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津方言》報摘登:對天津方言研究的幾點看法

《天津方言》報摘登:對天津方言研究的幾點看法

近三十年來,出版了不少研究天津方言的專著,僅是我見到的就有十餘種,涉及的範圍之廣,為前所未有,反映出人們對天津方言的研究,呈現出日益深入的態勢。讀了這些專著,我有幾點想法。

一 . 搜集材料還應進一步深入

綜覽各種專著,可知目前搜集到的天津方言的一般詞語、俗語與諺語、歇後語等,數量確實很是不少。但是可以肯定還有我們未曾搜集到的,這就需要進一步深入搜集,不僅要採訪一些老天津人,從他們談話中記錄下生動的鮮活的語言資料,還要從天津文人的著作中,特別是從天津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中去搜尋有關天津方言的資料。

二 . 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文字應力求準確

有些口語很難用文字準確地寫出來,但是對那些能夠用文字寫出來的,我們一定要反覆推敲,力求用恰當的文字將它準確記錄下來,不能只考慮音,還要考慮義,盡量做到音(即寫出的文字的讀音)與義一致,以免產生誤解,甚至是不知所云。遺憾的是有的著作在這方面還是有可商榷之處的,現僅舉數例。

【不念不語】按:「念」應作「言」(讀作 nián)。

【大今小今是趕的】按:兩個「今」均應作「盡」。

【嚼瓜兒、嚼過兒】按:「瓜」與「過」均誤,應是「嚼穀兒」、「嚼裹兒」。

【木牙老】按:「木」應作「沒」(讀作 mú)。

【適舉】按:「適舉」應作「識足」(足是多音字,除讀 zú 之外,古代還有 jù 這個音。見《集韻》遇韻)。

【剜心眼子捉摸人】按:「捉摸」應作「琢磨」。

【眼呲】按:「呲」應作「眵」。

【夜老二】按:「夜」應作「業」或「曳」。

【裕態】按:應作「熨帖」。

【捉牙花子】按:「捉」應作「嘬」。

三 . 希望進一步開展有關音變方面的研究

口頭讀音為什麼有時和字典、詞典所標的讀音不同,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應該尋出音變的線索,使天津方言研究更上一層樓。比如天津人說的這句話:「我跟他同事半年多了,我 zēi 出這個人老實,厚道,心眼兒好,這樣的人可交。」這句話里的「zēi」字應該怎樣寫?

我以為就是「測」字。為什麼這樣說?這是我通過思索、比較,類推出來的。例如:

1. 賊舊讀字劾切(ze),入聲,職韻;今讀 zéi。

2. 黑舊讀呵刻切(he),入聲,職韻;今讀 hēi。

3. 窄舊讀菑赫切(ze),入聲。陌韻;今讀 zhǎi,天津人土語讀 zēi。

4. 忒今讀 tè,又讀 tēi、tūi。

5. 得今讀 dé,又讀 děi。

從以上五個例子可以看出韻母是「e」的與韻母是「ei」的,彼此之間的語音變化。以此類推,「測」字(從水,則聲)其韻母是「e」,讀為「zei」應該是可以的。通過上述幾個例子,我覺得語音的變化還是有跡可尋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求。以上所談,只是個人膚淺的體會,很不成熟,提出來,希望各位先生指正。

(本文摘自《天津方言》報2017年9月號,總第1期。作者87歲高齡的李炳德先生為崇化學會學員、崇化中學特級教師)

《天津方言》報創刊於2017年9月9日,由天津非遺保護協會、南開區文聯支持、天津方言協會主辦,郭文傑先生任主編,張顯明先生、王和平先生任責任編輯,每月一期,免費發行,每期印數5000份。天津著名書畫家姚景卿先生為《天津方言》題寫報名。

【更多閱讀】

津沽記憶博物館是《天津方言》報的授權發報地點,這裡有「方言寫的字兒、方言說的韻兒、方言用的地兒、方言講的味兒、方言表的事兒、方言藏的悶兒」!您如果想看這份有文化又好玩兒的報紙,可以來津沽記憶博物館領取,免費喲!

【相關公眾號推薦

掃描關注時請保持單屏顯示每一個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沽記憶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津沽記憶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