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一部聊齋志異,蒲松齡到底付出了什麼?看完你心酸不

為了一部聊齋志異,蒲松齡到底付出了什麼?看完你心酸不

大文學家蒲松齡的一生極其的貧困潦倒,抑鬱不得志。到底有多貧困,生活有多苦呢?這是我們所想像不到的。後世人都知道的是他寫了千古奇書聊齋志異,但是卻不知道他在什麼樣的環境、生活背景下寫出的這本書。如果我們知道了他的艱辛,是不是我們會對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更加有信心,更加努力呢!?

順手點贊,謝謝支持

蒲松齡用他畢生的精力完成了《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也因此考了幾十年的秀才到了行將就木的時候才考上了貢生。說蒲松齡當時貧困潦倒,生活艱辛,具體貧苦到什麼地步呢?話說《聊齋志異》寫成後,蒲松齡因家中實在貧困而沒有多餘的錢財來發行它,他的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看中蒲松齡,認為蒲松齡是一個難得的奇才,《聊齋志異》看似寫鬼狐,實針砭時弊,作為一個高官不好寫序,便回了一首詩鼓勵他。蒲松齡用一輩子的時間寫了一本偉大的書,為了寫《聊齋志異》,他吃了很多的苦,不過在後世看來,這些苦沒有白吃,因為他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樣留垂千古,為後世傳頌,驗證了這麼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順手評論,謝謝支持

蒲松齡的生活很苦。蒲松齡小的時候,生活還不算苦,因為他的父親經營年畫,家裡是小康之家。所以年輕的蒲松齡可以好好讀書,不用擔心柴米油鹽這些瑣事,因此19歲就考取了童生,在當時也算神童了。但是沒過多久,他的父親就給他們分家了。為啥分家?因為他的父親兒子多啊,有句俗語說「人多自亂,雞多不下蛋」。正因為家裡人多,家庭矛盾也就多了。而且蒲松齡的兩個嫂子都是潑辣之人,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的那種。這種情況無論放在哪個朝代都是要分家的,當然也包括現在。蒲松齡曾在他的書里提到過他的兩個嫂子,說她們就是潑婦,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把家裡鬧得雞犬不寧,這種情況一般人都受不了。因此,蒲松齡的父親只好給他們分家了。因為有兩個這樣的嫂嫂,能打能罵又能搶,而蒲松齡的妻子劉氏說好聽點是溫柔、賢惠,說難聽點就是懦弱、包子似的躲在一邊,這樣的分家是不會公平的。因此分家的結果就是蒲松齡分到破屋三間,連門窗都是後來搬進去以後蒲松齡自己安裝的。蒲松齡只分到了幾畝旱田,因此蒲松齡要自謀生路了,於是他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家教生活,並且待遇非常低,都不夠維持家裡的日常開銷,可見當時是多麼的貧困。後來他父親去世,蒲松齡還要和其他兄弟輪流養他的老母親,當時他窮的家徒四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順手分享,謝謝支持

蒲松齡寫有一首詩叫《日中飯》

黃沙迷眼驕風吹,六月奇熱如籠炊。

午飯無米煮麥粥,沸湯灼人汗簌簌。

兒童不解燠與寒,蟻聚喧嘩滿堂屋:

大男揮勺鳴鼎鐺,狼藉流飲聲棖棖;

中男尚無力,攜盤覓箸相叫爭;

小男始學步,翻盆倒盞如餓鷹。

弱女踟躇望顏色,老夫感此心煢煢。

於今盛夏旱如此,晚禾未種早禾死……

詩中,蒲松齡寫了孩子們為了吃食表現的各種狀態,這些文字背後,是一個貧窮、無奈、心疼孩子、心如刀割的父親的真實寫照。

順手關注,謝謝支持

蒲松齡還寫過一篇叫《祭窮神文》的文章。他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麼親,你怎麼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鬆,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把貧窮比喻為戀人,這也體現了蒲松齡的極度貧苦,以及面對貧窮束手無策的鬱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匹夫話史 的精彩文章:

才華與渣的代表之郭沫若

TAG:匹夫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