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大千: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

張大千: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

張大千對於古字畫的鑒定十分自信,曾頗為得意地認為:「一觸紙墨,辨別宋明,間撫簽賻,即知真偽。意之所向,因以目隨;神之所驅,寧以跡論。」

張大千的畫名掩蓋了他的鑒藏才能和成就,他是一位超一流的鑒藏大家。不僅在同代,即使明清以來數百年間,恐怕無出其右者。

一身是債,滿架皆寶

張大千在鑒賞方面的才能,主要來自於名師指點和臨摹古字畫及收藏古字畫。張大千早年跟隨曾熙、李瑞清兩位老師,因曾、李藏有眾多歷代名家字畫,使大千養成了收藏鑒賞古字畫的習慣和愛好。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寧波同鄉館舉辦第一次畫展就獲得2000大洋巨款,從此他開始大量收購古代字畫。

1921年至1930年間,他曾在上海先後出版了《石濤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仿石濤山水金陵勝景》《仿石濤山水冊頁》《大風堂藏畫》《大風堂原藏石濤和尚山水集(三冊)》等畫冊,可見其收藏古代字畫不僅多,而且精。1944年他在成都舉辦了「張大千收藏古書畫展覽」,觀者如雲,甚為轟動。共展出所藏唐、宋、元、明、清古代精品170餘件,其中有巨然、蘇東坡、趙子昂、黃公望、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陳老蓮、八大山人、石濤等大家的傑作。馮若飛曾以「富可敵國,貧無立錐」題贈張大千,張大千觀後又加八字「一身是債,滿架皆寶」,一時傳為美談。

在張大千的藏品中,以石濤的作品最豐。二十世紀40年代初,張大千收藏的石濤作品就有上百幅,他曾請篆刻家方介堪為其刻治「大千居士供養百石之一」印章,專為鈐印石濤真跡之用。張大千晚年曾對友人說他收藏石濤真跡最多時約有500幅,美國的傅申在《大千與石濤》中說:「大千是歷來見過和收藏石濤畫跡最多的鑒藏家,絕對不是誇張之詞,不要說當世無雙,以後也不可能有。」傅還稱張大千為「今之石濤」「石濤再世」。

1955年,張大千在日本又出版了《大風堂名跡》4集,收集了他自己珍藏的歷代名家字畫珍品,該集已成為世界各國博物館的必備參考畫冊和研究中國古代繪畫的主要資料。

根據張大千遺願,他逝去後,所藏書畫全部捐獻給台北故宮博物院,據當時台灣方面報道,該院接收的張大千藏品計歷代名畫69件、書法6件,其中隋唐6件、五代8件、宋代23件均為稀世珍品。包括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圖》、宋徽宗趙佶《鷹犬圖》、梁楷《寒山拾得》《山居圖》、元黃公望《元池石壁圖》以及明代沈周、唐寅等人的名作。

鑒藏神手,字畫法官

中國古書畫的鑒定涉及因素相當多而且複雜,主要靠經驗積累。由於張大千看得多、臨摹得多,故對歷代名家筆墨技法了如指掌,這造就了他過硬的鑒別真贗、優劣的本領。

1928年,日本的有關機構就邀請他去鑒定一批中國書畫。1929年舉辦的中華全國第一屆美術展覽會,他被聘為美展作品幹事。1931年,這大千與張善孖、王一亭等人被聘為中國古代書畫出國畫展的審查委員,負責審定赴日展出的宋、元、明、清展品。以後還擔任過北平故宮古物研究所的導師。抗日戰爭爆發後,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了一個古物鑒定委員會,張大千又同張伯駒、徐悲鴻等人一道被聘為鑒定委員。

可以說,張大千已被當時的中國書畫鑒定界公認為「最高鑒定權威」。而張大千對自己的鑒定能力歷來十分自信,他在《大風堂名跡》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正因如此,民國時期,要他鑒定字畫的人眾多,為此,在張大千潤格中,除了字畫外,還有鑒定的潤格。張大千有時會在真跡上題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張大千愛畫成癖,搜求無止,有時為購一幅古代名跡,不惜傾囊以付。據說,民國時期北京字畫掮客一旦得知張大千在北京琉璃廠鑒定字畫,會爭先恐後前往排隊,請他鑒定,而他遇上喜歡的,一般都會以較高價格吃進。掮客也很樂於與他交易。難怪有北京琉璃廠的古玩商認為,一般畫家都是被琉璃廠吃的,只有張大千可以吃琉璃廠。

張大千曾用500兩黃金、20幅明代字畫換回著名的董源代表作《江堤晚景圖》;用700兩黃金購得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人《溪山無盡圖》等名作,此外還用數百兩黃金收購了董源力作《瀟湘圖》。二十世紀50年代,張大千浪跡天涯,因各種原因,賣掉和流失了不少名畫。

除了大量收藏曆代名跡外,張大千還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臨摹古代名跡,力圖「窮追古人之跡,窮通古人之法,最後達到窮探古人之心」(葉淺予)。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摹古既沒有滿足於一家或幾家,也沒有局限在一個朝代或是兩個朝代,而是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陳洪綬、陳淳、徐渭等,進而涉及明清諸大家,再上溯到宋元,最後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如南朝梁的張僧繇,唐代的王維、孫位,五代的董源、巨然、顧閎中等,宋代的李成、李公麟、趙佶等,元代趙孟、王蒙、倪雲林、黃公望、錢選等,明代的沈周、唐寅、陳淳、徐渭、陳洪綬、張大風等,清代的四僧、梅清等。

為了考驗自己的仿古作品能達到亂真的程度,他以過五關斬六將的氣概和姿態去挑戰黃賓虹、羅振玉、吳湖帆、溥儒、陳半丁、葉恭綽等鑒賞家及世界各國著名博物館的專家。張大千的偽石濤作品就曾騙過石濤作品鑒賞專家黃賓虹和陳半丁;其偽梁楷的《睡猿圖》騙過了吳湖帆、溥儒等鑒賞家。現代鑒定大家王季遷曾說自己鑒定八大、石濤只能達到七成,最後還是經過張大千指點,使他提高到了九成。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權,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齋名大風堂。祖籍廣東番禺,生於四川省內江,1917年與二哥善孖留學日本,在京都學染織。後拜海上畫壇曾熙、李瑞清為師學習書畫詩文。他飽覽了眾多名家收藏,遍學明清文人高士畫風,尤崇尚石濤。他聰慧過人,過目不忘,早年就具備了深厚的傳統文人繪畫功力。為得魏晉唐宋藝術之真諦,張大千於1941年遠赴敦煌,克服困難,歷時三載臨摹敦煌壁畫,這對他後來的藝術成就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和許多畫家一樣,張大千也同樣經歷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樣廣泛吸收古人營養的畫家是為數不多的,他師古人、師近人、師萬物、師造化,才能達到「師心為的「的境界。

他師古而不泥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他還想到了創新,最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獨的,在他五言絕句《荷塘》有「先生歸去後,誰坐此船來」之句,似乎暗示著後來者繼續他的道路

張大千 君子之風

《君子之風》畫於1979年,這是張大千另一幅畫荷佳作。荷花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聖潔之花」。而歷代畫家數張大千最愛畫荷花,並以此自喻。

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最為著名,徐悲鴻曾讚賞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前無古人。張大千曾為毛澤東畫荷,畫中兩葉藏荷舒捲自如,掩映於幢幢荷影中的是紅荷及含苞欲放的花蕾,荷下,水波漣漣。與此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

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山人,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大家,再到宋元,最後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

左石濤 右張大千

張大千 丁亥(1947年)作錦城風物美

上款「梓彝」即潘梓彝,江蘇宜興人,潘漢年之兄,民國年間江浙滬一帶有名的富商,杭州的「頤園」即為他的別業。

1947年7月上旬張大千由上海返回成都,將行之前,繪四川錦江風物送予潘梓彝以作惜別,而張大千的思鄉之情也流露無遺。題識:天中艷說錦江頭,士女傾城作勝游。觸憶故鄉風物美,寫成應待上歸舟。丁亥端二,寫似梓彝吾兄,時弟將還蜀也。大千弟張爰。

張大千 庚辰(1940年)作 荒江叢筱

張大千 甲申嘉平(1945年)作蟠桃獻壽

蟠桃獻壽圖 寫贈「蕭母林太夫人」,為民國時期推動土地改革最力的官員蕭錚之母。《蟠桃獻壽》是張大千1945年初一幅相當鄭重的祝壽之作。這時期張大千的仕女畫,得惠於敦煌十分明顯,他使用流利富有變化的線條表現對象,色彩則蹦純色搭配,沉著明麗卻不失和諧,仕女服飾上的紋樣組合,多取自敦煌繪畫中的裝飾圖案。

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張大千廣泛從古代繪畫中汲取營養的時期,山水畫追溯宋前董巨,仕女畫以敦煌壁畫之沉穩古勁,結合宋明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獨特面貌。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當代人民藝術

投稿、采編、合作

(主流媒體、全媒體平台)

Constant of art, life is short.

增進藝術的推動

放大藝術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關注 的精彩文章:

畢加索巨作拍出4.3億元高價 系其戀人肖像

TAG:人民藝術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