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如你當地的書店倒閉了

假如你當地的書店倒閉了

-消亡的書店-

「書店給人心理上的面積,比實際上的面積大很多。」吉井忍在《東京本屋》中如是寫道。

那麼,有沒有一家書店,在你的心中佔據了很大的面積呢?

高中的時候,學校旁邊有一家紅旗書社,那是一家極其普通的書店,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綠子家的書店,老闆沒有志在用小店裝滿文青情懷的覺悟,不獨立也毫無特色,既賣教科書,也賣課外讀物。夏天的時候,就隱隱約約藏在路旁茂密的香樟樹後面,雖然身處鬧市區,但遠遠望去,似乎也擺出了一副讀書人遺世獨立的姿態一般。

那時候沒有手機,每次外出同朋友外出碰面時,總會事先在電話里定好一個見面地點,十回有九回都是在這家書店。因為書店裡各種書都分門別類的放好,所以稍微了解自己的朋友,總能極快地找到藏匿於書架之間的我,然後將手輕輕拍打在我的肩膀上,將我從字裡行間給拽出來。

香樟樹的葉子落下了又長出來,反覆三載,高中生涯在樹葉最繁盛的一年結束了。平淡無奇的事情,總要在時過境遷之後才能醞釀出值得懷念的味道,比如現在因為合約問題,搬離了這裡的紅旗書社。偶爾再從這裡走過時,彷彿一伸手還能夠抓住一絲多年前在此度過的朦朧夏夜,時間好快。

關於書店。

據統計,東京是世界上書店數量最多的一個城市,但是隨著近些年來大書店的壟斷地位、網購平台吞噬市場以及電子書市場的席捲,很多小書店已經開始無力經營下去。因此,東京也是世界上書店消亡速度最快的一個城市之一了。

在深圳的時候,我去過幾家獨立書店,有名的比如以搖滾樂為主題的舊天堂書店,以電影為主題的小津概念館等。雖然這些書店無一倖免地幾乎每年都在賠錢,但是依舊保持作為書店的尊嚴,逐漸活成了當地有名的地標,直到如今。

見到它們的時候我在想:開一家書店,其實也是不錯的夢想啊。但是見到倒閉之後的紅旗書社時才知道:原來書店更多的還是作為一門生意,而非夢想。

就像一個人要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尋找過渡點一樣,作為一家書店,如何在夢想與生意這兩者中找到一個平衡的節點呢?直到我看到了吉井忍的《東京本屋》裡面介紹的東京十家書店時,我才發現原來開一家書店原來也有那麼多的可能性。

就比如說Cow Books書店的創始人松浦彌太郎說的那樣:「若只是賣書的話,當然是競爭不過網路購物平台的,開書店最重要的是要將快樂傳遞給對方。這樣即使別人賣1000日元的書,在這裡花2000日元,你也會願意掏錢。」

的確,書店本質上也屬於一種服務業,它除了能夠提供電子商鋪沒有的體驗感之外,還能夠向每一位進門的顧客傳達些什麼,這些可能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可能是一種精神價值。也正因為如此,一家書店很多時候便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精神特徵,書店越多的城市,往往會更有意思。

讀到這本書中一家叫做BooksFuji的航空書店時讓我有些許感動。這家書店並沒有坐落在東京鬧市區,地帶比較偏,可是儘管如此,書店往往還會舉辦一些文化沙龍、讀書活動等等,來吸引周圍的成年人與小孩子參加。但是這些苦心經營的活動卻往往收不到等值的回報,每次舉辦完活動之後書店並沒有賺到錢。於是吉井忍發問了,為什麼賺不到錢,店主還要投入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舉辦這樣的活動呢?

老闆太田雅說,即使這些活動掙不到錢,但是肯定是會對周邊這些小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的,他們會在無形之中養成閱讀的習慣,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了一點,有了可以支配的經濟時,肯定會來到這裡買書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筆跨度很長的投資。現代人願意去花幾年時間期待一個虛無縹緲的回報可以說是相當奢侈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書店,真正讓這些小書店逐漸消亡的,在某種意義上並不是網路書店與大型連鎖書店,而是每一個看書的我們。營業額能夠解決一家書店絕大部分的問題,如果你真的想表達出自己對一家書店的喜歡的話,光拍照發朋友圈是沒用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選一本書,然後掏錢結賬。儘管亞馬遜和噹噹網佔據了現代讀書人買書途徑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就在你當地的小書店關門大吉的時候,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城市,都會是一種損失吧?

我又想起了高中的那家紅旗書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迴音FM 的精彩文章:

陪您每周一部電影
FM年終分享大會!

TAG:迴音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