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厭學的四句話,你說過嗎?

讓孩子厭學的四句話,你說過嗎?

我們家長日常說的話,對孩子影響巨大,其中透露的心態與價值觀,會讓孩子倍感壓力,等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帶來厭學、甚至不上學的惡果,及早發現糾正,還孩子一片純凈的天空,就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一句話:「爸爸(媽媽),我不想報輔導班。」家長的回復:「不可以,成績那麼差,不上輔導班怎麼跟得上!」

第二句話:「爸爸(媽媽),我幫你洗衣服(做飯)吧。」家長的回復:「不用,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用你管!」

第三句話:「爸爸(媽媽),我想去打籃球。」家長的回復:「不可以,寫完作業了嗎?」

第四句話:「爸爸(媽媽),我想學畫畫(舞蹈、樂器、文學)。」家長的回復:「成績這麼差,學什麼畫畫!」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對孩子說這四句話,那你孩子離厭學不遠了。

四句話包含什麼內涵呢?

第一句不尊重孩子的意願;

第二句包辦代替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句斷絕孩子的社交活動;

第四句不支持孩子培養愛好、特長。

尊重是親子關係的基礎,孩子的事情自己做主,是孩子作為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家長長期不尊重孩子的意願,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他會奮力反抗,逼著你尊重他,最後你還是得後退,青春期「叛逆」就是這麼來的,所以一開始選擇尊重是良好親子關係的起點。

包辦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讓孩子打掃房間、洗衣服、做飯是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有的孩子學習不一定拔尖,但是動手能力特彆強,做一頓豐盛的飯菜,獨立自主的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能力。

斷絕孩子的社交活動、人際交往途徑,別小瞧籃球運動,它是團體活動,團隊協作、配合、贏得比賽的成就、輸掉比賽的挫折,都在球技的切磋中展現,也是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最佳途徑。

不支持孩子培養愛好、特長,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擅長的事情不一樣,有一件擅長的事情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成就感。木桶原理只適用於應試教育,社會還是以特長來界定個人的價值,所以孩子有特長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優勢和必備素質。

四句話還有一個共性,學習不好就不能去做喜歡的事,這才是最可怕之處,學習與尊重理解、生活技能、社交活動、興趣愛好完全對立,家長不經意間傳達這種價值觀——學習好「一好百好」,學習不好「一無是處」。這個價值觀一旦建立起來,對孩子損傷巨大,它把孩子框定在學習成績上,不給孩子任何翻身的機會。術業有專攻,錢學森那樣的學神,輕輕鬆鬆就能考第一;有些孩子即使頭懸樑錐刺股也搏不來金榜題名的那一天,但如果他有朋友、特長、生活技能,有與眾不同之處,還有獲得成就感的機會,還有成為人生贏家的機會。孩子即使成不了考試狀元,也還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莫言呢。如果把身家性命都壓在學習成績上,把退路給孩子斷掉了,讓孩子變成學習機器,成績好還能掩蓋問題,成績不好就是崩潰的開始,細思極恐!

就如同《小別離》里的朵朵,朵朵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卻有文學特長,喜歡寫網路小說,有很多讀者粉絲,被人稱為「朵教主」。但是朵朵媽媽常掛在嘴邊的卻是:「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考不上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高中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考不上重點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

媽媽因為怕耽誤學習,數次阻止朵朵寫網路小說,幸好有爸爸的支持,朵朵才最終將網路小說順利完結、出版,並憑藉這本書申請到留學機會,而最關鍵的是朵朵成長為人格健全的孩子,能夠脫離父母的懷抱,獨立求學,走向社會。

所以,家長的教育目標很關鍵,是培養身心健康、自信樂觀的社會人,還是培養每日囚禁於書屋,備受煎熬的讀書機器,立意不同,得到的結果完全相反。

少說這四句話,是和睦親子關係的開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逍遙洒脫不惑 的精彩文章:

TAG:逍遙洒脫不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