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美國學費這麼貴,年輕人還必須要上大學?

為什麼美國學費這麼貴,年輕人還必須要上大學?

加入貨幣戰爭時代真正的金融學習型社群

鴻觀察

為什麼美國學費這麼貴,年輕人還必須要上大學?

■ 文 | 鴻觀察 張洪平

emmmmm···

不得不說

現在教育的資費投資也很燒錢啊

GIF

前不久看到一份報道美國大學學費的報道,裡面列舉的學費之高令人咂舌。如果你是一位中國家長,想送孩子去美國留學,真的要做好把半輩子積蓄都搭進去的準備。不過拋開留學需求不談,大學究竟有多大魅力,能讓遙遠的美利堅人民寧可勒緊褲腰帶,背上幾十萬的學費貸款,也非擠進大學校門不可呢?

美國學生的痛你不懂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大學究竟有多貴。學費不僅高昂,而且還在不斷攀升當中:州內公立大學本科學費平均8600美元/年,州外公立大學21000美元/年,非盈利性私立大學約29000美元/年,知名大學的4年本科學費更是超過20萬美元。這還僅僅是學費,如果考慮生活費,最終開銷還會更高。

美國《Vice》雜誌發布的數據顯示,從1980年開始到2015年,美國總體的物價水平差不多翻了三番,但是,在相同的時間段,美國大學學費上漲的幅度竟然超過了1100%,同期美國家庭年收入僅僅增加了100%多一點。

一邊是高昂學費的烈火,另一邊是口袋空空的寒冰,美國學子夾在中間那心裡是哇涼哇涼的。根據鳳凰網的報道,有70%的美國人儲蓄不超過1000美元,要上大學的年輕人只會更慘,其父母也沒有餘力來支援,打工也遠水不解近渴,再加上文化中獨立精神的影響,最終年輕人只能選擇貸款。

美國大學生通過貸款完成學業已經成為主流。美國大學理事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有68%的美國大學生是在助學貸款的支持下完成學業的。2016年,助學貸款的借款人平均負債額上升到了30650美元。而在2013年,這一數據僅為26300美元。彭博社的報道稱,目前美國大學生平均每人背負3.4萬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大約有5%的學生債務甚至高達10萬美元。根據《福布斯》雜誌2017年的報道,美國學生貸款總額已達1.4萬億美元。每年都有約11%的學生因無力償還而宣布破產。

美國的助學貸款大致分為聯邦助學貸款和私人助學貸款兩種。聯邦助學貸款由美國聯邦政府擔保,資金由聯邦財政、教育部直接發放,是美國學生支付學費的首選途徑。聯邦政府的貸款利息只有3.4%,但是四年累計只能貸2.3萬,另外還有一種利息5%,總量2.75萬。

這筆金額還不到很多大學一年的學費,由於聯邦助學貸款金額有限,因此很多學生只能選擇私人助學貸款。大量學生貸了一些極高利息的商業貸款,很多貸款利息高達8%,而且根本不是教育類貸款,而是一些很奇怪的抵押貸款項目。所以美國實際學生貸款總額應該超過1.4萬億美元。

拼了命畢業也難逃前途暗淡

美國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就業形勢良好,就業人數和失業率不斷創新歷史記錄。

但是這種數字只考慮了「量」而絕口不提「質。真實情況是,如果把就業崗位分為高薪、中薪、低薪三個層次,我們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高薪崗位大幅減少,至今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實際上,自動化和全球化,正將人們認為的「好工作」——中等技能工作崗位逐漸排擠掉,其對應的高薪崗位一直在下降,而且這個過程還遠未結束。增長的工作崗位,只是少數中薪和大量的低薪崗位。

不過,即使願意接受低薪崗位,也還有大把人找不到工作。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從危機之後就連年下滑,現在只相當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水平。

不少人為了維持生活,只能選擇多打一份工甚至幾份工,還有人因為找不到全職工作,只能去競爭兼職工作。危機之後的兼職就業人數升高後就再也沒有降下來。

舉步維艱的就業環境造成了「學歷的軍備競賽」,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學歷的通貨膨脹」。激烈的競爭讓就業市場成了「買方市場」,年輕人必須使出渾身解數來證明自己能力出眾,希望能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而擁有一份閃光的學歷,無疑是最直接的證明。還有部分學生希望能在危機時期進學校「躲一躲」,期待畢業之後就業市場能夠回暖。但他們被冷酷的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只能硬著頭皮加入焦慮的低薪就業大軍,或者乾脆畢業即失業。

為什麼沒有學歷就等於失敗呢?要知道,在二戰之後的黃金年代,即使你是個沒有學歷、沒有工作、沒有背景的「三無」人員,只要你有才華、肯努力,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同樣可以出人頭地,喬布斯的經歷最能代表那個美國生機勃勃的年代。

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高薪就業崗位的減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持續多年的透支消費習慣,導致的巨大債務,已經將美國消費中堅的中產階級壓得喘不過氣來。

「債務繁榮」在創造奇蹟的同時,也透支了未來。即使再想借債消費,也已經力不從心。我們中國人習慣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而美國卻是「前人享受後人遭殃」。用一個玄一點的說法,這是美國透支了「國運」的報應。教育領域出現的激烈競爭,恰恰是美國綜合實力難以為繼的側面反映,是經濟規律對美國多年來「債務繁榮」的報復。

資本主義與教育的隱性結合

相較於歐洲以德、法為代表的免費教育,美國清教徒精神崇尚自我奮鬥,讓培養精英式的私立教育在社會意識中成為主流,被大眾所接受和推崇。與之相應的,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的教職員工,其薪酬之高也遠超其他一般高薪工作。在美國,年薪5萬美元以上即為高薪工作,而一流大學的正、副、助理教授的有效薪酬還要高出2-5倍。

不過雖然收費高,但美式大學的一個優點是,給大學提供了一個競爭的平台,更能激勵學校進行更高水平的教學和研究。教學質量更好、聲譽更好的學校,也能相應收取較高的學費,學校的教職員工收入也能更高,這激勵了大學和教師們提供更優質教學服務。另一方面,相對高昂的學費也在鞭策著學生們努力學習:浪費時間真的是在浪費金錢!

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在美國,越是知名的大學,其本科的教學質量越是一般,而其高昂的本科學費,其實是在「補貼」研究生以上的學生。相對於本科的高昂學費而言,碩士生、博士生不僅能從名目繁多的獎學金、補助中彌補學費的支出,甚至結餘的錢還相當於一名中等收入工人的工資。而恰恰是這些碩士生、博士生的研究能帶給大學更多的聲譽。所以有人質疑,名校是在「榨取」本科生的學費,以此給碩士生、博士生「發工資」,讓他們給學校做研究,給學校帶來聲譽之後,又可以進一步提高本科的收費。

這種模式當然有利有弊。在「供養」碩士生、博士生得實惠,學校得名聲,國家得科研成果,金融機構得利潤的背後,是廣大本科生在「買單」,進一步講就是整個社會在分攤其中的成本。短期的好處很明顯,但長期的副作用很隱蔽。究竟有沒有更好、效率更高的辦法,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綜上所述,美國大學真不是一般的貴,貴到大多數美國人民都不得不依靠貸款才能完成學業。而即使苦讀幾年最終畢業,也很可能找不到對口的高薪崗位,只能從事較初級的低薪服務業工作。所以美國年輕人拼了命讀書,寧可背幾十萬美元的債務也要往好大學裡擠,其原因並不是真的因為有多虛心好學,而是面臨「學歷通貨膨脹」,不得已搞的「學歷軍備競賽」而已。教育領域出現的激烈競爭,恰恰是美國綜合實力難以為繼的側面反映,是經濟規律對美國多年來「債務繁榮」的報復。

?

「學歷通貨膨脹」

太可怕了

現在有文化的人都這麼多了么

GIF

趕快留言給我們吧

等著你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鴻兵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美國搞貿易保護是歷史的重演,中國應主動出擊不能被動挨打
春節將至,一大波旅遊陷阱正向你襲來,我們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

TAG:宋鴻兵觀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