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變革下對於美術教育的三點思考

科技變革下對於美術教育的三點思考

五年前,如果有人預言,網路購物會從個人的電腦轉向手機。那時候沒人相信,因為大多數人說:「用手機怎麼買東西?屏幕那麼小。」但事實證明,現在主流電商87%的訂單都來自手機。不是因為屏幕太小,而是因為我們眼界太窄,且思維固化

有人說,人類發展了五萬年,加起來都沒有最近70年科技發展的多。從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問世到21世紀的最新科學成就——人工智慧的廣泛利用。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職業變革即將來臨,新職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科學家們預測,隨著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推廣,到2025年,現有職業中近50%將逐漸消失。

在《加速邁進2030年——未來的工作與工作場所》報告中有以下數據:

富士康在2011年開始引進機器人,到今天已經有超過五萬台可以獨立操作的機器人,他們的計劃是2020年實現30%的自動化。30%意味著直接導致近20萬人失業,機器人完全可以干大部分裝配的人的工作,而且不需要宿舍,食堂、夜以繼日,並且不會跳樓。另外70%的自動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喪失職位不等於喪失工作。

200年前,蒸汽機被發明時,人們擔心蒸汽機將代替很多工作。100年前,當電力被發明時,人們也擔心電力會搶走很多工作。現在我們知道,蒸汽機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工作,電力為世界帶來了更多工作。人工智慧同樣如此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我們是否能勝任這些新工作?

在未來,機器人和計算機創造的就業機會,比他們摧毀的多。人們可以靈活選擇最適合他們工作的地點,虛擬工作不斷增加,屆時,新職位的空缺將趨向要求更具有創造力、美育人才、社交技巧、協同合作並且會終身學習的研究型人才們。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認為工作中的幸福感,工作的意義和職業抱負與經濟效益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科技的飛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互聯網信息科技持續發展,信息傳播的圖像化、巨量化和多變性,在此影響下,學生不再是一塊白板,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他們獲取知識、圖像等信息比舊媒體時代便捷。因此也更具有研究、思考、批判和翻轉思維的能力。

人工智慧可以代替大量重複性的工作,運算的方法和記憶力人類都無法可及,這些機器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們急需要找到一種符合這個時代的教育思想、知識體系、和技能操作。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還和過去的「言說文化」、「印刷文化」時一致而不求新求變,那我們的下一代將何以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

美術教育對幫助學生面對未來的挑戰能有怎樣的獨特貢獻?

美術教育促進學習與創新思維的發展

美術學科與科學、數學、哲學的思維方式不同,以訓練視覺、造型、空間、創意、美感為核心。更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激活考試所不能代替的想像、個性和情感。

美術教育拓展學生的數字素養

新媒體藝術被納為現在的學習美術課程,包括攝影、攝像、計算機繪圖、設計、動畫、DV這些科技產物的創作與鑒賞。未來數字藝術的教學是無止境的,讓他們意識到數字藝術可以在真實世界中被實現(例如3D列印技術)的可能性。

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活與職業技能

上個世紀,人們通常十年如一日的做著重複性的工作。未來,跨學科、與需要創意和動手能力的工作是常態。神經學家發現,當人們解決一些複雜問題時,左右腦協同運作,創意應運而生。

網路時代具有資源共享的特徵,老師和學生們可以輕易的通過互聯網交流、學習。吸取新知,真正做到了學海無涯。

過去,經濟發達地區與窮鄉僻壤的教育資源相差懸殊,如今擁抱互聯網的知識與操作也是縮短貧富差距的利器。

如今,美術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遞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要因勢利導,積極開展美術教育的轉型:

其一:數字技術已經與傳統的藝術形式相結合,並開發了數字創意領域;

其二:創意的重點已經准變成藝術家的思考和觀念藝術的關注;

其三:美術的語境逐漸變化,外延不斷擴展,國民審美意識加強。

最後,分享一個故事。

1865年,英國人發明了第一輛汽車,

許多人湧向政府,說這會毀了馬術師的工作。

因為在當時,馬術師是個考驗技術的工種,

相當於白領工作。

所以人們威脅政府。「還要啥汽車啊!」

於是那時的英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法案——《紅旗法案》

每輛車的前面都要有一面紅旗,所有的車都不準開到7英里每小時。

也不準開得比馬快,

!!!

因為你開的比馬快,就會被吊銷駕照。

這項立法最終被終止,我們社會的進程中也有不少類似的法案,

雖然是出於善意的原因,比如想保住人們的工作,但代價呢?是扼殺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小愚的樹洞 的精彩文章:

TAG:楊小愚的樹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