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蒼煙空:這操蛋的世界正義得不到伸張你怎麼辦

蒼煙空:這操蛋的世界正義得不到伸張你怎麼辦

我所看過寫過的第90屆奧斯卡提名優秀電影獎影片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在那個漫天大雪飛舞的日子裡,哀傷而迷人的艾里奧在燒得通紅的爐火前,流下了滾燙的淚水:此生,你是否還能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初看以為是義大利鄉間風情篇,再看以為是青春愛情片,往後看原來是同志片,看到最後才覺得,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篇。

我在有限的時間裡刷了兩遍,第一次看,心情平和,第二次看,有種浮生如夢的感覺,好想大哭一場。

是的,我說的是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義大利導演盧卡.瓜達格尼諾根據安德烈·艾席蒙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這部電影2017年11月榮獲第2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2017年11月29日,被英國《帝國》雜誌評選為2017年度十佳電影。2017年12月,獲得美國電影學會2017十佳影片。2018年第90屆奧斯卡獎五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歌曲等。飾演男主角的艾里奧,是美國演員提西莫.查拉梅,冷若冰霜,氣吐幽蘭,美艷細膩,儼然歐洲貴族王子的模樣。2018年,他23歲,高挑消瘦的身材,不諳世事的眼睛,還散發著水蜜桃剛剛成熟的青澀的味道。

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義大利里維埃拉。一位美國留學生來到義大利北部的古堡,跟隨一對夫妻學習考古,在六個星期的時間內,他和老師的兒子,一位17歲的男孩暗生情愫,影片便是在初遇、試探、矛盾、和解、甜蜜以及離別的過程中緩緩進行的。我們熟悉的辭彙:假性對抗、矜持、忐忑、勇敢、迷戀、恐懼、抽離、懷念,以影像的表現手法有著最直觀的感性認識。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剛見面,艾里奧半調侃道,搶他房間的人來了,去迎接奧利弗,然後有些許的好奇和靠近的慾望;然後,奧利弗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舉止開始讓艾里奧著迷,他主動提出願意帶奧利弗去附近參觀並滿足奧利弗要求陪他去辦理銀行業務,順便發現了奧利弗打牌等習性;在排球場,有了第一次的身體接觸......

在彼此猶疑、試探的過程中,甚至在與小女朋友約會做愛的過程中,感受自己對於同性的期盼和迷戀。愛,像一隻野獸從森林中狂奔而出,猝不及防地攫住了年少的心。

有三場戲特別入心。

第一場,關於巴赫的音樂。艾里奧在樹上彈著吉他,被奧利弗讚揚並且要求再彈一次之後,艾里奧進了房間,吉他換成了鋼琴。曲子變成了「李斯特彈巴赫」和「布索尼彈李斯特的巴赫」,因為「巴赫從未給吉他譜曲」。然而,奧利弗放棄後艾里奧又馬上換回了在樹上的吉他曲。這種欲迎還拒,更像是一種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的撒嬌。

第二場,參觀一戰雕塑。「我對真正重要的事知之甚少」,「你為什麼要告訴我」……「因為我想讓你知道」。兩人在相互試探中抽著煙,從雕塑一頭走向另一頭,鏡頭裡只有艾里奧,沒有奧利弗,彷彿艾里奧並不清楚奧利弗的答案。走過雕塑,兩人繼續面對面交談,「你說的和我想的一樣嗎」,艾里奧終於向奧利弗吐露了心聲,不過未來仍然充滿著迷茫。

第三場:父親的對話。艾里奧在此刻才知道,在父母眼裡,孩子沒有秘密,他與奧利弗超乎友誼的情感,都在父親的眼裡心裡。獨自悲傷的艾里奧從父親那裡獲得了理解和支持: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命運總能找出我們的致命缺點,一擊致命。但是要記住,我會一直陪著你。現在你可能感受不想感受什麼,或許你可能自始至終都不想去感受,也許你並不想和我討論這個話題。但你一旦感受到什麼,好好去體會。聽著,你有一段美好的友誼。或許超越友誼。我羨慕你。就我的立場來說,許多父母會希望整件事就此煙消雲散,或祈求兒子很快重新站起來。但我不是這樣的父母。就你的立場來說,如果有痛苦,就去照料;如果有火焰,也不要掐熄,不要粗暴地對待它。讓我們夜不成眠得退縮可能很糟,但眼見別人在我們願意被遺忘以前先忘了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了用不合理的快速度治癒問題,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東西,以致不到三十歲就已經破產。每次重新開始一段感情,能付出的東西就變得更少。為了不要有感覺而不去感覺,多麼浪費啊!

現在,我要說點題的那場戲。兩人戳破窗戶紙那天,選了個靜謐的夜晚。

為了這一晚,過去16年盛夏的白天從未如此漫長。

艾里奧和女友在泳池親吻擁抱,卻焦灼地看著手錶。

在奧利弗回家之前,艾里奧甚至還與女友在破床墊上歡好。

但是,他們共同期盼和等待的那一刻,終於還是來到。

他們毫無保留地交出了身體,也交出了自己的姓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奧利弗這樣說,「我以我的名字呼喚你」。

艾里奧,奧利弗......

具有遊戲性質的密語,成了他們愛情特有的儀式。

我腦子裡浮現出那首膾炙人口的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所著的《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碎,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1980年代的愛情,忽然有了古典浪漫主義的色彩。

愛,是永恆主題,自古及今,說不完道不盡。愛情究竟是什麼?在漢文化里,愛就是勾住對方的心,具有親密、情慾和承諾、依戀、情感的屬性;而生物學的傳統觀點是發春和依戀;腦科學家說,當你腦子裡迅速分泌大量化學物質多巴胺的時候,快樂激素開始產生,愛情開始發生。

迄今為止,沒有人真正給愛情下一個統一的準確的定義,但每個人心中都有關於美好愛情的想像:可能是世間只剩沈復一個人,常見芸娘乘舟夏日荷塘間,偶爾抬頭沖他笑,而他卻在流淚:芸娘,下一世,換我為你煮茶可好?可能是張愛玲寫給胡蘭成:「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也可能是納博科夫對薇拉說:「我的歡樂,我的愛,我的生命,我難以理解:你怎麼能不跟我在一起?我與你難分難捨,以致此刻我感到失落和空虛:沒有了你,我就沒了魂。你讓我的生命變得輕盈、奇妙和五彩繽紛——你使得每樣事物都呈現出幸福的光彩。」愛情也可能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似的,是哈密雷特與歐菲利亞似的,是中國式的白素貞許仙的......在最愛的時候分開,所有熾熱的愛情都指向了長別離。

艾里奧的愛戀如山呼海嘯,在平靜的夏日澎湃洶湧。奧利弗的一個語氣、一個表情,就足以讓他前一刻如上雲端,後一刻如墮深淵。敏感而多情的艾里奧,心緒不寧地愛上了自己的愛情,看他,如同看每一次在愛情里患得患失的我們自己。

「我這輩子從來沒做過這種事,就在我把我的名當他的名來喚時,我進入了一種無論過去或此後,我從未與任何人共享的境界。」在最親密的關係中,「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就像希臘神話中發現了湖中倒影的那喀索斯,他顧憐自影地頻望水中的倒影,讓我想起《七月與安生》,我看完之後寫道:世間最美好的愛情是遇見另一個自己。

古希臘的藝術典故中激活的創作靈感在影片里不時閃現:河水中那具載沉載浮的希臘人體雕像是對一個群星璀璨時代的緬懷,也是對希臘時代人體藝術觀的致敬。影片中也借歷史學家父親之口提及了古典男體雕刻家代表之一普拉克希特列斯,奧利弗在羅馬之旅中與路人在雕塑下的舞蹈......影片中不止有希臘神話的底色,還有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那句名言:河水的流逝並不意味著萬物因變幻無窮而難以重現,而是隱喻著有些事情在變化中卻能保持永恆。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展現的是同性之愛,卻無關同性藩籬,它的美好純真,以及無奈分離,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最後,我想用影片中父親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我們的心、靈和身體是絕無僅有的。許多人活得好像自己有兩個人生可活,一個是模型,另一個是成品,甚至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各種版本。但你只有一個人生,而在你終於領悟之前,你的心已經疲倦了。至於你的身體,總有一天沒有人要再看它,更沒有人願意接近。現在的我覺得很遺憾。我不羨慕痛苦本身。但我羨慕你會痛。

《三塊廣告牌》

希哥給我傳《安靜的婚禮》的同時告訴我,《三塊廣告牌》值得一看。片名顯然沒有標題黨的引人入勝,但卻直奔主題。

那三塊廣告牌分別寫著:

強姦致死

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你在幹什麼,威洛比局長?

《三塊廣告牌》是馬丁.麥克唐納編劇、執導的電影。2018年1月8日,《三塊廣告牌》獲得第75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劇情類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獎。

故事的梗概如下:1987年美國股災之後,發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一座小鎮上,米爾德里德·海耶斯是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然而女兒遇害的案件卻遲遲未曾了結,兇手依然逍遙法外。眼看著希望慢慢消逝,這位做事果決的母親,與小鎮上碌碌無為的警察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她借用三塊廣告牌向負責該案的警長發起質問,在小鎮上掀起軒然大波,眾多人物相繼被捲入血腥、暴力的紛爭之中。

每個人物的血肉都很豐滿,每個人的性格都很複雜的,每個人性的多重維度都得到展現。我們知道故事的開始,卻等到了一個無疾而終的結果,這才是生活,因為不是所有的暴行都會被懲罰,不是所有的正義都會被伸張,不是所有的傷口都會被癒合,但我們還要繼續生活。

憤怒的母親海耶斯,讓我一直在想江歌的媽媽,多希望失去女兒的江歌媽好好活下去。

最殘酷的時刻,必須配最溫柔的音樂。影片一開始是我熟悉的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貝多芬曾經親自校訂過這首歌,門德爾松用這個曲調寫過一首鋼琴幻想曲。」

略帶感傷的吟唱讓小鎮籠罩在孤獨的情緒中,孤獨寂寥的海耶斯,開車駛入這個名叫Ebbing的小鎮。Ebbing,是衰落的意思。在一條無人經過的小路上,海耶斯對著三塊破舊的廣告牌凝神思索。然後,她直奔廣告公司。

廣告公司的倒霉蛋經理正翹著腳拿著奧康納的《好人難尋》,那是一個關於邪惡、贖罪和得救的故事,意味深長地與《三塊廣告牌》互為映射和啟示,你幾乎可以得出對這個鎮子的初步印象:好人難尋——懶政的警察,破敗的人心,封閉的氣氛,罪惡得不到清算,正義無處伸張......

海耶斯的三塊廣告牌,刺激了當地警察,也引來了電視採訪,她在電視裡面說:我的女兒,安吉拉,在七個月前被綁架、強姦、殺害,就在這條路邊。貌似本地警察部門正忙於四處虐待我們的黑人同胞們,打攪了他們去解決真正的案件。我認為這三塊廣告牌能讓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於解決真正的案件。

讓我們再來回放海耶斯的女兒被強姦致死之前在家裡的最後畫面:

安吉拉(女兒):能不能把車借給我?

海耶斯(母親):不能。

安吉拉:婊子!

海耶斯:你要是能和我好好說話,不叫我婊子,(有些生氣)我就給你打車的錢!

安吉拉:(生氣)你根本就不會把車借給我,你幹嗎讓我問你借?

海耶斯:因為很有趣!你都抽了一天的大麻了。

安吉拉:你個偽君子!

......

羅賓(兒子):安吉拉,看在上帝的份上……

安吉拉:哦羅賓,你怎麼永遠都不站在我這一邊!

羅賓:你不是臭婊子的時候我都站在你那一邊!

海耶斯、安吉拉:嘿!

海耶斯:咱們家不允許再出現「臭婊子」這種稱呼,聽懂了嗎先生?

羅賓:什麼,你要搬出去了嗎?這是一個梗。

安吉拉:所以你到底要不要把車借給我?

海耶斯:你為么不走過去呢,安吉拉?你怎麼不走過去呢!

安吉拉:你知道嗎,我會走過去的,(離開廚房,準備出門)我會走過去的,你知道嗎?我希望我在半路被強姦!

海耶斯跟過去:是嗎?好,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強姦!

然後,然後,海耶斯一語成讖,安吉拉香消玉殞。

你能看出海耶斯的憤怒無從宣洩、悲傷無從安放、自責卻不能放下責任嗎?

海耶斯懟所有人,她滿腔都是怒火,與警察對峙,對路人發火,跟家人爭吵......

除了好人威洛比,幾乎所有人都是暴躁的、易怒的,火,便成了影片里最明確的意象:燃燒的廣告牌、燃燒的警察局、被燒死的安吉拉、被燒傷的迪克遜。

那個唯一的,代表溫暖、善良和愛的警察局長威洛比卻得了癌症,而且很快就要死掉,他對海耶斯解釋了案件半年沒有進展的客觀原因:全國範圍內找不到DNA測試匹配的慣犯,現場沒有目擊證人,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調查。他對破案毫無進展感到歉疚、無力,總之,他死了,在自己家的馬廄開槍自殺。

威洛比臨死前寫了三份遺書,給無辜善良的妻子、給憤怒的海耶斯、給有暴力傾向和戀母情結的下屬。三封信內容略。

一場大火導致了另一場更大的火,一個憤怒引起了更大的憤怒。憤怒,憤怒,憤怒是貫穿影片的最主要的元素,「憤怒真的可以成為更大的憤怒嗎?」當人們在展示自己不可抑制的憤怒的時候,他(她)究竟是在展示什麼?

海耶斯是個執著的烈女子,失去親人的她,臉龐冷峻得看不出半點自我懲罰的痕迹。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難道不是自我懲罰嗎?對別人的每一次懲罰都會刺痛自己的神經,對自己的每一次刺痛都是對自我過錯的鞭撻,她拚卻性命地與警察對抗是她折磨肉身的戰場,而更大的戰場,是她無法面對的傷痕纍纍的精神之殤。

麥克唐納說,「暴力具有一種奇異的功效,它能使我筆下的人物重新面對現實。」海耶斯、迪克遜、羅賓,都在試圖把傷口撕開來,讓鮮血流出來,讓本能的攻擊性釋放出來,你兜住了,生命因此打開,你兜不住,生門就此關閉。你有過和親人、和朋友惡語相向後抱頭痛哭的情形嗎?如果有,也許就能理解這種暴力背後的張力。

人與世界的和解首先是與自己的和解。

片尾,海耶斯和迪克森如和解般一起踏上尋找兇手的道路。

影片以「尖銳的暴力」開始,以「在溫柔的和解裡面對生」結束。

《華盛頓郵報》

所有關於未來最美好的期許

它一直都安詳地停在那裡

爭你想要的愛與自由

是拚卻一生不可不有的勇氣

最近比較脆弱,容易掉眼淚。看到《華盛頓郵報》在出版前幾個小時做出了艱難的決定,眼淚花出來了,看到法官通過華盛頓郵報員工轉達開國國父對於新聞自由的理解,眼淚花又出來了。

別人所擁有的的,正是你所匱乏的,有一種啃著發霉的土豆看人家吃牛肉的酸澀的嚮往,那種畢生追求而不得的悵惘和失落,讓心靈變得如此脆弱。我最討厭別人動不動就哭,最近有點討厭自己。

嚴格說,今天寫的不是影評,不過是看電影中、看電影后,不時泛起的一些碎片的集合。但我還是試圖從電影最簡單的情節說起。

《華盛頓郵報》講述了著名的1971年五角大樓泄密事件。《華盛頓郵報》總編輯本·布拉德利由湯姆·漢克斯扮演,發行人凱瑟琳·格雷厄姆由梅姨扮演。凱瑟琳·格雷厄姆與本·巴格迪坎收到了線報人員從五角大樓偷出來的機密文件,文件中詳細闡述了越戰失敗的必然性,本巴格得到這一消息後,要趕在《紐約時報》之前揭露一件歷經四屆美國總統任期、長達三十餘年的龐大掩蓋事件。

該事件事關當年的越戰真相和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對公民的欺騙。揭露該事件也就意味著當時作為小報的《華盛頓郵報》需要和一個國家機構進行正面對抗,於是作為華盛頓郵報的兩位關鍵人物,他們在是否報道這一事件上產生了分歧,這兩個人必須消弭他們之間的差異,各自拿他們的事業、甚至人身自由冒險,讓長久以來埋藏在黑暗深處的真相重見光明。

繼承產業的凱瑟琳並非女權威嚴的鐵娘子,但她最終顫抖著作出了「讓我們發表,我們必須出版!」的決定,這個決定可能導致的直接後果是正在上市的華盛頓郵報血本無歸,凱瑟琳和本會去坐牢,但在最後時刻,他們堅持了自己的抵抗。這個決定,改變了歷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凱瑟琳的這個決定真的不比丘吉爾在敦刻爾克撤退時的決定更輕鬆,且意義同樣重大,他們一樣影響了戰爭、傷亡和國家領袖信譽的決定。

影片末尾,尼克松總統禁止了《華盛頓郵報》進入白宮,有關水門事件的秘密材料在華盛頓郵報被盜。

真實的歷史事件是:通過揭露水門事件和迫使尼克松總統退職,《華盛頓郵報》獲得了國際威望。2016年4月18日,《華盛頓郵報》團隊獲2016年普利策國內報道獎。

一向以商業片見長的斯皮爾伯格,在川普上台後選擇了拍攝一部尋找自我價值實現,為理想和信念而戰的影片,令人肅然起敬,政治正確顯然在恰當的時候是恰如其分的。眾所周知,

川普上台後,不斷打擊媒體的誠信度,讓他的支持者和旁觀者開始動搖了對媒體的信任。一些人在罵「假新聞」的時候卻忘記了為何總統會發起這場對媒體的戰爭?媒體本身,有的堅持原則,追求真相,有的也因情緒化和偏見產生了偏頗的報道。社交網路和自媒體的時代讓噪音四起,川大爺的推特更是個人情緒化的打胡亂說。連米國人都開始不知道要如何相信媒體,相信哪些媒體了,何況我們?

我心目中的梅姨還是《廊橋遺夢》中的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那個心靈深處燃燒著對浪漫生活的追求和對愛情的渴望的差點被婚姻埋葬被家庭羈絆的壓抑情感的主婦,而這些年被我們說得比較多的一段來自梅麗爾.斯特里普的話是這樣的:

「對某些事情,我不再有耐心,不是因為我變得驕傲。只是,我的生命已經到了一個階段;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在一些讓我感到不愉快或者傷害我的事情上。對於憤世嫉俗、過度批判與任何形式的要求,我沒有耐心了。我不願意去取悅不喜歡我的人,或者去愛不愛我的人,或對那些不想對我微笑的人去微笑。我不想再多花一分鐘在說謊或者操縱別人身上。我也決定不再與假裝,偽善或是廉價的讚美共存。

我不再容忍選擇性的博學,或是學術上的某種驕傲。我不再為了某些流言蜚語去改變我自己。我更加的痛恨衝突和比較。我相信一個擁有兩極的世界。這是為什麼我避免和個性僵化和沒有彈性的人靠近。對於友誼,我不喜歡缺乏忠誠和背叛。我無法與那些不知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別人的人相處,太誇張的話我會感到乏味。我難以接納不喜歡動物的人。最重要的是我沒有耐心去對待那些不懂愛的,也不值得我有耐心的人。」

而湯姆.漢克斯在我記憶中依然是那個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他一生都在跑,跑成了大學美式足球明星、越戰英雄、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摔跤選手、國際象棋大師和商業大亨,獲得肯尼迪總統的接見,約翰遜總統的授勛。阿甘用荒誕不經的經歷成就了「轟轟烈烈」的傳奇人生。是的,他就是那個傻傻獃獃的阿甘。而在《華盛頓郵報》中,他鬆弛而老練,沉穩而堅定,不能不說,凱瑟琳的背後,作為報社總編輯的他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持者。

這半生走來,我們一直在放棄還是前行的路上掙扎沉浮,對於可能預見的坎坷、艱難、甚至危險,我們學會了理性地放棄,但也許,進一步才是海闊天空呢?也許,我該告訴自己要堅持!

以下為美國媒體對《華盛頓郵報》的評價:

「即使影片的目的是崇高的,其極快的節奏和極高的娛樂性使你完全感受不到那種說教。這是一部為真正成熟的成年人打造的超級英雄電影。」——《時代周刊》

「五角大樓文件的泄露標誌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刻:新聞業追求到了自由,並由此得到更多的權利。《華盛頓郵報》為其喝彩,將評論家們帶回到那個自由是種奢望的時代。」——《名利場》

《華盛頓郵報》是「「將斯巴達式堅強、重要的新聞業融進了印第安納·瓊斯式充滿懸念的冒險故事。」」——《IndieWire》

贊 賞 通 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蒼煙空老師 的精彩文章:

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
現實有多荒誕,笑聲就有多響亮

TAG:蒼煙空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