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外如何找公廁?廁所革命那些啼笑事兒 Toilet revolution:Aussie and China

海外如何找公廁?廁所革命那些啼笑事兒 Toilet revolution:Aussie and China

Business life review Every Monday and Friday

中國正掀起一個廁所革命。

老大一句話,很多大學響應號召,成立廁所研究院。

「全國廁所革命工作會」,也都勝利召開好幾屆了,口號是「旅遊要發展,廁所要革命」。

聽著像《紅色娘子軍》戰歌似的。

遊客們找不著廁所,確實是個大問題——腰都挺不直,中國人民還咋站起來?

這個革命好。

其實,馬說東西,也觀察海外公廁好久了,正好貢獻一些皮毛。

至少你到海外,本文可以作為三急解決指南。

那次在墨爾本近郊小鎮Berwick渡假,路邊看到這個漂亮小樓,以為是」遊客中心「;進去才發現是公廁,著實笑了一陣。

裡邊長這樣。明顯不是」遊客中心「了。

公廁中的這個折板,可以放平,讓媽媽給孩子換個尿布啥的。

誰知道公廁內牆上這個盒子是幹啥的?

另一次,讓馬說對海外公廁產生興趣,是在悉尼。

那次出差,偷閑逛了一下建成於1898年的農貿市場QVB,用了一下洗手間;推門進去剎那,也是怔了一下。

1898年,維多利亞女皇市場QVB建成時,是一個鎮集貿市場。後來幾欲廢棄。幸虧華商接手重修,改為商場,重煥榮光。現在新加坡國立商貿集團旗下。其衛生間也意外保留了原樣。

QVB的洗手間,長這樣:仍然保留著1898年時公廁的一些細節。感覺是在古董中如廁,有點意思。

另一個古董公廁:被譽為」公共衛生皇冠上的明珠「的Rotheasy, 建於1899年。英國格拉斯哥。看來,澳洲在公廁建設上,走在了英國的前面?

其實,人類第一宜居城市墨爾本,在「三急」問題上,也曾飽受痛苦。

19世紀的淘金潮,使墨爾本從一個小碼頭,變得人口激增。一時間,「黃金流」,在墨爾本其實別有所指。先驅太陽報一個文章說,那時候,人們或是咬牙忍著,或是隨地解決:小巷、樹下,是最受歡迎的兩個地方。

看來,天下習慣都差不多。

1859年,墨爾本市政府建立了第一個公廁。

因為城市下水道不發達,公廁外面連接一個水槽,」黃金流「就順著這些「明渠『流走。

Nice!

第二年,這樣的公廁,就如雨後的狗尿苔,在墨爾本的各個角落,紛紛冒了出來。一時間,墨爾本似乎文明了,但氣味卻大了。

維州歷史保護建築:墨爾本最早一批公廁,至今仍存於北墨爾本Queensberry大街。你如果喜歡歷史,可以去一趟,看能不能用一下?Historic cast iron urinal - on Queensberry St, North Melbourne - listed for inclusion on the Victorian heritage register.

即便這樣,那個時候,也只有男廁所!

女士們到城裡來,來了二急,就只能去乞求店主,若么只能忍著。

所以,到了1900年代,澳洲婦女解放運動興起,首先大聲疾呼的,不是「選舉權」一類高大上,而是——「我們要女廁所」!

公共衛生的意識的覺醒,也加劇了墨爾本的「廁所危機」。怎麼辦?

經過議會一段的爭吵,墨爾本市政府採取了英國的辦法:建地下公廁!

當時的理論是:公廁建在地下,可以讓女士們,能夠有尊嚴地上廁所。

上個廁所,還要考慮尊嚴?

聽著奇怪,其實,只要想一想我們以前的廁所,每個小位都是沒有門的。男人也沒尊嚴了。

當年,在別人圍觀下那啥,也並無違和感。

人的尊嚴意識,也是一步一步覺醒的。

墨爾本第一間地下公廁的內景,位於Russell 和 Bourke 的街角。照片發現於1902年墨爾本市政廳的年報上。inside Melbourne』s first underground public toilet at the corner of Russell and Bourke streets, from the City of Melbourne Annual Report 1902. Picture: Supplied

這個街頭一景,曾是作者每天上班駕車必經。數年間,一直奇怪:這個殘存的欄杆下面,被水泥封住了什麼?寫這篇文章,查資料才知道:這裡曾是墨爾本歷史上第一個女廁所(地下),由市政府建於1902年。但在1994年棄用。也許,是公廁已經太多了?你認出來這是哪一條街了嗎?

一百年前建成的地下公廁,大部分仍在使用。如果你在歐美、澳新,街頭看到這樣古式的欄杆,就是地下公廁了。

上圖:墨爾本市政府大樓的沿街公廁,開在最繁華、高檔的collins大街上。最早只服務女士(1914年)。雖然到了1960年,才加開了男廁,但也算很貼心了。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到市政府大樓上廁所。

倫敦街頭的一處古代地下公廁入口。現已停用。

街頭的現代公廁。

隨便說一句:

在國外,打聽公廁,別問W.C了,老外聽不懂——也不知當初英語課本是咋弄的。要問: toilet?

如何判斷公廁裡面有人沒?

一般門邊小紅燈直閃,或者顯示「 occupeid"(被佔領了);如果」沒人「呢,就是綠燈,或顯示:「Vacancy"。

Vacancy這個詞很有用。你出國遊玩時,找路邊小旅館,有床也是vacancy,沒床就是 no vacancy。

遇到這樣奇葩的歐洲公廁,就不用研究」 occupied" 還是「vacancy"了。

Caulfiled Park 。墨爾本考費爾德公園中的公廁。當前狀態:沒人,可用。因為小綠燈亮著。

當年,使用公廁,要繳費一便士(penny)。這也是俗語 spend a penny 的來歷。

現在的公廁都免費了。但移動公廁,卻是一門生意!大型戶外活動法定要求!

類似中國廟會、遊園會一類,發達國家的戶外大型活動,也非常多。

法律強制要求:組織者向市政廳的申請中,必須有」公廁「解決方案,且嚴格按照預計人數,按一定比例配置。

否則,市政府廳不批。

這就催生了一個產業鏈:移動公廁!

大型戶外活動中,人潮如涌,如果沒有移動公廁,那就悲劇了。

大型戶外活動開始前,移動公廁,各就各位,嚴陣以待。

一種拖車式的移動公廁。用於大型戶外活動時。

拖車式移動公廁平面圖。摘自一個生產廠家的網站。

澳大利亞的一部小製作電影《Kenny》,非常有名,還獲過獎,說的就一個安裝移動公廁的小生意人的故事。第一天票房就弄了400萬澳幣。對於一個小電影,這成績不錯了。

公廁隱於市,布點無死角。人們就可以放心、安詳地逛街了。(墨爾本商業步行街與唐人街附近;有趣的是,古老的牆壁上,噴塗著「禁止吐痰」do not spit 。看來,文明的進步,都有個過程)。

有一次,作者在大連高新區新落成的萬達廣場,如廁,發現無紙;幸好邊上就是超市,因此還未驚慌。誰知超市不單賣,只售成捆。最後,作者只好扛著12卷一捆的衛生紙,浩浩蕩蕩返回廁所。誰知,門又關不上。作者雙手扶門,上下左右,企圖將門合攏,半晌無果,卻聽咣當一響,門已在我兩手之間——掉了!

人有三急。社會發達不僅是「雞的屁」,也是人的屁。吃喝拉撒也有尊嚴。所以,廁所革命聽著funny, 確是實事兒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說東西 的精彩文章:

生死一線,維州便衣勇救華人;面對歹徒,幾點救命常識應牢記

TAG:馬說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