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對「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錯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實態度!

我們對「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錯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實態度!

孔子有一句名言「言必信,行必果」,風行當代,不少公眾場合都掛著這句話,是說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

諸君一聽這氣勢那是毫不猶豫拿來形容那些做事守信用,且執行力強,有結果有成就的優秀人才。或者是作為贈言,用來勉勵那些後輩晚生,希望他們能說到做到。由於現代社會媒體宣傳的巨大威力,這種理念確實已深入人心。

殊不知,這句話我們是想當然,斷章取義了。孔子其實對這種人持嚴重批評態度,在他心中,能夠「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竟然是小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落差,是因為我們在選載古人語錄時,總是摘取一句半句,脫離了原文環境,出現意思混亂,隨意解讀,久而久之,一傳播,正確的含義竟不知所蹤了。這也是為何現代社會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原因之一。

孔子的這句「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孔子與他得意弟子子貢有一次進行了一場精彩對話,孔子在對答中說了這句話。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註:1、硜硜(kēng):淺薄固執的樣子。2、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狹小的人。

大致意義是這樣的:子貢當時問孔子:「什麼樣的才能被叫做士?」孔子回答道:「那些讓自己的行為時刻保持羞恥之心的人,如果到外國出使,能夠完成君主的使命,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士。」

子貢再問:「請問什麼是次一等的士呢?」孔子再次解讀:「如果同一宗族中的人稱讚他很孝順自己的父母,而鄉里的人稱他格外尊敬自己的兄長,這樣的人算是差一點的士了。」

子貢又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士呢?」孔子又回答:「那些說了話務必切實做到守信,而且行動一定要堅決完成的人,這是不問黑白只管執行自己意見的小人呀!這就是又次一等的士了。」

子貢最後問:「那麼,夫子,現在的執政者,又怎麼樣呢?」孔子很無奈地道:「唉!他們都是一些器量極小的人,算什麼東西呢?」

子貢

可見 「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這句話「硜硜然小人哉」才是關鍵所在,孔子以為說出的話,就要守信用,但按照自己意思無論如何都要做到,是極端之人,是過於絕對化的人,是不分黑白是非之人。這種人思想境界不高,是眼中只有自己的小人,是最低一等的士人,與那些心中有羞恥之心,不辱使命,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不是一個檔次的。

當然這種小人在當時並非壞事做絕之人,主要是指人格層次,社會地位較低的人。 因為當時的「君子」與「小人」不是指好人與壞人,而是社會等級的分類。地位較高的人才能稱為君,比如國君。還有家族中的嫡長子一系才能稱之君。相對應社會地位較高之人,小人就是指地位不高的普通人。當然到了後世,小人又演化成多種含義了。

孔子還特別提到,還有比小人更低一等的人,就是那些沒有肚量的執政官員,孔子在這裡表達了他對執政官員的極度諷刺,稱他們連「言必信,行必果」的小人都不如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泉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賈老太太到底是怎麼病逝世的?

TAG:生命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