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點關註:「動物源病原體的發現及其對人類致病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重點關註:「動物源病原體的發現及其對人類致病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許多野生動物是重要人類傳染病病原體的自然宿主,這些病原體一旦接觸並感染人類,可能引起嚴重疾病,形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研究發現,人們熟知的艾滋病毒(HIV)來自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登革病毒(Dengue virus)來自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也稱「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據證都來自蝙蝠;寨卡病毒(Zika Virus)來自非洲伊蚊等蚊蟲;來自禽類、豬、馬等的流感病毒也可以導致人類罹患流感等等。對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攜帶微生物和寄生蟲等情況進行基礎性、前瞻性調查及相關研究,將會對人類傳染病的預警及防控提供可靠的理論指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於2012年正式立項重大項目,資助我國優秀的科學家團隊對動物源性病原體進行了前沿研究。

重大項目驗收會首先聽取項目負責人徐建國院士及五個課題負責人石正麗、梁國棟、張永振、曹務春、徐建國研究員對項目及課題結題情況的彙報,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對項目結題情況進行認真評價。

專家組認為,項目組經過五年努力,在標本採集、微生物及病原體的發現與鑒定、微生物的進化與致病性等多個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形成一系列重要論文;研究過程培養了一批高水平專業人才,提升了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學術地位;也支撐了我國相關的重要戰略研究和科普宣傳,已經並將進一步形成重要的社會影響。

具體成果包括:

1

發現和鑒定了一批新的病原體,並在相關技術上取得創新突破。

在國際上率先發現和命名了4種新的病原體;在我國首次發現20種新的病原體;發現9種過去認為非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性;發現已知病原體的新基因型24個、新動物宿主4個,分離和命名了新的細菌10種,利用宏基因組技術發現1640餘種新病毒。

通過研究病原體與動物宿主關係,提升了對潛在病原體野外宿主譜的認識。

發現喜馬拉雅旱獺攜帶已經存在千年的喜馬拉雅型蜱傳腦炎病毒和喜馬拉雅旱獺甲肝病毒。首次揭示了我國蝙蝠、蜱、蚊、喜馬拉雅旱獺、禿鷲、廣西獼猴等野生動物的病毒譜或細菌譜。

2

3

前瞻性地提出我國存在潛在新發傳染病的風險,主要包括西尼羅病毒、寨卡病毒、SARS樣冠狀病毒、山羊無形體、艾爾博特埃希菌等的感染。

在病原微生物學基礎認識上,獲得若干具有重要理論意義的創新。

主要包括:獲得了SARS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的更有說服力的證據;重新界定無脊椎動物RNA病毒圈,可能會帶來病毒分類學的重大變化;發現節肢動物可能是RNA病毒進化的「心臟」;發現RNA病毒從單鏈進化為雙鏈的新機制等。

4

5

大量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包括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柳葉刀?傳染病》),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內科學年鑒》),eLife(《e生命》),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PLOS Pathogens(《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等。

培養了一批專門人才,研究成果已獲得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部分成果已在中央電視台等國內外重要媒體進行報道。

6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本期編輯:Ton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病毒學論壇 的精彩文章:

與寨卡類似的病毒也會造成出生缺陷
科學家關注太空病毒探索,稱其是尋找外星生命關鍵

TAG:中國病毒學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