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陶是那種極難的陶

紫陶是那種極難的陶

紫陶的困難,在於它成器的路上必須要過水、火、石三關。

與一般僅僅需要加水沉澱的陶土不同,紫陶所用粘士必須「洗澡」和「發酵」。首先要將本地特有的五色粘士,加水製成漿,細紗過濾,過濾後只取最上面最細的漂漿,反覆五、六次後,得到的泥漿幾乎不含任何砂石,已是膩如膏脂。然後再將這樣的泥漿靜置於封閉狀態下自然凝干成泥,取出後泥料還必須像揉面一樣,不斷搓揉,揉去空氣,才能用以製作紫陶。經過水的洗禮,在泥料的一洗一揉之間,紫陶已經悄悄保留下了與眾陶不同的優良品質。

火是陶的必經之路,紫陶在烈焰中的歷煉尤其兇險。在超過上千度高溫的炙烤中,紫陶要麼不折不扣地全身而出,要麼開裂以殺身成仁。燒制後的紫陶器物,絕對沒有形變而器全的情形。究其原因,紫陶只用顆粒極為細膩的粘土做坯,在燒制過程中喪失水分很多,收縮很大,所以過火不易,器形大者更是難全。傳統燒窯方法成品率約不足六成,即便是以今日的技術燒制紫陶,成品率也只到九成左右。很多紫陶在泥坯階段造型、書畫皆盡善盡美,卻在燒制過程中炸裂成為廢品。經過火的考驗,紫陶有了自己的錚錚鐵骨。

詩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紫陶雖不是玉器,卻偏要去承受不計其繁的打磨,爾後成為文采斐然的陶中君子。經歷多種砂紙的打磨後,最後一道竟然是用鵝卵石拋光。紫陶成品通體無釉卻平滑如鏡,清可鑒人,顯示出與其他陶器迥然不同的如玉如冰的明亮。更有不完全打磨的、亞光的紫陶。它等待的是有心人的賞識與親近,在經肌膚長期的摩挲之後,這樣的紫陶能產生特殊的、細緻的質感上和光澤上的變化,品質更加溫潤細膩,也更加令人不能釋手。

註:文章摘自《老家建水·紫陶之吟》2016/4

文字:包睿

排版:陶韻文化

圖片:陶韻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韻文化 的精彩文章:

當代陶瓷藝術收藏及發展

TAG:陶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