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與原著初探

電影與原著初探

好久不見

GIF

GIF

電影與原著

初探

GIF

GIF

現在的電影,我們發現很多是由一些書改編而來,其中不乏世界名著,更有網路小說,各類電影層出不窮,幾乎讓我們忘記了劇本和書本的區別。

1

我最喜歡思嘉站立在原野之上的這個場景,彷彿她本身就是一尊自由女神像。

有些電影與原著相似度很高,像《亂世佳人》對《飄》的翻拍相似度高達十分之八,而那十分之二的不同在兩個地方:一是思嘉父親的死因,雖然書中和電影中都是騎馬跨欄摔傷所致,但時間點在電影中大大提前,電影中是說當思嘉家裡的曾經的一位僱工發達之後回來要買下塔拉,引發了思嘉父親的緊張,而原著中則是後來思嘉的妹妹蘇倫為了讓父親簽訂投降北方的協議而遭到其反對,才有了後來的一幕;二是思嘉在嫁給瑞德之前的兩個孩子在電影中並沒有出現,可在原著中,韋德和艾拉出現的次數雖然不多,但卻讓人印象深刻,瑞德作為繼父對孩子的關愛也更加體現出他的人格魅力。

但總的來說,整部電影與原著的精神完全契合,演員的選擇也是與書中人物驚人的相似,將作者瑪格麗特表達的南北方的矛盾、人性的理智與情感等等眾多命題完全揭示出來。

這部電影終將不朽,但也與它的將近四個小時的長度有關,不是所有電影都能這樣,而且儘管已經這麼長的時間了,書中的很多時代背景依舊需要花式英文的點綴來告知觀眾。

2

對她們的嚮往與憧憬來自這份光怪陸離。

有些電影截取書中的某個場景,採取大致的故事脈絡,故而對原著有較大的刪減,表達出的意義與原著相比已經有所不同,或者說所縮小化了。這裡我想拿《芳華》為例,因為今天剛看完嚴歌苓的這本小說,記憶還十分深刻。

原著曾取名《你觸碰了我》,與整個故事最重要的事件緊密相關,但我覺得還是「芳華」好聽,也更貼切,整個小說並不是只在寫劉峰,還有那一個個文工團的少男少女們,不僅寫他們的少年時代,更對他們的中年經歷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索,得出的許多感受完全可以與前半部分的「觸碰」相媲美。而看完電影的我,一直處於一種迷糊狀態,除了那一句「只有不被善待的人,才更能珍惜善良」之外,我真的所獲甚少,儘管寫了一篇影評,滿懷激動傾訴著對那個年代和「她們」的嚮往,電影的清新與演員們的纖細的腰肢早已將文革的恐懼衝散在無盡的風中,而這一切只有在書中才能窺見。於是我忐忑不安翻開了書頁,發現那個年代並不值得我羨慕,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只有相互揭發,何小萍便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犧牲品,其他的幾個女孩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何小萍那樣悲慘,她的苦難不在身上,而在心裡,淚水在她臉上逆流,流進心裡。

劉峰的善良在這個猙獰的時代舞台上此刻不再顯得是讓人可憐和痛惜,本來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卻近乎完美的融入了這樣的一個時代,並且成了一個神話般的存在,我說不清這是一種反諷還是別的什麼,反正這是電影無法傳達給我的。戰爭的場面在電影里被放大無數倍,而在書中並非濃妝艷抹,它更多地強調戰爭對人物的影響,身體上和心靈上,但這作為電影的一個賣點無可厚非。

最為讓我感到親切的一個書中的畫面,是劉峰在下放伐木連之前,何小萍前去告別,問她能幫他做什麼,劉峰拿出一個裝著青蔥青蒜的盆子,讓她幫忙處理了,他說:「山東人老是想吃點蔥蒜什麼的。」身為山東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時,我開始回想,電影里的那個劉峰從哪裡看出他是山東人了?也許是電影需要,但心中不免失落。

我看過的電影很少,也許也十分缺乏觀看電影的技巧,電影中的很多細節我可能發現不了,其中的隱含內容或情感我也無法一時間覺察到,但我卻更喜歡看書,書可以很長,有種種細節在裡面,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個人物。

我還是拿《芳華》里的何小萍舉例,電影里,我們只看到了她父親被批鬥,至死都沒能再見她一面,而她卻一直盼望見到父親,對於她的母親,更是提都沒提。可書中不同,我們看到她的父親是一個文人,她必將以她父親的靈魂活著或死去,何小萍在父親被抓走後一直跟隨母親生活,母親改嫁,繼父脾氣暴躁,母親的百般討好在年幼的小萍心裡種下了委曲求全的種子,她的性格是「變形的」,從她早年的經歷來看,我們就更能理解為什麼她會在文工團中那麼格格不入,被人看不起,以及後來的患精神病等等,一切結果,都有它的原因,絕不是憑空而來

如果電影是一首歌,那原著則是這首歌所產生的所有背景,包括時代、社會和環境。

演唱一首歌的時間是很短暫的,但創作出一首歌卻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不乏艱辛、苦悶與對生活的親身體驗。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之幽谷 的精彩文章:

TAG:蘭之幽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