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第一,或最後一部中國現代軍事類型片

《紅海行動》——第一,或最後一部中國現代軍事類型片

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

蛟龍突擊隊 

00:00/03:54

★電影的配樂有很多首都比較亮眼,可惜QQ音樂大概並木有版權,大家想聽可以移步蝦米。

雖然我在曲中聽到了很多大師比如Hans zimmer,Howard shore的痕迹,但是這位「新人」還是給了我很多希望,畢竟,大陸電影制霸的時代之後,並沒有出什麼令我有印象的電影配樂。

關於中國電影有著一種說法,說《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的開端,也是中國電影的結束,意思是當看到《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時以為中國電影有希望了,卻沒想到,未來再也沒有能與《霸王別姬》相媲美的中國電影了。

★《霸王別姬》的特殊之處在於討論了跨時代的社會問題,和關於個人生命的哲學問題,更有現在中國電影幾乎絕種的同性戀元素(性別認識障礙)以及文革對個人精神的摧殘。殘酷而深刻的影片內核使影片成了中國影史上的里程碑,也在世界影史上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紅海行動》的獨特之處在於對中國軍人的精神與意志全面描寫,和對中國現有海軍力量的展示,對普通人民來講,在電影院里看到真正國之重器的機會真的不多。奇妙的是我二刷電影完畢時,依舊覺得它優秀得不像國產片,即使將它放到國際上去,它的軍事專業度和故事流暢性以及對戰爭的闡述都是值得肯定的。即使它最終的票房無法企及《戰狼2》,中國影史也會記住它。

我在電影院里看第一遍《紅海行動》時,大概就是這麼個興奮又不安的感覺。當然它和《霸王別姬》不同,它不是一部文藝片,它是用高度好萊塢工業化製作的純中國內核商業片。相比起《戰狼2》,它有更嚴密的故事邏輯,更宏觀的戰爭描述,和更隱秘的意識形態。

首先是它的故事邏輯,主線是營救中國人質,支線是搶奪黃餅。故事簡單,目標明確,影片靠每個發出的任務開始,以偶發意外做包袱,以達到影片高潮或故事轉折的目的。影片沒有像以往的愛國電影一樣著重強調人物的高大全,沒有為了襯托我軍威武而將反派設置得不堪一擊,而是將反派設計成了推動影片發展的重點群體。

★影片給天降系狙擊手顧順不少鋪墊

影片從打擊海盜開始,以一個優秀狙擊手意外受傷的事件帶出兩個信息點,一是蛟龍突擊隊工作的危險以及不可控性,二是告訴觀眾即將會有新的狙擊手補上來。所有人都知道軍隊是「國家機器」,機器這個詞帶著冰冷的色彩,它的可以報廢可以被替換,而當「機器」是人來充當的時候,更添上一層殘酷。到異國後,三名武警和二十幾個人質的現實和後面蛟龍八對一百五的困境相呼應,武警的困境是他們無法得知恐怖份子將突擊哪間空屋,人員稀少和人質眾多使他們無法冒險打游擊,而後面蛟龍營救人質時因為沒有人質跟隨的壓力所以選擇打游擊。兩段遭遇都是以少打多,沒有地圖,沒有前方偵察情報,不確定因素達到極點的狀態,也就完美說明了為什麼情節會推著人物走了。編劇給蛟龍小隊設計了很多看似小實際致命的意外,比如大巴上不止一個即將爆炸的炸彈,佟麗的車輪胎被扎了,恐怖分子意外對人質發難,在戰鬥過程中營救的異國人質受傷等等,全部都是火上澆油的操作,所以隊員們陷入困境,觀眾們坐如針氈。

★影片對戰爭的殘酷毫無保留的展現,它的血腥程度完全超過了我以往所看的院線電影,在香港,它甚至被分做三級片。它的出現,能不能讓相關部門注意到中國電影的分級制度是多麼迫在眉梢?

除了在任務上不給角色們開天眼,影片中所有文戲都在闡述一個主題——鋼鐵意志下的血肉之軀。佟麗與張天德蜻蜓點水的感情線將「國家機器」還原為人,張天德頂著一張殘破的臉耗盡最後一口氣,最後一句話是「好疼啊」,佟麗在這一刻知道了這段感情也同時迎來了結束,她的嘶吼之下是終於回到了普通人極度悲傷的情緒中,其中幾分兒女之情幾分戰友之情成了永遠的謎。戰士之所以能成為戰士,是因為他們有百里挑一的鋼鐵意志力。通訊員庄羽,因看到大巴中的屍上血海而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他質疑自己的能力和資格,而在真實遇上伏擊之時,他肢體破敗身中數刀仍舊拼勁最後一口氣完成了自己的職責。醫務兵不但負責打仗還要兼顧別人的安全,混亂的戰場當中,他為痛苦尖叫的受傷姑娘止血,而當他自己不幸負傷之時無人能分身幫他,他只有幫他自己,在這場戰鬥中,他失去了兩個隊友,而他也即將失去的未來的特種兵生涯。對於國家而言,他們每一個軍人都是一顆可替換的螺絲釘,對於民眾而言,也許我們只能在新聞里知道他們軍種的存在,只有將這些模糊的數據還原到真實人類的血肉,我們才知道他們身為軍人的偉大——他們不光有常人沒有意志,還有敢於面對死亡的勇氣。

★片中我方死亡之慘烈,想到就心酸。石頭這個名字就像個Flag,讓他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再堅硬的石頭最終也躲不過粉身碎骨。而唯一的女兵也是我近年在國產影視劇中見到的最滿意的女性角色,性別在蛟龍里被完全模糊,所有隊員都被信任,所有隊員都沒有優待,行動中他們同樣關鍵。

★全片最大的金手指還是要屬海清飾演的記者大姐姐。

搶奪黃餅作為支線,不少觀眾認為過於累贅,而我認為雖然在單純的故事情節上,這段支線算是可有可無,但在故事主題上,它是有必要存在的。首先,這位記者的台詞就帶出了這部影片的主題「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其次,以記者的訴求隱秘的將屬於中國的身份和觀點抬上了國際。記者是個法籍華人,她的丈夫孩子在倫敦的恐怖襲擊中喪生,所以她面對恐怖襲擊,是一視同仁的憎惡,她想揭露更多以阻止恐怖襲擊的再次發生,她的敵人是恐怖襲擊的本身而且不分國籍。看似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人物,她沒有普通人趨利避害的特徵,她無視國籍的針對又不屬於民族主義,實際上她和軍隊有著一樣的特質——明知不可為而之,是擁有非凡的勇氣。對於蛟龍來說,黃餅不在我國派遣軍隊執行的範圍之內,所以隊長強調在護送人質任務完畢後才能考慮,而黃餅和臟彈背後醞釀的風暴,又是身為軍人可以預知的大事件,雖然也許不會用到中國的土地上來,但中國人依舊注意到了,這也是隱晦的表示了中國在國際反恐上的態度——在我們的目光所及範圍之內,不要造次。

★有生之年我也想親眼見見我們的軍艦,別的不說,這都是每月交的血汗錢啊!

這部電影對我國海軍的軍事力量展示毫不吝嗇,對戰術的描述也是前所未有,觀眾能看到什麼叫團隊協助,能看到一場戰鬥所需要的技術含量有多大,狙擊手不是一開天眼就能高枕無憂地金手指,醫務兵能在混亂的戰鬥中起到多麼關鍵的作用,隊長能夠指揮全隊要求他有多高的戰略意識和抗壓水平。關於故事本身八個救一個到底值不值,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社會倫理問題。假設八換一不值得,那麼特種兵的存在還有必要嗎?那是不是意味著法律上的人人平等也是一紙虛言呢?假設人質是你的至親,你又能不能說出「不要救我的至親了,大小夥子保命要緊」呢?人在自身切膚的利益面前,能輕易放棄從而成全別人的又有多少呢?這同樣是側面反映我國軍人形象的設置,戰友不是第一位,人質安全才是第一,自己的生命不是第一,完成任務才是第一。

★片中令人恐慌的鏡頭還不是汽車炸彈,而是恐怖分子處決人質,完全還原了真實的處決現場(我看過真實錄像,雖然沒兩秒就關了)。

影片對戰爭的闡述也並不局限於在我軍視角之中,同樣給了恐怖分子的視角。在結尾,恐怖分子的首領之一自殺了,自殺之前喊出了他們自己的戰爭口號,這意味著他們同樣不怕犧牲,死亡不是他們的終點,他們的信仰同樣堅實無比。對於他們的人來說,這樣的死亡也許令他們激昂和感動,而對於生在和平國家的我們,是令人驚心的恐怖,因為這說明他們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用平民做炸彈威脅政府,用平民做人質脅迫別國,訓練小孩做軍人,這一切都說明了我們所遵守的倫理和道德對於他們毫無用處,也說明了這張戰鬥,沒有終結之日。

《紅海行動》沒有再叫愛國口號,也沒有《戰狼2》五星紅旗飄揚的煽情橋段,沒有讓中國的觀眾認為愛國是天生的職責,而是直接用畫面告訴了觀眾你應該愛國的理由——作為中國人,享有天然的國家給予的人身保護,而中國的日益強大,在國際上已經不容小覷。

總結:

★《紅海行動》是林超賢的第二部行動系列電影,而張涵予兩次都姓高,不知道下一部又是什麼行動,張大爺又叫高什麼呢?我個人其實最想看空軍,但空政已經搞了《空天獵》不曉得他們有沒有興趣再搞一部呢……下次,找個靠譜的編劇導演來吧,拜託拜託.jpg

林超賢在經過《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的洗禮後,赫然成為了國產動作片的一把手。《紅海行動》的幕後升級,牽涉到的中央軍委,也將這部影片推上了一個別的國產戰爭片難以企及的一個高度,這對海軍來說是個實打實的宣傳,對國產影史來說也是一劑強有力的雞血,然而中國還能不能有能和林超賢一教高下的(商業片)動作片的導演是第一個問題,未來的軍事電影國家還會不會扶持是第二個問題,中國商業片的工業化進程能不能因這部電影被推上另一個台階是第三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系獨角獸 的精彩文章:

TAG:佛系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