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博物館新春行

上海博物館新春行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表,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文/圖:似水流年。生活,總會有不期而遇的美好,生生不息的希望,我記錄,我思想,引一句巴金的話:"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時間博物館

 圓舞曲

許哲佩 

00:00/04:13

記得初到滬上,就有了解我喜好的朋友薦我去上博,尤其是從事教育事業的,循循善誘(自譏下本人一向是善誘的)。上博的青銅器藏品是最豐富的館藏值得去看一趟。這麼久一直沒去成,說不上什麼具體原因,也許一是因為忙;覺得這一向被大眾冷門的地方不爭不搶隨時方便去,等到百無聊賴了再去也成;二是主觀原因;在帝都生活多年常去國博和首博,意識形態里認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在那已充分涵蓋和展示。而且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強大及其在世界範圍的影響,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形象,珍貴文物和寶藏已集中、豐富地體現在國博和故宮。除佔地建築面積居世界首位的國博、歷史悠遠的故宮外,文博歷史的視線應是找時機走出國門,在梵蒂岡、盧浮宮、大不列顛、梵高等著名的博物院。近年每到國內一些城市旅遊,在觀賞地方性的歷史文博只關注地方發展演變及風土風情,文物藏品一概二字「略過」。加之地方上的歷博相對來講缺少世界性的巡展活動,去的興趣也是不大。一直沒去上博,我還是關注了上博官網和公眾號,作為青銅器收藏界半壁江山的上博一直在我的去年行程計划上。這場約隨著日子的流逝,年內有些事物紛至沓來而擱淺了。

戊戌新年初九,萬物復甦,風和日麗,一早去赴一場行走、感受上海博物館的新春之約。

上海博物館始建於1952年,位於人民廣場的新館建成於1996年。新館建築由方體基座、巨型圓頂及拱形出挑組成組成,形如銅鼎,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南門兩側八尊漢白玉雕塑,極具莊嚴雄渾之氣。館內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器、書法、繪畫為特色。

目前正在上博展出的四個臨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歐亞衢地——貴霜王朝的信仰與藝術」、「典雅與狂歡:來自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珍寶」。

博物館一樓大堂

臨展時間:2018.1.11.-2018.4.8.

雅典衛城——坐落於阿提卡盆地石灰岩山崗上的古建築群,見證著古希臘盛極而衰的變遷,承載著雅典人古往今來的信仰。兩件來自衛城博物館的珍寶跨越萬里,來到上海博物館展出,大堂增設了音像解說屏,吸引了眾多人觀賞。

科拉雕像 (公元前520—前510年),是希臘古風時期(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初)第一批獨具特色的雕像。在衛城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超過200尊科拉雕像,從而使衛城博物館這個門類的收藏量冠絕全球。年輕女子形象的科拉雕像曾是雅典娜女神的祭品。

舞樂圖瓶畫器蓋 (公元前350—前325年)描繪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與酒神狂女等狂歡的景象。雅典人善用黑色顏料在瓶罐的紅色表面上描繪人物形象,這種瓶畫裝飾技法稱為「黑繪法」。大約在公元前530年,雅典人發明了「紅繪法」,以陶土的天然紅色來表現人物,背景處則著黑色。這件紅繪法製作的器物是「萊卡尼斯」的蓋子。「萊卡尼斯」是一種帶有兩個把手的淺底容器,可存放女性的化妝品和珠寶,它往往被作為結婚禮物贈予新人。

一樓 中國古代青銅館

青銅館共有400餘件青銅珍品,作為央視《國家寶藏》欄目邀請的九大博物館之一,上海博物館選送的三件國寶中,青銅館就有二項「大克鼎」,「商鞅方升」。館內青銅器藏品數量眾多、品種豐富,從萌生、轉變、育成、鼎盛、更新及邊遠地區發展,這種專業的設置展陳順序,能系統青銅器的不同發展時期來設置。這種專業的設置能系統、全面落實的了解整個發展演變等過程(其它館藏也是如是)。珍品豐富按有拍到的幾張介紹如下:

管流爵 夏商時期酒具

父乙觥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這是一件器形和紋飾都很別緻的盛酒器。觥蓋前端為一昂首而出的獸首,後端作牛首形,中脊為一小龍,前端獸耳後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體飾鳳紋,主鳳特大,長尾逶迤,形態優雅。整器裝飾手法純熟靈巧 ,是商代晚期中較為獨特的作品。

戉箙卣 商

容酒器,盛放祭祀時所用的用鬱金草和黑黍釀造的特製香酒。高浮雕刻飾獸面紋,從蓋到器身及至圈足,設有精美的扉棱用以掩飾合范鑄造時產生的范線,獸面紋中雙目極為誇大,提梁為獸首接頭,圈足亦裝飾有類似龍紋的圖案,整件器飾繁複而誇張,器身上有類似綠漆狀物,其實這是一種鏽蝕後形成的油皮。這種鏽蝕的表象是青銅器中比較少見的一種現象,又因為所含其他成份的不同,鏽蝕的油皮顏色呈綠色、藍色、棗紅色不等。

大克鼎 西周中期

又稱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時期)一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千克。鼎腹內壁亦鑄有銘文2段,共28行,290字,記錄了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隸的賞賜的內容。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與大盂鼎、毛公鼎並稱為「海內三寶」的大鼎,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在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

八牛貯貝器 西漢

雲南出土,是滇文化的代表。各種貝殼曾經做為貨幣流通,那麼這件器物就是存放貝式貨幣的一件文物,相當於我們現代的存錢罐,據說出土時裡面仍裝有貝幣。器蓋以八頭牛為裝飾,牛角高昂頗具威嚴,器身分飾獸形雙耳,張口怒吼狀,下有四隻獸足支撐器身。

犧尊 春秋晚期

1923年盜掘出土于山西省渾源縣,春秋時期渾源屬於代國,這批出土器被稱為渾源器,存於國內的渾源器主要收藏於上博,另有一部分收藏於法國。犧尊是一件溫酒器,它顛覆了戰國我們之前對於酒器中「尊」所認知的器型。尊作牛形,在項、背、臀三處各有一圓形孔洞,彼此相通。背孔可納入一銅質盛酒圓桶,前後二孔可注熱水以溫酒。遺憾的是,這件犧尊因為缺失了器蓋而顯得不盡完美,但它仍可當得青銅器中的一件珍寶。

透雕蟠龍鼓座 春秋

上有九條龍。下部最邊上三條龍首尾相連,圍成一圈。中部有六條龍,三條頭朝上,三條頭朝下。下部的三條龍,咬著中部頭超上的龍的尾巴。中部頭朝下的龍,咬著下部圍成圈的龍的中間。中部頭朝上的龍,咬著上部一圈邊沿。頭朝上的龍,有翼無足。頭下的龍,先有足,後有翼。這樣中圈的龍翼同圈,相互稍稍交錯。此物為「建鼓」的半球形底座,其上還應有裝飾木鼓柱、革鼓、羽葆等附件,惜已不存。鼓座的介面、座身、鋪首銜環等系先分鑄再接鑄而成,為我國春秋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我國青銅文化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地位。

晉侯穌鍾 西周

1980年出土于山西,全套16件,為上博的鎮館之寶,此套的其餘兩件收藏於山西博物院。

晉侯穌鐘形制精確,音律精準,站在展品櫃前即可聽到音箱中奏出一段悅耳悠揚的鐘樂,有著令人讚歎的效果。閉上眼睛,安靜展廳一角正回蕩著敲擊而生的古樂經由數千年的時空悠悠傳來,那份感受簡直無法用文字表達。上海博物館耗資從香港回購而得,又足見其財力大不一般。

吳王夫差盉 春秋戰國

通體上下都由龍紋進行裝飾,表明了它出身高貴,是某諸侯國的宮廷用具。這件盉的頂上有蓋,蓋上有系,套在鏈上的一端,另一端與提樑上的小系相接。 整個器物的腹部呈扁圓形,圓口深腹。盉表面上也飾有變形的龍紋。腹的一側有一個短而曲折的龍頭流,圜底下置三個獸蹄形足,足的上部是變形獸面紋。整個器型極為規整而優美。 這件青銅器造型古樸典雅,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吳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銅禮器,堪稱中國春秋晚期青銅鑄造的上乘之作。

—————————————————————————————

切割線 下篇續寫

古代雕塑館

120餘件雕塑作品展現了戰國至明代中國雕塑藝術的變化與發展,主要是佛教雕塑為主,更反映了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碰撞與融合的過程。

二樓中國古代陶瓷館

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迄清末,8000年中國陶瓷史,精選500餘件陶瓷精品,集歷代名窯佳作,講述世界歷史上一段土慾火的神話。

第二展覽廳

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

時間:2017.12.15.—2018.3.4

巡迴藝術展覽協會是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俄國當時最具革新精神的民族藝術團體之一,共計舉辦過48次巡迴展,巡迴展畫派也因此而得名。

三樓 中國歷代繪畫館

彙集唐宋元明清的名家真跡,齊聚百餘件繪畫珍品於一堂。廊檐縵回,軒窗低欄間,盡顯中國繪畫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

中國歷代書法館

以甲骨文、金文起始,至於竹簡、石刻,囊括「二王」佳作在內的名家真跡,70餘件展品寫出「篆隸行草楷」的無限可能性。

中國歷代印章館

西周至清末,印章藝術的形式與內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精選近500件實物展品,無一不代表著所屬時代的獨特風貌。

四樓 中國歷代貨幣館

3000餘件展品,展示了中國貨幣發生、發展的歷史概貌。絲綢之路古國錢幣專館,記錄了商道諸國的經濟史。

中國古代玉器館

自新石器時代而始,玉始終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300餘件精美的玉器,從紅山、良渚的樸質神秘,到明、清的銘心絕品,無不讓觀者為之動心。

中國明清傢具館

百餘件傢具展現著明的簡約優雅、清的繁縟華貴。另有復原的書房、廳堂,與明墓出土的傢具模型呼應,再現古時家居場景。

—————————————————————————————

由於時間的關係,當天觀看了一樓的古代青銅器和古代陶瓷館;二樓的「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第三個館還是被工作人員五點閉館的催促下匆忙結束。六、七個小里甚至沒時間去買水,拍的照片倉促不齊,還錯過江西博物院古代壁畫展的排隊預約入場。按常規三四小時基本觀完全館,我卻不想這樣一眼而過,文物不是冰冷的擺件,它們有傳奇的前世今生,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碼。每一件物品都有它背後許多故事,依附著在它身上的人物,記錄著我們的過去。一眼千年,我在一件件前駐足、環顧徜徉,內心又一如既往地澎湃、嗟嘆。文物被放進博物館裡,它現有的使命不是封存,是重生,它們從千年前趕來,與我們相約。更深層意義上,它們是一段段可觸摸的歷史、一部部生動的史書。

出於對歷史的鐘愛,我總會對帶著孩子或老人旅遊的親朋好友薦去博物館,因為一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免費開放,環境高大上舒適;二博物館通常被作為城市的文化標誌,和旅遊是分不開的,裡面的藏品很多,而且經常有各種展覽活動。博物館文物擺放是一路從史前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形式排列,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繁衍、發展、興盛、衰落再到復興的全過程,也會瞬間擁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宏大歷史觀。很多人去博物館或許是為了學習窺探一個更大的世界,或許是為了努力放大自己在時間維度上的渺小,或許是為了欣賞美。總體而言博物館是對歷史書最具象的整理,我們在書本上和別人的口中永遠不會感受到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旅遊體驗師 的精彩文章:

泰順行尋記白鶴山莊
美麗漁村金嶴實踐之行

TAG:溫州旅遊體驗師 |