公司。

Codex在舊金山和倫敦設有辦事處,由風險投資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FJ Labs提供支持。公司還擁有一個行業利益相關者聯盟,其中包括LiveAuctioneers.com和AuctionMobility.com。 魯里和首席運營官Jess Houlgrave正在鼓勵機構和投資者投資以支持協議開發。

「我們認同Codex的願景,也相信它能從根本上改變藝術品和收藏品市場行業現狀的能力,」對沖基金Pantera的Krug如是指出,「我們也親眼看到了一些希望實現資產多元化和收藏價值的隱性投資者。通過Codex,數字貨幣投資者將有能力利用藝術品和收藏品市場來達到目的。」

Codex基於區塊鏈開發的主要應用之一叫做Biddable。該軟體將允許數字貨幣的持有者在拍賣中出價。每次購買或出售一件藝術品時,其來源背景和相關文檔都將被存儲到區塊鏈中,確保它與藝術品捆綁在一起,從而使未來的買家可以對藝術品進行鑒定並創建一個可以在區塊鏈中查找到的記錄。

目前,拍賣行在中標人違約時會損失營收。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拍賣行通常要求參與拍賣者要進行財務披露才能參加拍賣活動。但一些潛在的投標人不願透露所要求的隱私披露信息,據Codex稱,多達20%的申請人被拒絕。特別是國際買家和數字貨幣的持有者往往因為沒有可核實的財務記錄而被排除在外。Codex表示,Biddable將允許拍賣參與者將數字貨幣存入智能託管合同中,這樣可以防止中標違約,從而為拍賣公司節省大量開支,並使收藏家更容易在拍賣中競得標的。

今年1月份Codex發布了Biddable。當時著名藝術品拍賣行佳士得國際公司美洲區總裁布魯克黑澤爾頓(Brook Hazelt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尤其是對於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數字貨幣資產而言,分散式應用程序承諾使拍賣過程更容易,更值得信賴,更易於獲取。」(晗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下代AirPod耳機曝光:下月時還可以正常使用
數百萬人死於無法有效止痛 在美卻因濫用造成危機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