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有一位顧客說這碗湯圓是苦的

只有一位顧客說這碗湯圓是苦的

今年,是我作死在外過的第一個元宵節!


老闆,你家湯圓怎麼沒有媽媽的味道

店內,隔壁桌都像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而我卻高興不起來。以為自己能逃離這種離家的鄉愁,卻發現逃不掉,湯圓中只有一股思鄉的傷感苦味在其中,只有我一人說這碗湯圓是苦的。

·

在許多朋友的祝福和爸媽的電話中得知,今天是元宵節:朦朧中才八點多,洗漱完便去了兼職的地方工作,爹媽的電話一直會有一種讓我備加清醒的能力,早早的就打來電話給我。

「兒子,今天是元宵節,你自己在外面可得買點好吃的好喝的,別捨不得花錢,雖然我們平時叫你錢留著慢慢花,但是該吃好一點的時候就該吃好一點,我們今天在家裡準備了大餐,都怪你自己要去那麼早,不然在家裡可以多玩一會... ...」(親生父母的電話)

我:「... ...」(無語中)

「記得要吃早餐,還有今天記得吃湯圓。」母親溫柔的說:「不煩你了,照顧好自己。」


思鄉,亦思親

我也不記得什麼時候意識到,爸爸媽媽給了我特別多特別多的愛,偶爾兩人喜歡像市井的人一樣狡猾、也有時像賣菜的老爺爺那般老實、也有吃喝抽賭的陋習、沒有讀書人的文化... ...但他們卻給了我許多特別的愛。

就在我離家的晚上,父親和我說了許多長大後覺得煩的道理,他很捨不得我去外地讀書,擔心我很多都不懂;我也努力的扮演著一個大小孩的角色,裝作什麼都不懂,讓他們可以一直念叨我。

今年開年走得早,母親正月初九就幫我買好了在車上要吃的零食、疊好衣物整齊的碼在箱里;而父親還是和往常一樣,在臨行前的晚上要喝的爛醉,然後另一天早上早早的起來給我煮早餐、叫我起床、陪我同行。

和往年不同,今年是老溫第一次在外地過元宵節了,不能和以前一樣陪在父母身邊:包湯圓、喝米酒、逛燈節、開家燈(鄉俗:晚上全部的燈都得打開,據說有除夕夜的火,元宵夜裡的燈。預祝新年紅紅火火...等好的寓意。)

·

記憶里,我剛上初中那會,是我第一次和媽媽學包湯圓。小小的我把湯圓做的像小拇指那麼小一個,煮出來晶瑩剔透的,一碰就碎了;偶爾突發奇想做了幾個拳頭大的神似某種動物的湯圓,後來出鍋的時候沒煮熟,好是心痛。

既然是我自己做的,我也就該吃掉他們,當時還想以後得給這種湯圓改良改良,說不定有名了我就給這種湯圓冠上我的專屬定製... ...雖然拳頭湯圓實在是難以下咽,只能硬著頭皮吃掉一些,最後在老爸的幫助下才將「拳頭湯圓」全都消滅完。而那年的元宵節,剛好一家人在逛燈節,因為吃了沒熟的湯圓肚子疼也成了我的傑作,爸媽非但沒有罵我,反而一邊照顧自己一邊照顧我,從那以後,父母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長大後,我們都有了鄉愁

·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兒時,我沒有體會過余光中先生的「郵票」鄉愁,彼時父母寵溺、家人團聚,日子幸福無憂;青年時,我也沒有「新娘在那頭」的船票鄉愁,愛情里充斥著錢權的打量,大不了就分手;現在,不敢去想以後的「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的墳墓鄉愁,越長大越覺得時間太快,而我太渺小。

於家於國,似乎我沒有太強烈的情緒,好像一個提線木偶,跟著主流思想主流價值觀,從不去想開拓,更不去問為什麼。所以我才平庸至斯,愚鈍至斯。幸而,洪流中我們總能清醒過來,不做張口「你該怎樣」的鍵盤俠,遇到事情再也不會貿貿然下結論,對他人的意見會審慎待之,迷茫從18歲起,到25歲止,每一代總要經歷,沉默的雖然是大多數,但成長的也是大多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巧 的精彩文章:

面子這東西不值錢,面子後面的實力才受人尊重

TAG:好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