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素來有仁義之稱,他本性如何?劉封死前,用8個字一語道破

劉備素來有仁義之稱,他本性如何?劉封死前,用8個字一語道破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51期 文/無常奉天玉)

劉備,字玄德,是漢末的割據勢力之一。他雖然是中漢靖王劉勝的後人,算是漢室後裔,但是劉勝與劉備之間,隔了三百餘年,十餘代人,而且劉勝一生有一百多個兒子,所以劉備的身份並不能為他產生太大的助力,他幾乎是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上了稱霸之路,堪稱勵志。不過他之所以能夠,在一千八百多年後的今天,依舊家喻戶曉,憑藉的不僅是他的努力和成就,還有他的仁義——當時,他便高舉仁義的大旗,如今他依舊以仁義著稱。那麼,仁義到底是不是他的本來面目呢?

對於劉備真仁義一事,很多人抱有相信的態度,並舉出了不少例子。例如劉琮將荊州拱手讓給曹操,他被迫率軍離開的時候,荊州的百姓在士族非常不舍,表示願意追隨他,他便率領著十萬百姓,無數輜重趕路。屬下勸他放棄百姓,他卻道:「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最終被曹軍在長坂坡追上,大敗而去。再例如,蜀漢將領黃權,在夷陵之戰時,率軍投魏,他卻道:「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是我對不起他」,厚待黃權的家人。其實,率荊州百姓離開一事,僅是劉備收攏人心的手段,放過黃權家屬一下,則是他本身理虧,這並不能成為他仁義的證明。那麼他的本性究竟是怎樣的呢?他的養子劉封,僅用八個字,一語道破了玄機。

劉封,原本是寇氏的兒子,劉備初到荊州的時候,已經近四十歲了,卻還沒有子嗣,於是過繼了劉封,當作自己的繼承人。後來劉禪出世,他也沒有放棄對劉封的栽培,反而將其培養成了一員大將。據記載,劉備發動入川之戰的時候,年僅二十餘歲的劉封,隨軍入蜀,所到之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立下了不少戰功。《三國志·劉封傳》曰:「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

後來益州平定,劉備又派他與孟達一起攻下了上庸,並讓他和孟達一起鎮守此地。這個時候,劉備和劉封之間,還是父慈子孝的場景。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劉封剛剛駐守上庸不久,先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令他發兵相助,他拒絕之後,關羽兵敗如山倒;後是孟達因與他不和,又恐劉備怪罪他們不救關羽一事,轉投曹魏,並率曹魏兵馬拿下了上庸。其實孟達在攻城之前,曾嘗試用書信勸說劉封投降,但是劉封選擇了拒絕,並回到了成都。也許劉封自己都沒想到吧,他回到成都之後,等待他的不是安尉,也不是責罰,而是死亡。《三國志》記載:「於是賜封死,使自裁。」這個時候,劉封說了八個字,道出了劉備的本性——「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劉封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子度是孟達的表字,也就是說劉封想表達的是,他後悔沒有聽從孟達的勸告。不過他並不是後悔沒有降魏,也是後悔沒有聽從孟達的分析。孟達在寫給劉封的勸降信中,只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想讓劉封明白,劉備雖然現在還重用他,但是有劉禪在,他的地位就非常尷尬,劉備很可能聽從他人的建議除掉他。劉封不相信此言,執意回到了成都。結果劉備果然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為避免劉封在自己去世之後,無人可以駕馭,而賜劉封自盡了。而且因為處死劉封的理由,不便宣之於口,他還特意另尋了借口,遣責劉封在上庸時欺凌孟達,導致孟達叛蜀降魏;並提及了劉封不救關羽,導致關羽敗亡一事。

劉封一向對劉備忠心耿耿,別無二心,否則他也不會在兵敗之時,甘願回到成都聽侯發落。然而劉備為了親生兒子的利益,卻故意尋故口,處死了劉封。由此可見,劉備之仁義,僅是招攬人心的手段罷了,究其本性,不過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偽君子。可惜的是,劉封雖然看透了他的本性,卻為時已晚,只能帶著悔恨,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什麼最後請荷蘭人威廉來當國王?
湘妃竹來源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愛情故事,但並不美好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