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起源於哪裡?為什麼非要是非洲呢?難道非洲有更適合的原因嗎?

人類起源於哪裡?為什麼非要是非洲呢?難道非洲有更適合的原因嗎?

向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結論挑戰!


人類起源於哪裡?現在科技界普遍的認識是,人類最早起源於非洲,然後不斷的向其它大陸遷徙。其證據主要是基因學的研究結論。


但為什麼會是非洲呢?最早的人類首先在非洲誕生,那非洲必須有區別於其它大陸的最適合人類誕生的條件才是。那是什麼條件呢?


探索人類誕生的條件,首先要明確人類是怎麼誕生的。這個問題現在恐怕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按照生物進化論的觀點,或者綜合進化論的觀點,人類是從類人猿進化來的或者是從某種高等動物不斷的基因突變而來。那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界限,它是一個過程。那就要問,是否人類誕生前只有非洲有類人猿或什麼高等動物?


從現代最新的生物科學發展成就看,尤其是細胞學、基因學、生命學的發展,證實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可以從一個細胞發展成一個生命整體。這個細胞完全可以在自然界適宜的條件下,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出現。本平台對此曾有專門的探討和論述。按照這一理論,在適合的環境條件下,在有充足的物質存在的基礎上,生物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一地方出現,包括人類。不過由於環境條件的不同,出現的生物種類就會不同。即使屬於同一種類的生物,其形態、膚色、皮毛、習性、食物鏈也會有所不同。

至此,結論也就明確了:最早的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各地,會有不同的人種。在地質歷史的長河中,有的可能會進化變異,有的可能會滅絕。他們也會遷移,但在原始的人類,大批成群的有意識的遷移不會多見,形不成一個主流群體。


那如何看待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呢?那些研究應該繼續深入,但化石研究的局限性很大。發現的是證據,沒有發現的呢也應該是證據,沒有形成化石的呢也更是大多數,你知道還有多少證據沒有被發現?所以僅從發現的證據做出結論難於成立。從化石的發現研究人類的起源問題、遷徙問題等動態性問題似乎不大合適。在北京發現了『北京猿人』,就說中華民族最早起源於北京,這樣的結論明顯不合適。研究其它的也是一樣。


從下邊的兩篇研究人類起源的文章可以看出,這樣的研究是如何的混亂和矛盾。今天剛得出這樣的結論,明天又要否定自己的結論。其原因就在於研究的方向錯了,方法也錯了。


---------------------

人類走出非洲的時間改寫了 但他們是「失敗的移民」

過去,科學家從化石、遺傳學和考古學中發現的證據顯示,大約6萬年前,現代人第一次從非洲遷移到歐亞大陸,並迅速取代了移民途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早期人類物種,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新發現,包括在中國的一個山洞中發現的10萬年前的人類牙齒,使得原本簡單明了的故事蒙上了謎團。以色列北部的米利亞洞穴遺址的最新發現,更讓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非洲之外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在以色列米利亞發現的一塊頜骨被認為是非洲以外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上頜骨碎片與缺失部分的復原圖。

「米利亞發現的化石告訴我們,現代人並不是在10萬年前離開非洲的,而是在20萬年前。」「這革命性地改變了我們理解人類進化過程的方式。」

這一發現表明,橫穿歐亞大陸的人類遷徙可能有許多次,也可能意味著中東的現代人類在數萬年的時間裡,都與其他人種混合在一起,甚至可能曾與其他人種雜交。

「米利亞化石讓這一地區已知最早現代人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這有助於打破我們長期以來的思維局限。」

這塊化石是一枚保存完好的上頜骨,有八顆牙齒,發現於米利亞洞穴,這一洞穴似乎曾長期被史前人類佔據。化石上的牙齒比現代人牙齒的平均大小要大,但它們的形狀和化石的面部解剖學特徵表明這枚化石明顯來自於智人。

在洞穴附近發現的複雜石器和刀刃暗示洞穴居民曾是能幹的獵人,他們用彈弓和刀獵殺羚羊、野豬、野兔、海龜以及鴕鳥。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一些植物編織的席子殘留物,可能是用來睡覺的。放射性年代測定表明這些化石和工具的年齡在17.7萬至19.4萬年之間。

並不只有一次大遷徙

這些證據表明,只要氣候條件允許,人類就會出發去非洲大陸以外的地區冒險。在數萬年的時間裡,人類一直在非洲與其他大陸之間進進出出。」

根據深海岩芯對古代氣候記錄的重構顯示,中東地區的氣候曾在濕潤和極度乾旱之間切換,而該地區在與米利亞化石年代相匹配的幾個時期內曾變得鬱鬱蔥蔥、易於居住。

有諸多證據支持多次遷徙理論,例如在中國發現的史前人類牙齒、在蘇門答臘發現的距今大約7萬年的人類化石、來自澳大利亞北部的距今6.5萬年的考古證據以及在米利亞附近發現的距今約9萬至12萬年的化石

這種情況也提高了地中海東部成為「十字路口」地區的可能性,我們的祖先可能經由此地與其他人種相遇,比如之前就已到達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東地中海地區就像一座人來人往的火車站。」

科學家曾證實,距今5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與其他人種分道揚鑣,而我們的祖先曾在距今5萬年前與尼安德特人雜交。現代歐亞人群攜帶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序列,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

然而,最近科學家對德國洞穴中發現的尼安德特人腿骨進行了DNA分析,發現這兩個人種相遇的時間可能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早。新的看法認為我們的祖先早在距今20萬年前就遇到了尼安德特人,而米利亞頜骨化石也進一步鞏固了這一觀點。

「這意味著,現代人可能在更早的一段時間裡就和其他古老的人類群體有了接觸和互動,並有了文化和基因上的交流。」

這一發現也引起了我們的好奇,早期現代人拓荒者的命運是怎樣的呢?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口遺傳數據無一例外地表明,非洲以外的每個人都可以追溯到大約6萬年前的同一個群體。因此,米利亞洞穴發現的居民可能並不是你我的共同祖先,科學家只能推測,他們所在的家族分支不知為何走向了末路。

「有一個關鍵點要注意:從非洲走出來的這群人,與提到遺傳數據時經常探討的『走出非洲』理論中的那群移民是不同的。這群人(米利亞血統)對現代人幾乎沒有任何遺傳上的貢獻。」

「這些早期移民有時被稱作『失敗』的移民。」「一些這樣的群體,包括後來的一些現代人祖先移民群體,可能在與其他人種的競爭中逐漸滅絕了,又或者,他們的遺傳成分被後來的移民所淹沒。

------------------


中國人源自非洲?「許昌人」說不 驚喜還在後面?

五千年中華文明,中華兒女被稱為「炎黃子孫」。炎黃部落生活在距今約6000年至5500年之間,而「許昌人」生活在10.5萬年至12.5萬年之間。2月27日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再次把世人的關注點、興奮點引入「許昌人」這個神秘領域。

記者就此專訪了「許昌人」發現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國家文物局考古領隊李占揚研究員,揭開「許昌人」的神秘面紗。

——中國古人類源自非洲嗎?

2007年,「許昌人1號頭骨」在李占揚主持發掘的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被首次發現,從此這項研究就受到學術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有學者稱,這一發現挑戰了學術界流行的「中國現代人源自非洲」的說法。

去年,以李占揚為第一作者的「許昌人」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展示了「許昌人」是中國古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交流並向現代人過渡的證據,為中國境內古人類連續演化的證據鏈又增添了非常關鍵的一環。

「『許昌人』的出現,告訴我們東亞的人類進化可能比之前人們所想像的要複雜得多,甚至可能存在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演化模式。」李占揚向記者解釋,「許昌人」頭骨化石同以往發現的其他人類化石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已經構成了一個新的人種的要素。「所以我們說,『許昌人』是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的,不是外來的,並有與歐洲人種交流的證據,這就支持了現代人多地起源說,而排斥了非洲單一起源說。」

——「許昌人」與「炎黃子孫」有關係嗎?

眾所周知,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許昌人」的發現也因而引起了很多人的聯想:「許昌人」與「炎黃子孫」概念之間是否存在著直接聯繫?

「雖然這個想法很吸引人們的興趣,但是目前並沒有證據支持這二者之間存在關聯。」李占揚解釋,「炎黃部落和『許昌人』二者相距時間太遠。」

「而且,『許昌人』之後,這一地區又進入了一個文化上的空白期,到距今1.35萬年,才有新的人群到來,這就是靈井許昌人遺址第5層的細石器文化。」李占揚說,細石器文化是外來的,不排除從非洲經歐洲、西伯利亞,再從華北北部傳過來。「大約距今1萬年左右,隨著全球氣候轉暖,這些使用細石器的獵人消失了。所以『許昌人』和後來的人群例如傳說中的炎黃部落連不上。我們還不能說『許昌人』就是我們今天華北現代人的直接祖先,但有過渡跡象,我們在考古中也致力於尋找『許昌人』與今天華北地區現代人之間的鏈條。」

——「許昌人」研究還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對於「許昌人」的研究已經產出了眾多突破性成果,後續是否還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許昌人化石的研究結果發表,只是完成多項前沿課題的一小部分。」李占揚介紹說,河南省東亞現代人起源國際聯合實驗室已在河南省科技廳支持下設立,李占揚作為實驗室負責人,本著「開門研究、合作共贏」的思路,已經組織了若干個國際團隊進行聯合攻關。

為了驗證和解決許昌人遺址發掘中的一些疑惑,2017年,李占揚帶領中國第一支現代人起源考古隊赴肯亞考古發掘,正式加入了在非洲探索人類起源的「國際考古俱樂部」。

「中國學者走出國門開展考古工作,是整個國家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李占揚表示,這種以中國考古學者為主體,以長期課題為導向的出國考古工作,正逐漸成為中國考古的新常態。

李占揚告訴記者,如果把「中國改寫人類的演化歷史」假設為一本書的題目,「許昌人」現在的成果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章節或片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也來探秘 的精彩文章:

TAG:我也來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