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葡萄酒與市場化窘境

葡萄酒與市場化窘境

葡萄酒最早起源於地中海一代的埃及和古希臘。後來經由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人的改良,在世界各地開始流行。葡萄酒種類很多,除了我們常說的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外,其實香檳酒、波特酒(Port)、冰酒等甜點酒,甚至白蘭地(包括干邑)也是一種特殊的葡萄酒。今天我們先來講講紅葡萄酒,也就是我們最常喝的紅酒。

最早有關於葡萄酒製作的壁畫

紅酒有所謂的舊世界和新世界之分。舊世界,是指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當然,葡萄牙和德國也出產很有特色的葡萄酒、波特酒和雷司令,但那些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紅酒。和舊世界對應的就是那些在地理大發現後歐洲人移居的地區,對於紅酒而言,特指美國加州、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南非。這些地區通常有最適合葡萄生長的「地中海氣候」。

紅酒的品質,和產地、葡萄品種、年份、酒庄管理以及釀造工藝有著密切關係。過去,歐洲人一直認為他們的紅酒是最好的,法國人又認為他們的酒在歐洲首屈一指,而在法國,波爾多地區的紅酒名氣最大,知名的酒庄最多,釀造工藝也最悠久。因此,在中國的名氣也就越大。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張圖片:「開一瓶82年的拉菲,壓壓驚」。拉菲酒就產自法國波爾多地區。拉菲紅酒雖然名氣大,但是並非它在所有的年份都是最好的,很多人追捧它只是奔著名字去的。

每一個紅酒產區,都有其葡萄品質比較高的「大年」,和品質稍差一些的「小年」。波爾多地區在最近的30年中,十個最好的年份依次是2009、2005、2010、2000、1996、1990、1982、1989、2003和2015。

紅酒陳化需要時間,如果你今天想喝波爾多紅酒,2000、2003、2005年的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82年的拉菲固然不錯,但絕不是最好的年份,更何況一瓶紅酒的口感在15年後開始走下坡路。擺到今天,頂多是為了收藏,而不是為了喝的了。

即便都是大年,同一區域不同酒庄的差別也會特別大。同一酒庄,釀酒師不同,或者使用的橡木桶不同,品質也有可能不同。波爾多地區有7500個酒庄(法語稱作Chateau),大小不一,品質不同,但是規模都不大,並沒有像中國張裕、長城那樣的大型酒業公司。以最著名的拉菲酒庄為例,一年不過出產兩萬多箱葡萄酒。關於如何挑選法國紅酒,我找個機會再給大家分享。

波爾多的葡萄園


由於法國葡萄酒產量低,每年出產的品質也不穩定,於是英國人開始在美國加州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加州出產的紅酒風味濃郁,酒體醇厚,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什麼名氣,甚至被法國人稱作「廉價可樂」。直到1976年,一位名叫史蒂文·斯普利爾的英國葡萄酒商人組織了一次盲測品酒會。他將加州出產的赤霞珠紅酒和霞多麗白葡萄酒,與法國波爾多紅酒和勃艮第的白葡萄酒進行了對比,結果加州出產的葡萄酒,得分超過了法國絕大多數頂級葡萄酒。這次活動掀起了葡萄酒界的軒然大波。斯普利爾的故事也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酒業風雲》(《Bottle Shock》,2008)。

加州的紅酒以納帕(Napa)產區的最好。而在納帕谷,又以奧克維爾(Oakville)和盧瑟福(Rutherford)

等小鎮的最好,那裡有很多著名的酒庄,比如羅伯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和柏里歐(Beaulieu Vineyard)等。去年,我在加州旅行的時候途徑納帕谷,在那裡聽說了羅伯特·蒙大維酒庄的故事,頗有感觸。

羅伯特?蒙大維酒庄與它的創始人同名。羅伯特的父親是一位酒莊主,他從小和父親學習釀酒。父親去世後,羅伯特和哥哥因為經營理念不合而鬧翻,開始經營自己的酒庄。因為釀造工藝精良,羅伯特?蒙大維酒庄一直被看成是新世界優質葡萄酒的代表,它也是納帕產區風景最優美的酒庄,我每次去,都會在那裡坐一下午,品酒的同時欣賞葡萄園的景色。羅伯特?蒙大維酒庄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就非常出名,羅伯特甚至還被肯尼迪總統請去白宮去做客。

1979年,羅伯特·蒙大維決定與木桐酒莊主人—菲利普·德·羅斯柴爾德男爵合作,用新大陸的葡萄和法國頂級工藝,釀造一款最好的葡萄酒。羅伯特將他酒莊裡最好的一塊地拿出來提供葡萄,由木桐酒庄方面派最好的釀酒師主持釀造,取名「作品一號」(Opus One)。這款酒一出,便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獲得無數好評。遺憾的是,菲利普男爵在我出生那一年就去世了,「作品一號」遂成絕響。

菲利普男爵 羅伯特?蒙大維夫婦和「作品一號」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的各種互聯網公司紛紛上市,羅伯特?蒙大維酒庄也加入了上市的行列。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酒庄的營收必須做到每年不斷增長。但是因為一個地區的葡萄種植對氣候極其敏感,每年的葡萄酒質量(決定價格)和產量都是無法得到保證。因此酒庄的收入時高時低,這樣顯然不能滿足上市公司的要求。於是羅伯特?蒙大維酒庄為了保證收入,開始大量收購其他產地的葡萄,釀造廉價的葡萄酒來沖銷售業績。最便宜的時候,甚至賣到2美元一瓶。很快,羅伯特?蒙大維酒庄幾十年來樹立的品牌聲譽被嚴重損害。為了讓酒庄還能繼續經營下去,羅伯特·蒙大維等人不得不再次將酒庄私有化,以便能夠不受投資人的影響,專心種葡萄釀酒。

同樣是在納帕谷,成立於1842年的爐邊酒庄(Inglenook),曾經是當地最大的酒庄之一,後來也因為追求產量毀掉了品牌。直到1975年,《教父》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和他的妻子買下之後,又花了幾十年時間悉心打理,它才再次回到頂級酒庄的行列。

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旦被錢綁架了,就很難再去專心做好。一個世人景仰的品牌,因為公司上市,而被毀掉的例子也數不勝數。

羅伯特?蒙大維酒庄的葡萄園

曾幾何時,被稱為高端紅酒「黃金市場」的中國,曾讓外國葡萄酒商賺得盆滿缽滿。於是,國內大型酒業公司也都紛紛建造葡萄酒庄,擴大生產,並上市圈錢。2014年,國產葡萄酒總量達到11億升,位居全球第九位。而隨著「反腐倡廉」和經濟放緩,國內葡萄酒消費開始回歸理性,高檔紅酒銷量減少。2010年,由於限制放寬,進口中低檔葡萄酒數量開始猛增。沒有名庄加持的國產葡萄酒價格則進一步降低,許多「貼標品牌」甚至只能在超市賤賣。

不過總的來說,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較晚,國內人均葡萄酒消費不到世界人均的1/3,發展空間很大。再加上大眾對於紅酒的認知和精品咖啡一樣,還停留在初始階段,國產紅酒依舊會有不錯的增長。

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這幾年我在國內酒庄考察的經歷來看。國內酒庄在葡萄種植和釀造工藝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因為我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岸,沒有地中海氣候的區域,適合釀造優質葡萄酒的葡萄產地極少。像新疆、寧夏等地的酒庄,因為冬天太冷長不出葉子,夏天又雨熱同期,種出來的葡萄品相倒是不錯,但只能食用,並不適合釀酒。

波爾多 梅多克地區的酒庄

今年春節,我在銀川的一個朋友家喝酒。他開了一支某國內某知名品牌的旗下紅酒,層次分明,口感也還算不錯,上面寫的葡萄年份是1996。回家後我上網去查那家酒庄,卻找不到它在2014年以前的任何信息。後來有另一位朋友告訴我,這個酒庄是在中國註冊的,他們從義大利購買比較便宜的葡萄汁,在運輸船上進行釀造,最後再將大桶的葡萄酒運到中國窖藏和罐裝。上次喝的1996,是直接從義大利購買的原瓶酒,貼了他們的酒標,因為法律問題,還沒有對外銷售。對此我只能說:城市套路深。

做一個產品,0-50分可以靠經驗,50-90分需要靠技術,而要做到100分,則需要有一顆敬畏之心。

記得在《酒業風雲》這部電影里有這麼一段話:「Wine is sunlight, held together by wat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ine was an art form. The refinement of the vine is a religion that requires pain, desire and sacrifice. 」

我把它翻譯成中文送給大家:葡萄酒,是匯聚於水中的陽光。培育葡萄是門藝術,改良葡萄需要信仰,裡面充盈著苦難、願力和為之犧牲一切的精神。

希望能對大家從事農業有所啟發。

龔檟欽,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前鳳凰衛視海外特約記者,國家地理Grosvenor理事會成員,清華大學、巴黎九大博士生。


在工業革命之前,世界上並沒有「農業」,因為所有人都是農民。不到兩百年時間裡,人類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農業似乎沒有在近代歷史舞台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2014年我回到中國,將信將疑地參與到這一輪技術下鄉的浪潮中。三年中,我們走訪了二十幾個省的數百個農業縣鄉,在推廣無人機技術的同時,見證著這個古老而年輕行業的崛起。

中國,作為擁有21億畝耕地的農業大國,正在向世界農業強國邁進。土地流轉、集約經營、精準管理讓農村成為了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戰場;資本下鄉、科技下鄉、品牌下鄉讓農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商機。

未來農業將遵循怎樣的價值觀?

變革的機遇和挑戰背後是怎樣的商業邏輯?

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媒體還有學者如何能切入農村市場?

這些是我們共同的問題。 這是一個以農村經濟學和創業思維為主題的欄目,希望以此打開你對中國乃至世界農業的全新認知,先人一步看清未來農業的趨勢。

每周更新,免費閱讀。 適宜人群:關心未來農業產業的創業者、媒體、投資人,以及關心農業生產的消費者。

本專欄內容完全由作者本人撰寫編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飛科技 的精彩文章:

GNSS 定位技術初探
水果表面的蠟,真得是不良商家打的嗎?

TAG:極飛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