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宋江與武松: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最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宋江與武松: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最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梁山好漢排定座次後,轉眼之間就到了重陽節,宋江大開筵席,舉辦「菊花之會」, 一時間忠義堂上遍插菊花,堂前兩邊敲鑼打鼓,眾頭領各就各位,觥籌交錯,笑語喧嘩,開懷暢飲。梁山上的三位才子馬麟、樂和、燕青也粉墨登場,吹簫唱曲彈古箏,一派安樂和諧的氣象。




面對此情此景,宋江一高興又喝醉了,這一喝醉不要緊,老毛病又犯了,這回他不寫反詩,而是填了一首《滿江紅》的詞,道是: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姦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寫完,自我欣賞一番也就罷了,他卻非要樂和將這首詞唱出來。樂和剛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就出事了。




先是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隨後李逵睜圓怪眼,發起了酒瘋,大吼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還飛起一腳把桌子踢翻在地。




按常理,鬧事的始作俑者是武松,李逵同學只是響應,不過是言行粗魯一些罷了,但宋江卻呼叫左右,要把李逵推出去斬首,在眾頭領求情後,才饒了李逵,送他關禁閉了。




李逵天不怕地不怕,只服宋江,是宋江的頭號死忠粉。武松是宋江的結拜小弟,倆人也曾意氣相投,相見恨晚。但宋江與李逵的關係要遠遠好過了與武松的關係,所以宋江要殺李逵,實際上是做給武松看的。




宋江酒醒後,對武松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






仔細分析一下,宋江的話有幾層意思。




第一,宋江的一聲「兄弟」,是對武松的提醒。當初倆人邂逅在柴進莊上,其時一個淪為罪犯、流落江湖,一個窮困潦倒、寄人籬下。宋江對不被柴大官人待見的武松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又是送銀子又是做新衣。武松對宋江也是五體投地、相見恨晚。倆人臨分手時,武松主動與宋江結拜為兄弟。宋江此時是提醒武松,你我有兄弟之情,何故帶頭拆我的台?




第二,宋江說武松「你也是個曉事的人」,那是話中有話。宋江和武松在孔家莊重逢,同睡一榻,情同手足,宋江邀請武松和他一同到花榮那兒小住。武松怕連累宋江和花榮,婉言謝絕了,只想去投二龍山落草,並說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話:「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句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主張的是武松,而不是宋江。宋江說武松「你也是個曉事的人」,其實是在暗示武松,當初是你提出「招安」,現在又反對招安,你怎麼能出爾反爾呢?



第三,宋江責問武松:「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意思很明白,我要招安,是為弟兄們的出路考慮,你武松反對招安,那是你個人意見,你能代表眾人的看法嗎?




說得嚴重點,宋江內心裡並不想輕易放過武松,即便沒動殺心,那也是很想給武松一個教訓。不過魯智深的一番話,讓宋江迅速冷靜了下來。




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姦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宋江道:「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眾皆稱謝不已。




魯智深的仗義直言,打消了宋江教訓武松的想法。魯智深是三山派系的一號人物,在梁山上頗有號召力,宋江還是很忌憚的,於是宋江轉而解釋了一番,並強調「別無他意」。



「別無他意」究竟是何意?就是沒有為難你們的意思,你們不要多想。深究一下,是不是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其實宋江並沒有放下這件事,第二天眾人引著李逵到堂上向宋江請罪時,宋江喝道:「我手下許多人馬,都是你這般無禮,不亂了法度?且看眾兄弟之面,寄下你項上一刀,再犯必不輕恕。」




這話表面是對李逵說的,實質上是說給武松聽的。




此後,宋江如願實行了招安,並帶領梁山好漢東征西討,武松雖也參與其中,但再也得不到宋江的信任,兄弟倆很少有交集,情分也越來越薄。




宋江、武松最後一次相見是在六和寺,其時武松已在征討方臘時被包道乙暗算,砍去一臂,成了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



任從你心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想咋的就咋的,我不管了。




面對已成廢人的武松,宋江沒有表達一絲同情,也沒有說一句安慰話,一句「任從你心」,就把武松打發了。




非但如此,林衝風癱後,留在六和寺,宋江還讓武松去照顧林沖。




宋江被害後,吳用和花榮雙雙弔死在宋江墳前,那麼武松得知宋江的死訊會作何感想呢?書中沒有交待,估計武松不會有多麼傷痛感懷,因為他們二人早已形同陌路、恩斷義絕。




那麼,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到最後卻分道揚鑣?



其一,在招安問題上,倆人產生了嚴重分歧。




當初宋江和武松在孔家莊分手時,武松對宋江說:「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對武松提出的招安想法非常認同,並說了一段很暖心的話:「入伙往後,稍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輟魯智深、楊志屈從了。日後可是在邊上,一刀一槍,贏得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為人一世。」




但人算不如天算,武松上了二龍山後,不但沒有勸說魯智深、楊志二人招安,反而受到魯智深的影響,成了反對招安的急先鋒。




其二,兩人不同的出身,決定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志向。




武松出身草根,屬於貧苦階層,一生所追求的無非是豐衣足食,有尊嚴的活著。




同樣是反對招安,武松和李逵是有區別的。李逵反對招安,是要把皇帝拉下馬,讓他的宋江哥哥坐上皇位。武松反對招安,並沒有要改朝換代的意思,他只想保持現狀,和眾頭領在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宋江是鄉村富二代和刀筆吏出身,「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所以他不甘平庸,「敢笑黃巢不丈夫」。他選擇招安,是為梁山眾兄弟尋找出路,更是為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那便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贏得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不同的志向,決定了他們最終走不到一起,分道揚鑣是必然結果。



其三,征討方臘梁山好漢十損其七,武松對宋江徹底絕望。




攻打江南方臘一役,梁山好漢損兵折將,死的死,傷的傷,跑路的跑路,原來那種笑語喧嘩、親如一家的快樂場面不復存在。特別是魯智深坐化六和寺,更是讓武松心灰意冷。武松把這一切都歸罪於宋江的招安,認為宋江為了自己的前途,使兄弟們變成了毫無價值的炮灰。武松不願赴京朝覲、接受封賞,固然是他看透了官場黑暗,看淡了人生得失,但更主要的還是對宋江徹底絕望。




若干年後,當武松回首往事時,不會因沒有做官而悔恨,也不會因沒享受榮華富貴而羞恥,因為他活到了八十歲,而宋江呢?他已長眠蓼兒窪四、五十年了。




選擇即命運,宋江和武松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結局,孰對孰錯?誰能說得清呢。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好聲音,上海灘的「七大歌后」
諸葛亮那麼牛,為何蜀國卻還是第一個滅亡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