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楚漢之爭,項羽為什麼失敗?三大性格足以說明

楚漢之爭,項羽為什麼失敗?三大性格足以說明

秦末滅秦勢力中,項羽戰功最多、勢力最大,成為諸侯之長,坐擁天下。楚漢之爭,項羽勇猛無敵,最後卻烏江自刎,身敗名裂。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項羽的失敗?千百年來,眾說紛紜。陽光舊事錄經過細緻分析,得出項羽三大性格導致了他最終失敗,錯失天下。


殘忍嗜殺,不得人心

項羽在起兵之初攻打襄城,攻下後下令屠城,給了楚懷王借口拒絕項羽帶兵入關的借口;坑殺20萬秦國降卒,更是徹底和秦人結仇,導致後來秦人鼎力支持劉邦;齊王田榮反叛後,項羽屠殺齊國城池,導致齊人誓死不降,成為楚國門口的威脅,長時間的牽制了項羽主力,給了劉邦回定三秦的機會。

項羽嗜殺成性的性格,不僅樹敵無數,而且讓天下百姓大失所望,不得人心,僅僅憑藉江東子弟力撐殘局,最終被人心所向的劉邦擊敗。

圖1.楚霸王項羽


自恃智勇,千人皆廢

項羽力能扛鼎,神勇無敵。在戰場上常常能出奇制勝,以少勝多,讓對手聞風喪膽,被譽為「戰神」。統帥勇武,既能鼓舞士氣,又能威懾諸侯,

這本來是件大好事。

可惜的是,項羽因為自己太過優秀,而輕視其他人才。遇事總是大包大攬;打仗總是親力親為;不聽人策略,逼走韓信;不許人失敗,嚇走陳平;懷疑人忠誠,氣走范增。最後獨夫一個,雙拳難敵四手,敗給劉邦陣營。

韓信評價項羽「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真是一語中的。

圖2.兵仙韓信


目光淺短,缺乏戰略

項羽在單個戰役,簡直無人能敵。但是戰略布局能力,根本是廢柴。史記里說:「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而要學萬人敵。足見項羽從小好大喜功,缺乏積澱,也難怪後來會戰略短視。

簡單列舉幾條項羽足以致命的戰略短視如下:1.擔心20萬秦國降卒反叛而全部坑殺,與秦人結下血海深仇;2.坐擁天下卻不稱帝,導致兵戈再起;3.把漢中給了劉邦,使得劉邦輕易回定三秦;4.捨棄關中地利,定都四戰之地徐州;5.屠殺齊人,導致齊人誓死不降;6.東征西討,全憑戰爭取勝,而不知道拉攏諸侯。

以上每個錯誤都足以致命。在劉邦的戰略碾壓之下,項羽能在楚漢之爭中堅持五年,而且多次幾乎滅亡劉邦,扭轉局勢,完全算的上是逆天了,軍事能力真是可怕。

圖3.布衣天子劉邦


兩句話

1.婦人之仁,匹夫之勇。 註:韓信評價項羽。

2.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註:蘇洵評價項羽能力卓絕,思慮不足。

陽光舊事錄每天早6點或晚9點推文,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光舊事錄 的精彩文章:

史記里那些振聾發聵的至理名言,一句一傳奇47-62
韓信四戰定天下,第四戰:垓下之戰,兵圍霸王

TAG:陽光舊事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